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文库 > 详细内容
旧文摭遗(24):中国古代小说艺术鉴赏辞典| 世说新语
发布时间:2021/11/28  阅读次数:626  字体大小: 【】 【】【

旧文摭遗(24)
弁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陆续为若干种古代小说工具书撰写词条约几十万字,为我后来撰写《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奠定了重要基础。但这些词条撰写时大多用纸本手写,原稿交出版社而手里没有底稿。好在现在有了先进的技术措施,把出版物中的文字复制下来变为文档已经不是多大的难事。所以希望能把这些文字重新采撷下来,保存起来,公之同好。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

二、《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鉴赏辞典》(全一册)

主编:段启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副主编:华森、唐志辉

本人忝列编委,撰写二十六条,并组织部分词条编写工作。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志人小说集。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汉魏六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文人士族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只好在苦闷中纵酒放达,或追求言行的奇玄。《世说新语》以很大的篇幅记载了魏晋文人这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独立于社会角色的个性特征,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如《任诞·雪夜访戴》写王子猷雪夜访友,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追求一种以自我情趣的满足。《雅量·谢安泛海》记泛海游戏的众名士于风浪骤起时皆惊慌失措,唯有谢安不以功利安危为计,从狂风巨浪的壮观景色中得到审美快感。《言语·支公好鹤》通过支遁将所畜养的爱鹤放归自然的故事,表现人们对自由人格的向往。至于书中几则刘伶和阮籍嗜酒如命的故事,其个性色彩就更为强烈。这些行为代表了魏晋文人的时代精神,故此书被称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与记载魏晋名士风度相关的是妇女冲破旧礼教束缚,追求解放的故事。有的无视家长和社会,私自与意中男人结合,如《惑溺·韩寿偷香》;有的与意中人配合默契,欺骗家长,取得婚姻的胜利,如《假谲·温峤娶妇》,更可贵的是,作品还写出这些女子在与别人组成家庭后如何继续保持妇女的人格的故事。《贤媛》篇中《许允妇》和《诸葛诞女》二条记载了二位女子在新婚后,她们的丈夫想以下马威的办法镇住妻子,但二位女子毫不相让,据理力争,捍卫了妇女的尊严。可见当时人们评价女子优劣的标准,并非闺中手工,知书达礼,而是能否掌握自己命运,具有与当时名士共同的旨趣。所以《贤媛》篇所记谢道韫的林下风气,要远胜顾家妇的闺房之秀。
书中还批判继承了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成分,记载了一些人物的嘉言懿行,从而丰富了魏晋人所追求的美的领域。如周处悔过自新,为民除三害(见《自新》);阮光禄闻人不借己车,焚车自疚(见德行》);荀巨伯肯代友人死,感化强盗(见《德行》)等等。


与美的追求相对,书中还有不少鞭挞丑恶行为的故事。如《汰侈》篇记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可见这些贵族骄奢淫佚,已达极点;同篇记石崇邀客燕集,以杀美人劝酒,凶残已极;曹丕令弟七步成诗,同根相煎,等等。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以类相从的体制(或称“世说体”),这种体制把书中故事按内容分为若干门类,每门类中故事性质相似,而人物各异,但每个人物的事迹,又散见于各门类中。这样,各门类为经线,人物为纬线,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状结构,体现了中国民族审美意识。这种体制既可反复加深对某门类内容的认识,又可将人物在各篇中的活动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二是语言的简约生动。作者往往用片言只语,勾勒形象叙述故事,而竟能取得传神写照的功效,出色地表现了魏晋大玄远澹约的气韵。前人如胡应麟、鲁迅等对此曾有过高度的评价。这种体例和语言风格对后人有极大的影响,历代摹仿其体者不绝,形成一个可以“世说体”命名的小说流派。而书中内容,又为后代的诗文,小说、戏曲及语辞提供大量的题材和典故,是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典籍之一。(宁稼雨)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