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漫笔 > 详细内容
闲话水浒之八十六:《水浒传》中的“衬染之法”
发布时间:2017/11/15  阅读次数:1712  字体大小: 【】 【】【

  

“背面铺粉法”是指人物之间的对比和衬托,而“衬染之法”是指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在小说创作中,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没有一个具体真实的生活环境,小说人物就会变得抽象,从而失去其现实性和真实性。而高明的作家又常常借助环境的描写来为叙述故事,描绘人物服务,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运用了较多的环境描写,特别是对雪天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

  

               梁中书在城中,正与索超起病饮酒。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

               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索超出席提斧,直至飞虎峪下寨。

               次日彤云压城,天惨地裂,索超独引一支军马出城冲突。

               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

               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却说索超策马上城。

  

在《水浒传》中,如此频繁的景物描写是不多见的。表面看来,这里写雪是为吴用设下陷坑计服务,可仔细推敲,又不尽然。实际上,这几段风雪描写都与索超的人物塑造有关。乱吼的朔风,压城的彤云,满天的大雪,莽莽的雪原,自然形成一派肃杀的气氛,隐隐揭示出索超威猛而悲壮的英雄色彩。所以金圣叹对此总结说:“写雪天擒索超,略写索超而勤写雪天者,写得雪天精神,便令索超精神。此画家所谓衬染之法,不可不一用也。”可见作者完全是有意识地借助风雪弥漫的气氛来烘托索超的英雄气概,并暗示其将要转折的结局。
       “衬染之法”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不断地以环境描写来向读者提示他们可能已经淡忘的背景,从而始终让读者将人物与环境浑然一体地进行审视。如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有“只见大头领在火把丛中”一句,金圣叹批道:“如画。读者至此又忘是夜间矣,忽提四字醒之。”这“火把丛中”四字,便起到了让读者与情节的环境气氛保持同步的作用。又如第五回中“只见满地都是燕子粪”一句,金圣叹批道:“下五台是二月天气,恐读者忘却,特用燕子粪隐隐约约点出之。”第十四回在“但见阮小五斜戴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后,金圣叹又批道:“恐人忘了蔡太师生日,故闲中记出三个字来。”“燕子粪”起到了帮助读者记忆时令的作用,而“鬓边插朵石榴花”则点明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与情节的发展紧密相连。可见环境描写在小说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