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漫笔 > 详细内容
闲话水浒之六十:聊聊梁山好汉的结拜风气
发布时间:2017/8/6  阅读次数:1196  字体大小: 【】 【】【

梁山好汉在初次结交时,常常以立刻结拜兄弟的方式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有的虽然没有介绍如何结拜,但两人也很快以兄弟相称。这说明结拜在绿林好汉的生活中是一种经常而广泛的习俗。那么这种习俗从何而来,为什么能如此长久不衰呢?

拜盟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在东西方各古代民族中流行都十分广泛。在古代中国,它的古老形式为歃血为盟,即以口含血,或口旁涂血的方式表示信誓。《淮南子·齐俗》上说:“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它原是原始部落的遗俗,到了先秦时已经雅化为诸侯间盟会的仪式。《礼记·曲礼下》“莅牲为盟”疏说:“盟者,杀牲歃血,誓于神也。”这种仪式以鬼神崇拜为前提,认为鬼神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惩戒背约者,因而以对神誓盟为俗。

从宋代开始,拜盟的风气开始在民间社会,尤其是绿林社会中逐渐普及开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成为民间社会结盟的楷模,遍及汉族文化圈民间社会的各个角落。而梁山好汉“结义为兄弟,誓有灾厄,各相救援”则成为绿林好汉效法的范例。因为绿林生活动荡不定,出生入死,而且受到社会的敌视,在一种不安全感的制约下,所以难免“灾厄”,“各相救援”既是他们政治上“尚同”、人格上豪爽助人精神的反映,也是一种维护自身安全的防卫机制。而他们所虔诚崇拜的“神”,实际上也是以“替天行道”的“天”为核心的绿林政治观念具象化的象征物。清代毛宗岗在批点《三国演义》时说:“今人结盟,必拜关帝,不知桃园当日又拜何神?可见盟者盟诸心,非盟诸神也。今人好通谱,往往非族认族。试观桃园三义,各自一姓,可见兄弟之约,取同心同德,不取同姓同宗也。”这句话说到了问题的点子上。拜盟的“盟诸神”只是个形式,“盟诸心”才是实质。它的根本目的是“同心同德”。《水浒传》中第二回史进捉住陈达后,他的同盟者朱武求情说:“小人等三个,累被官司所逼,不得已上山落草,当初发愿道:‘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虽不及关、张、刘备的义气,其心则同。”然后求赐与陈达同死。可见在拜盟的问题上,中国绿林社会所体现的民间社会的文化心理并没有西方宗教中那种对生命(灵魂)、宇宙(人格化为上帝)本体的超越性认识,而是充分地世俗化和伦理化了。

《水浒传》中的拜盟形式虽各有所异,而在“同心同德”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其最正式的形式为歃血为盟。在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的对天盟誓中:

  

各人拈香已罢,一齐跪在堂上,宋江为首誓曰:“宋江鄙猥小吏,无学无能,荷天地之盖载,感日月之照临,聚弟兄于梁山,结英雄于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数,下合人心。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鉴察,报应昭彰。”誓毕,众皆同声共愿,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当日歃血誓盟,尽醉方休。

  

       除了歃血盟以外,还有其他的盟誓方法。一种是饮酒誓,如第十五回吴用与阮氏兄弟商议截取生辰纲时,阮小二说:“我兄弟三个,真真实实地并没有半点儿假!……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还有一种是拜天誓,如第十五回截取生辰纲前,众人又誓曰:“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察。”这饮酒和拜天的方式与歃血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同心同德”,防止有人叛变而遭遇不幸。其干事业和求安全的成分各占一半,相附相成。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