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漫笔 > 详细内容
宁稼雨 | 程毅中先生与刘叶秋先生的君子之交
发布时间:2024/4/9  阅读次数:1049  字体大小: 【】 【】【

(2018年6月,笔者到程毅中先生府上拜访请益)


程毅中先生与刘叶秋先生的君子之交


宁稼雨


            程毅中先生逝世,让整个学界陷入深深的悲痛和缅怀之中。作为追随膜拜程先生四十多年的学术晚辈,更是叩心泣血,悲不自胜。悲痛之余,难免追忆往事,其中难忘之一,便是程先生与先师刘叶秋先生的君子之交。
            我自八十年代初涉足中国学界以来,亲身经历并了解学界诸多风景。其中令人难忘和向往的一个学界美景,便是诸多先生惺惺相惜,相濡以沫,相互关照,相互尊重的美好情感。程毅中先生与先师刘叶秋先师的君子之交,大抵可以成为此种现象的范例。
            程先生在中华书局工作,刘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虽然不在同一单位,但在中华书局搬入丰台太平桥新办公楼之前,商务和中华两个单位一直一起在王府井大街36号商务印书馆同楼办公。所以那段时间简直就像一个单位。碰巧的是,1982年11月,我第一次到北京商务印书馆拜见先师,恩师把我当成家人看待,要我跟他回家同吃同住。我们一起从灯市口乘坐104无轨电车回先生家,没想到竟然在车上碰上了程毅中先生。经过刘先生引荐介绍,我就如此幸运地结识了程毅中先生,并从此时开始,一直见证两位先生的高尚情操和纯真友谊。
            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白话通俗小说的研究,文言小说的研究队伍相对薄弱。而程毅中和刘叶秋两位先生则是文言小说研究领域的拓荒者。先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过《魏晋南北朝小说》,在八十年代初又出版过《历代笔记概述》;程先生在八十年代初则出版过《古小说简目》,共同打造开拓了文言小说研究的新领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两杆大旗。而两位先生则互相尊重对方的研究成果,经常切磋交流。先师生前曾多次嘱咐我要把程毅中先生的《古小说简目》作为案头圭臬之作。而程先生对刘先生的学术成就则更是尊重推重有加。
1987年,已经古稀之年的刘叶秋先生在乘坐公交车去商务印书馆上班时,因车辆突然刹车,先生右臂摔断骨折。骨折之后,先生仍然雅兴不减,竟然练习左笔书法,竟颇有异趣,曾用左手书《戏作》一绝,诗云:

西园左笔人争宝,
赝作曾由郑板桥。
自笑无端追老辈,
居然今古各风标。


“西园左笔”是指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因狱中生活折磨致使右手残废。出狱后竟然发奋用左手研习书画,终于功成名就,征服世人,成为中国书画史上以左笔书画著称的第一人。以至连郑板桥都对他五体投地,甚至还经常模仿他的左笔书画风格。先生引用这个典故,就是要以高凤翰的刻苦练习书画为榜样,打算在左笔书法方面做出文章。
很多行家和友人争先向先生索讨左笔书法,先生便将此绝书写后赠送之。程毅中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先生逝世后,程先生追步原韵书挽歌一章:


评联说稗编辞典,
甘为他人作渡桥。
两米栖中文百万,  
遽存遗稿著风标。


程毅中先生挽歌首句“评联”是指从1984年起,央视春晚增加征联评奖活动。两位先生都是央视特别邀请的春联评比专家。“说稗”是指先师在古代小说研究方面的成就。“编辞典”是指先师的本职工作为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编审,就任《辞源》第二版修订版三位主编之一(另外两位为吴泽炎和黄秋耘)。“两米栖”是指先师因家里居住条件拥挤,无法看书研究。曾在院内两墙之间搭起一间仅有2.7平米的小屋,供先师休息看书之用。先师戏将此屋称为“二密栖”,并自作自书《舟室铭》一首书怀。两位先生的唱和绝句,足可见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志同道合之深。
先师去世后,程先生专门撰文评价先师学术成就:“笔记,爱读的人不少,而精读的人不多;专读某一类作品的人比较多,而兼读各类作品的人则很少。刘叶秋同志学识渊博,读书精细,既熟悉小说故事和历史琐闻类的笔记,又精研考据辩证类的笔记。尤其他长于训诂诠释之学,还著有《中国字典史略》等书。只有像他这样博览群书,旁通杂学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综合性的概述。” (程毅中《甘为他人作渡桥——重读〈历代笔记概述〉》,《书品》1988年第四期)字里行间,饱含两位先生的深知和挚交之情。


这里还要特别说一件程毅中先生对先师的学术认可和深厚情义。
大约是1986年,某出版社委托前中华书局总编室主任黄克先生牵头组织,编纂一套《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丛书,该书按文体分册,其中《中国古代小说流派》一书由程毅中先生领衔主编。程先生把我们师生二人都列为分章作者,先师负责撰写《源远流长的志怪小说》一章,我则在硕士论文基础上写出《独树一帜的志人小说》一章。我们各自完成工作交稿后,不想出版界形势变化。这套书未能按计划出版。此间先师也于1988年不幸突然去世。
该书搁浅,成为程先生的一块心病。几年期间,程先生四处奔走,设法将此书起死回生,出版于世。经过他辛勤努力,该书终于于1993年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为我们这些作者解决了一个难题,也向学界社会贡献了一份学术礼物。
令我特别感动的是,该书出版之后,程毅中先生带上样书和稿费,亲自登门,将样书和稿费交给师母汪元澂先生。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做事情有始有终的美德,而是深深饱含着程先生对先师的深厚情义。在当下恶劣世风下,这种情义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最后还要说一下程先生对我与先师和师母的深厚情谊给予的肯定和评价。
程先生在给师母送样书稿费的时候,听师母说起,先生去世后,我还一直不间断地去看望师母。程先生为此专门给我写过一封信,对此大加肯定,称为“古风犹存”。其实我知道程先生其中的心意:老朋友去世,他的学生能经常去看看朋友的遗孀。这对于在世的老友来说,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情。足见这其中有满满的关心老友之情。
2023年7月,程先生收到我新出版的《知哺集》之后,又专门给我写信:


稼雨兄:
  惠赐大作《知哺集》已收读,十分感谢。足下虚怀若谷,饮水思源,尊师重道,念念不忘叶秋先生之教诲,古道可风。学术传承,后来居上,乃历史规律,尚期精进不已,势趋积薪。我日益頽唐,谬蒙揄扬,自觉惶愧。近年所关注的即再谈笔记与小说的关系,对笔记之兼并小说不能苟同,希望能听倒尊见,继续切磋。专致谢忱,顺祝康吉。    
                                 程毅中     7月30日


《知哺集》中收了两篇感恩评价程先生的文章,但程先生却谦逊“惶愧”;而对我怀念恩师之情,却大加褒扬。可见他对先师深厚情感的绵绵无期。
            刘叶秋先生走了,程毅中先生也走了。但这只是他们物质生命的离去,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和深厚情义带给后人的榜样力量和人格启示,却是永远不会离去的……


                                                                                                     2024年3月30日于津门雅雨书屋


(本文发表于2024年4月9日《藏书报》第八版“人物”,发表时题目和内容有删改,这里是原文题目和内容)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