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师友 > 详细内容
仁者寿——朱一玄先生百岁寿诞感言
发布时间:2010/9/24  阅读次数:3049  字体大小: 【】 【】【
罗德荣
说起朱师一玄先生,大家总是亲切地称他是仁厚长者。仁者爱人。提到仁,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待人和蔼友善。这也是先生与人交往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先生一直保留着一个充当通讯录的很旧的练习本。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同仁、朋友、学生包括熟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姓氏按拼音排序,查阅十分方便。由于年代久远,交往对象的工作单位、住址、电话难免经常变化,每变化一次,先生就用纸条粘在原处写上新的联系方式。时间一长,糊了一层又一层,就像一件破旧的百衲衣。不过,本子虽旧也不好看,但却格外管用。凡所记录,不仅内容准确,而且数量丰富。用今天的话说,简直就是一个信息库。我因为不知道某些同仁的联系方式,或地址电话变动无法联系时,常常去向先生求助,每次都查有收获,满意而归。每逢年节,先生就按这个通讯录给经常联系和不经常联系的朋友寄去贺卡,偶有不相识的粉丝或晚辈寄来信件,不管认识不认识,有名气还是没名气,先生也都把他们加入通讯录,并一一回复。先生著作等身,德高望重,受人尊敬仰慕,当之无愧。有些信件特别是贺卡,本无必要一一回复,别人的动态也无须如此关注,然而先生却虚怀若谷,同施仁爱,一视同仁,一直坚持。仅此一端,足可见先生之仁厚爱人,实如习习春风,龢暖人心。
爱人者泽人。从仁心出发,爱人利他,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敬业精神。1957年,先生被打为右派分子,文革时期被剥夺话语权,罚去资料室抄写资料,在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资格被剥夺的阴霾环境中,先生始终暗自搜集整理小说资料,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积数十年之艰辛,终于完成《中国古典小说资料丛书》、《中国小说史料学研究散论》以及《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等庞大完整的文献体系。这些文献,大部分都是先生独立开采、独立编写,而且集中在六十五岁以后。1983年,先生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仍然笔耕不辍,从收集整理到编写誊清,一笔一划用心抄写,从不假手他人,其付出的艰辛与心血可想而知。先生的手稿,字迹十分工整,连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他说,稿子交给编辑,不能给编辑添麻烦,让编辑在字句上再做加工。一次,因为参与编写,我去先生家中交稿,先生发现有不少错别字和病句,就严肃地说:中国人不能只买外语字典不买中国字典,至少要备一本《新华字典》,放在手边,遇到搞不清的字,或词不达意的句子,随手查一查,错误自然就少了。因为先生批评,我很快买了《新华字典》、《辞海》、《辞源》,果然有了很大长进。后来再去先生那里,先生高兴地说,张守谦(总目提要副主编)夸你了,说你的稿件字句基本上不用改。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印象极深。其实这不仅是一个认真不认真的问题,学问如从遣词写字开始,而后在搜集资料、思考问题、推敲磨砺、构思布局等各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自然能逐步培养一种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勤能补拙。时至今日,我已养成习惯,凡是搞不懂的绝不随便写入文章,一个字、一个词、一句成语、一种概念,如果印象含混,理解不清,一定马上就查,尽可能做到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这种坚持,完全缘于先生教导和楷模作用的影响。
任何科学都有基础学科,文学研究最根本的基础学科就是文献学。文学史研究、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特别是文学批评、文艺学和美学等研究,无论那一级学科都离不开文献的分析解读。不然,即使天花乱坠,也会是海市蜃楼。不过,术有专攻,学有所长。从事理论研究,虽然也应当重视和发现第一手资料,但所有资料一定完全靠自己搜集,却是一件相当为难的事情。通读一些有权威的文献资料,先摸清路径,再寻踪觅迹,核实订正,也未尝不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在这种时候,先生的文献体系就显得格外实用和宝贵。改革开放之初,小说研究可资借鉴的资料不多,考研究生列出的必读工具书也大概也只有鲁迅、孙楷第、孔另境、阿英先生有数的几种,且年代久远,收录有限。现在有了先生编纂的文献体系,自然方便很多。其所著述,学界誉之为朱氏体系,从专书资料、专题资料、词典书目,到综型资料,堪称完备。结构合理,体例精严,考录兼备,操作规范,容量蔚为大观,学术性极大增强,为小说文献的编纂做出巨大贡献,在海内外学者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可谓沾溉后人,功德无量。先生的文献资料,我们手头都有,全是先生送的。每出一本,就按百衲本通讯录逐一分发,无论厚与不厚,贵与不贵,一律奉送,出版社赠书数量不够,就用稿费再买,学生和学界同仁几乎人人都有。有时,外地偶有不认识的读者或学生向先生求教,也会无偿邮寄奉送,如遇手头无书,还亲自到书店买回来再寄。其仁心惠及众生,可见一斑。
君子以仁存心。仁心化为境界,方为高尚之人。一次我和先生谈立项的事情,先生告诫说,不要为能不能立项烦闷苦恼,个人认准的选题,有项目无项目,都要去做,自己认真,自然会出成果。先生的著述,从来就没有立项,但他从不气馁,终于修成正果。这种淡薄名利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看似胸无大志,实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此,我十分感佩,曾向先生吐露,佛学讲四大皆空,万物皆归寂灭,人生不过是一个过程,就像苏轼说的,蘧蘧未必都非梦,了了方知不落空物之来也,吾无所增,物之去也,吾无所亏,何必汲汲乎而与人争利呢。我的话,先生没有反驳,但却补充说:话虽如此,但人生的过程还是不能忽略,该做的事情还是件件都要做好。后来,研读佛典,才深知对义的理解大有偏颇。佛学所讲的,并非空空如野,一切皆无。空洞之空,佛学谓之断灭空,是需要破除的一种偏见。万物刹那生灭,终归寂灭,只是义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只灭不生的死空,而是一面刹那生灭,一面又生生不息的无尽过程。既刹那生灭,又生生不息,才是不二之真空。比如蓝蓝的天空,一片片云彩飘走了,一片片云彩又飘来了,有生有灭,生灭无尽,才是之眞义。故苏轼诗云:片云会得无心否?南北东西只一天。先生特别提醒,在淡泊名利同时,切勿忽略人生过程,要做好每件事情,正是对空义准确的体认。这种以自身践行为体认的教诲,实在使学生受益匪浅。
知者乐,仁者寿。先生生于1912824日,历尽沧桑,备受磨难,至今健在,正所谓结善缘得善果之福。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再过数日,就是先生百岁寿诞,值此庆典将至之际,让我们送上最衷心的祝福,恭祝先生健康如意,安享天伦,德为世范,春晖永绽。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