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漫笔 > 详细内容
魏晋人物谈|陶渊明之二:人生历程对于传统士人文化人格的逼问
发布时间:2021/12/27  阅读次数:1197  字体大小: 【】 【】【


24

二,人生历程对传统士人文化人格的逼问

经过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积累和汉代儒家学说定于一尊,中国思想文化基本形成儒道两家的主导和互补局面。它们似乎成为捆绑在一起的敲门砖,所有要踏入中国主流社会的人,都要接受这方面的基础教育和熏陶培养,才能实现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但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家族背景,社会关系,个人秉性差异,由儒道两家思想引领派生的出世入世情怀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来自世家大族的谢安,可以随心所欲、自如游走于仕隐兼修、出世入世的如意道路上。而来自普通庶族的陶渊明,则只能凭借自身的文化知识积累和身家性命的需求,去社会上摸索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陶渊明早年受到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与大多数古代文人没有太大差别,基本是游走在儒道之间。其《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儒家入世思想是他最初的教育烙印。因而他也曾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的志向。不过,与华胄贵族子弟不同,陶渊明的抱负志向和入世理想,首先要建立在衣食温饱的现实目标上: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饮酒》其十)
这首诗大约是陶渊明对一生游宦生涯的总结和回顾。其中有几个要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交代出出游的目的和初衷。“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与那些“修齐治平”的高大上目标相比,陶渊明的游宦目的简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直接得不能再直接。我就是出于温饱需求才出游的。这应该不是陶渊明的矫饰和做作。他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这段话可视为上文“似为饥所驱”的注脚。不过“恐此非名计”一句,似乎又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某些纠结矛盾。从字面上看,他应该是在否定一生出游的求名目的。但这个否定的前提,则是自己承认曾经有过通过出游求名的想法。这正是一般中下层庶族士人的面世心态:一方面为生计所迫,需要入世以求生计。但同时也抱有通过求生的过程来改变命运,一展宏图的理想。儒家的入世思想,被他们结合自己的境遇身世,得到具体落实和运用。
其次是诗中大略涉及的游宦生涯范围之广。“东海隅”为东海边,此当指曲阿(今江苏丹阳)。晋安帝元兴三年(404),陶渊明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任途中写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指晋安帝隆安四年(400),陶渊明三十六岁时,曾奉桓玄之命由江陵使都,返回途中因遇大风受阻。写有《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这种长期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涯,也是陶渊明一类寒族士人因生活贫困不安定生活状况的反映。相比之下,王谢之类高族门阀没有这样的切身经历和体验。
再次是作者对宦游生涯的最后反思和否定。“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是对一生宦游经历的否定——通过一生的颠沛流离生涯,最后得出结论:既然宦游不是求名的良策,那么就应该急流勇退,辞官归隐。这是陶氏本人在亲身经历中摸索体验出来的人生道路选择判断。
陶渊明对宦游生涯的否定,主要还是因为宦游经历不顺的结果。这个不顺有两方面的原因,从社会方面看,门阀士族把持的九品中正人才选拔制度,很难给来自贫寒之家的陶渊明出人头地的机会。另一方面,陶渊明本人强烈的主体意识使得他很难适应官场生活,因而也每每发生他主动放弃从政机会的故事。从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陶渊明被征召为江州祭酒起,他先后在桓玄幕府受命任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尽管职位低微,但如果环境作美,他的那一点入世初衷或许可以尝试实现。但这个时期,正是桓玄实现称帝野心,并为此与朝廷拉锯般厮杀角逐的混乱时段。陶渊明本来就微弱的从政求仕之心因此发生严重顾虑,并且终于因县吏束带迎督邮之请而发出“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的官场告别书,从此步入田园归隐之路。
陶渊明这条人生摸索之路带有强烈的寒族士人境遇地位特征:因为没有显赫的门阀世族背景,无法凭借家族势力进入上流社会,无奈只能只身出游闯荡,寻找出头之路。但这条路既没有使他改换门庭,也没有让他出人头地。相反却使他切身感受到入世无门,永远回归隐逸之路。于是,陶渊明以他自身的经历,提出了士人文化人格的品类问题:构成士人文化人格的社会基础,是否只有出身门阀士族那一个族群?如果不是,那么非士族的寒族士人的文化人格应该由什么人员和内涵构成?怎样去实践一种新型的士人文化人格?
陶渊明的人生历程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也回答和实践了这个问题。



(节选自宁稼雨《陶渊明:士人文化精神人格的转折》,《文史知识》2021年第12期)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