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教学 > 详细内容
古代文学作品赏读· 孔子《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发布时间:2020/6/30  阅读次数:2646  字体大小: 【】 【】【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1将伐颛臾○2,冉有、季路○3见○4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5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7,且在邦域之中矣○8,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9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10有言曰:‘陈力就列○11,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12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13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14,龟玉毁于椟○15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6,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17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1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1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0。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1;既来之,则安之○2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24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25之内也。”

(据1990年中华书局程树德集释本《论语集释》)




【注释】
○1季氏:鲁国公室衰微,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桓)势力强大,季孙氏最有权势。这里的季氏是指季康子,名肥,谥号康,继其父为鲁国正卿,即宰相。      ○2颛臾:附庸于鲁的小国。故城位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3冉有:名求,孔子弟子,季氏家臣。   季路:姓仲,名由,孔子弟子,季氏家臣。      ○4见:谒见。      ○5有事:有所行动,这里指采取军事行动。      ○6无乃尔是过与: 过,责备。恐怕要责备你吧。      ○7东蒙主: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颛臾被封于此山下,使其主祭。      ○8且在邦域之中:况且在鲁国的境内。      ○9夫子:这里指季康子。      ○10周任:古代著名的史官。      ○11陈力就列:陈,陈列、摆出来。   列,位次、职位。能施展才能则就其职位。      ○12颠:倒。      ○13相:引导瞎子走路的人。      ○14虎兕出于柙:兕,独角犀牛,一说野牛。   柙,槛也,关猛兽的笼子。      ○15椟:匣子。这两句是说猛兽关于笼子里却跑掉了,龟玉放在匣子里却毁掉了,看管的人难辞其咎。      ○16固而近于费:固,城郭坚固。费,季孙氏的私邑,今山东费县。      ○17疾:痛恨。      ○18辞:找借口。      ○19有国有家者:指诸侯和大夫。      ○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寡,人口数量少;贫,财物匮乏;均,各得其分;安,社会安定。应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才讲得通。      ○21修文德以来之:文教和德化。   来之:使之来。      ○22安之:安,使安定。使归附的人民生活安定。      ○24干戈:干,盾牌。   戈,戟。指军事。      ○25萧墙:国君宫门内的照壁,指鲁国王室内部。


【教学提示】
一、本篇题解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是《论语》中的重要篇章,也是一篇比较完整的论辩说理文。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庸小国,仍然属于鲁国公室所有。季康子要讨伐它一方面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土地,另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削弱鲁国公室的力量。在军事行动开始之前,孔子与他的两个弟子——同时也是季氏家臣的——冉有、季路展开了一场论辩。孔子周游列国,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虽然四处碰壁但是坚持不懈。冉有、季路作为孔子的弟子,虽然作了季氏的家臣却丧失了自己的政治原则,孔子驳斥了他们为季氏做的种种辩解,责备他们不仅没有适时劝阻,反而同流合污。展示了孔子杰出的辩才和高超的语言能力,同时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文章论点鲜明,句式丰富灵活,逻辑严密,语言简练、准确、畅达,对后来的许多成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结构分析
第一句话交待了这段对话的政治背景。孔子与冉有、季路就此展开了不同论点的交锋。第一个层次,孔子有力地论述了不应该对颛臾动用武力。首先,“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说明颛臾是先王认可的,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的。其次,“在邦域之中”,在鲁国内部,并不构成威胁。最后,“是社稷之臣”,颛臾是鲁国的臣属国,即使要讨伐,也应试由鲁国公室,而不应该由季氏。季氏的行为是僭越礼法的。
第二层孔子驳斥了冉有为自己推脱的借口,以“虎兕”、“龟玉”为喻,谴责冉有、季路没有尽到作臣子的职责,不能有力地阻止季氏的行为,也不在数谏无效的情况下离开现在的职位,丧失了政治的原则,尸居其位。

第三层冉有在孔子的步步逼进下,进一步推卸责任。孔子明确指出了他的口是心非,提出了自己根本的政治主张:反对武力征伐、以力服人。主张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修文德,来远人,亲善修睦。进一步批评冉有、季路作为人臣,不仅没能帮助国君以礼乐治国,反而谋动干戈。文章最后一句话,点出了季氏的真正目的与野心,一语中的。三组对话构成的三个层次,构成了一篇出色的论文章。


三、语言特色
作为一篇论辩文,文中观点鲜明突出,讲古论今,证据确凿有力,驳中有立,立中有驳,层层推进,逻辑严密,清晰明白,有理有力。同时,运用比喻、排比、反诘、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文采斐然,犀利活泼,而且具有极强的论辩力。 语言简练、准确,句式长短交错,转换自如。展现了孔子严肃的态度、清晰的思路、渊博的知识、雄辩的语言。


【思考与练习】
1. 孔子批驳冉有、季路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2. 分析文中比喻的喻义具体指什么。

3. 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是什么?哪些话揭露了季氏代颛臾的实质?



(选自宁稼雨主编《新编大学语文教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