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师友 > 详细内容
林骅:百岁朱一玄的道德文章
发布时间:2010/9/24  阅读次数:4730  字体大小: 【】 【】【

朱一玄先生即将迎来百岁寿诞,南开大学文学院将召开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庆贺。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明智之举,英明决策。一些外地朋友也纷纷来电,表示“自费也要到会”,可见,这是众望所归的大好事。是啊,百岁朱一玄,是南开大学文学院的见证;他的道德文章,也是“允公允能”南开精神的表征。

如今,凡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与教学的人,谁的书橱里没摆着几种朱氏小说史料呢?自改革开放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始,朱一玄先生陆续完成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七大名著的专书资料汇编;又以此为核心向外扩展,先后编辑出版了《古代小说版本资料汇编》,《古代小说资料序跋选编》等十种专题资料汇编;再编《明清小说资料汇编》等以时代划分的综合性小说资料;此外,还有多种小说词典和书目提要问世,总计约有专书三十种,洋洋千万言,称之为中国古代小说资料的百科全书,实不为过。

中国古代小说史料专书,自1916年钱静方的《小说丛考》始,经上百年学者们的钩稽爬梳,成果已然蔚为大观。而朱氏史料仍能后来居上鹤立而出,首先是它所涉及的作品多,范围广。他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计收录文言与白话小说4656种,数量空前;他的资料编纂涉及明清小说281种,为前人的几倍,而且多为人迹罕至的二、三流作品。其次是它的质量精,规范,稳妥,好用。先生经长期摸索,形成了本事、作者、版本、评论、影响“五编式”编写体例,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再加上严谨的学术操作,校注精当,严谨可靠,闪烁着“博学、慎思、明辨”的思想之光,省却了人们大量的翻阅检索之劳,可谓功德无量。

关于朱氏小说史料的学术价值,他的学生们已经说得很充分了。我以为,在先生百年寿诞之际召开学术研讨会,既要对他的学术成果予以充分肯定,更要对他学术至上、默默奉献的学术精神大力弘扬。因为这种精神,在功利主义盛行、大学精神缺失的时下极为难能可贵。

众所周知,学界对文献资料向来存在一种偏见,认为那不是“学术”和“学问”,因此,大家虽不能须臾缺之却又都不屑为之。一般学者只把文献资料的收集作为专项研究的起点,项目完成后至多作为副产品出版,资料集结只是随研究之起俱起,与研究之去俱讫。唯有朱先生,凭着“人弃我取”的睿智,有着为人做嫁的胸怀,倾毕生精力构筑了一座古代小说史料的巍峨大厦。他多次自谦地说,自己只是“为大家做点儿收集资料的工作”。他的盖着“著者敬赠”图章的一部部成果早已流布全国。我不是他的学生,可早在1983年他就把《西游记资料汇编》慨然赠予我这个刚刚结识的后生晚辈。1985年,我参与一部文学史参考资料的编写,当时他的《明清小说资料汇编》正在编纂之中,竟毫无保留地把一大摞资料卡片借我先用,令我感激莫名。以诚待人,甘做人梯,奖掖后学,这种高尚的学者、长者之风,与当今那些无偿占有研究生劳动的所谓大师、导师们相比,不啻天壤之别。

我在与先生接触中,从没听他表露过要把研究成果“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远大抱负,或许“不问收获问耕耘”的他,真的没太在意自己劳动成果的价值,不然,这煌煌千万言的学术著作何以没申请过一分钱的项目资助,也没申报过一次科研奖励呢?但我敢说,先生一定是把自己的史料工程当做一项崇高而庄严的事业对待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从浩如烟海的政书、类书、史书、方志、杂著、笔记、别集等形形色色的古籍文献中,全靠手工劳作披阅搜求、分门别类、抄录誊写,该是多么艰巨的劳动!何况先生又命蹇多乖,历经坎坷,他人生中的最好时光是在被“折腾”中度过的,所以他的学术成果大多是在年逾古稀之后才集结成册,这就还要克服老迈与病痛的折磨,先生的非凡意志力不能不令人由衷赞佩。这样的意志与毅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没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是难以支撑的。老友杨心恒教授风趣地给他归纳为四个“一样”:当右派与不当右派一样,当教授与不当教授一样,退休与不退休一样,21世纪与20世纪一样。这里的前三个“一样”,说的是先生对自己心爱的史料工程的执着,昏昏致志,持之以恒,心无旁骛,宠辱不惊,两耳不闻周边事,咬定青山不放松。第四个“一样”说的是先生对生活的马虎,居陋室,着简装,耐得寂寞,无怨无悔,兀兀穷年。这际遇与追求、生活与奉献的巨大反差,强烈地衬照出他心胸的博大与人格的高尚。对照今天剽窃、抄袭的学术造假,或一年炮制数十篇SCI论文的浮躁学风,先生数十年坐板凳冷的学术精神,不是应该大书特书吗?

最为饮誉学界有口皆碑的是朱先生谦恭豁达的君子之风。无论对新朋旧友、同年晚辈、名流众生,他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有求必应,眉宇间似乎已经定格了的标志性慈祥笑容,使人一见如故,如沐春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先生每年春节前必寄我贺卡。师辈给晚辈贺年已经不同寻常,何况每当新年刚过,带着先生那熟悉的笔迹与体温的贺年卡一准送达。我实在过意不去,几次下决心来年要提早给先生贺年,但每每还是阴差阳错落在后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1世纪,随着通讯方式的多样化,社会上寄卡贺年之风渐渐消歇了。2006年春节,收到了先生用毛笔正楷书写的王安石《元日》诗,作为我们之间二十几年贺岁的收关。如今,这份饱蘸深情的的墨宝成了我细心珍存的永久性纪念。说起先生的严于律己、低调作人,还有一件难忘的事。1986年,我们作为天津代表出席了山东淄博举办的第二届蒲松龄学术研讨会。其间适逢桓台县王渔洋纪念馆落成,先生作为贵宾踏上了阔别已久的故土,桑梓之情,溢于言表。不料预定返程车票时出了问题。原订好我乘硬卧上铺,先生下铺,他的铺位临时被让给一位据说是青岛去北京出差的处长了(几年后办票人就升任了文化局副局长)。我没卧铺无妨,可怎能让年逾古稀的先生睡上铺呢?我怒不可遏,要找会务组理论。可先生坚决地劝止了我,理由是“不要给人家添麻烦”。我一下子明白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先生一贯的作人准则与儒者风范啊!然而,他并不是没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他最看不惯某些自以为是的所谓学术权威以势压人的学霸作风。当年《水浒》学会一位金圣叹研究权威想拉着他,对持不同观点的青年学者进行讨伐,先生断然回绝说:“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上个世纪末,福建欧阳健先生对“脂评”的真伪提出质疑,在红学界引起轩然大波,遭红学权威们合力围攻。朱先生认为应允许不同学术观点存在,并旗帜鲜明地为欧阳健的新作写了序,致使一些红学家不胜恼怒。实际上,他是在守望着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风骨与良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一般学者退休之后逐渐“淡出”学界的情况不同,朱先生退休之后却声名鹊起,老而弥彰。随着一部部编著问世,人们终于发现,朱氏小说史料是一个有着严密体系的巨大存在,就其不朽的传世意义而言,可令当今那些为着功利目相互转抄粗制滥造的平庸之作无地自容。更让大家赞不绝口的是他的人品和精神。他几乎能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于一身,简直就是一座崇高的精神丰碑,巍然矗立,高山仰止。这种精神杜绝伪饰,滤除浮躁,超越平庸,如今是十分稀缺的宝贵资源,值得大加提倡与弘扬。

百年朱一玄,堪称当今知识分子的楷模,德艺双馨的典范。天假以年,仁者寿永,是朱一玄先生的幸事,也是我们大家的幸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