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故庵藏《西游记》版本述略
中国南开大学 宁稼雨
【摘要】:本文就笔者私人线装藏书中三种《西游记》的版本特征和与其他版本的对比作出简单的梳理和分析,进而为《西游记》的版本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关键词】:尘故庵 版本 《西游记》 《西游原旨》 《西游真诠》 《绣像西游真诠》
尘故庵藏书为笔者私人线装书藏书。现将其中三种《西游记》版本查考缕析如下,就正于方家学者。
《西游原旨》
全本24册,半页10行,行24字,楷体字,版框高20.6,宽13.7,全高25.2,宽15。竹纸,白口,单尾,版心上题“西游原旨”,鱼尾下依次为回数、卷数、页数。封面缺,扉页分三行竖题“悟元道人著/西游原旨/板存常德同善分社”。以下依次为嘉庆己未(1799)杨春和序、嘉庆二十四年(1819)瞿家鏖序、嘉庆六年(1801)苏宁阿序、嘉庆三年(1798)粱联第序、嘉庆己未(1799)杨春和序、乾隆戊寅(1758)悟元子刘一明序、嘉庆十五年(1810)月朴散人(刘一明)再叙,再次是《长春演道主教丘祖本末》、《西游原旨读法》、《西游原旨歌》,再后则是目录,目录后为《西游原旨图像》,共有图像八幅,图像正反两面,正面为图像,背面为赞语。以上为第一册。第二册起为正文,正文后有樊于礼跋、王阳健跋、张阳全跋、冯阳贵跋、夏复恒跋。
作为《西游记》的重要评点本之一,刘一明《西游原旨》自清代以来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因而流传比较广泛。其书先于嘉庆十三年(1808)由其弟子集资首刻于榆中栖云山,嗣后又有嘉庆二十四年本、嘉庆十三年本补刻本、1923年上海大成书局本、1926年上海宏大善书局石印本等。
显而易见,笔者所藏为嘉庆二十四年刻本。与嘉庆十三年的初刻本相比,它有以下不同:在开本上,十三年本是小型本,二十四年本是大型本;在文字内容上,嘉庆二十四年本增加了瞿家鏖重刻序和卷末夏复恒重刻跋,同时,十三卷本中的杨春和序在瞿家鏖重刻序前重复出现。二十四年本又删去了十三年本卷首的《山居歌》;在图像上,它比十三年本增加了两幅图像,一是长春丘祖像,二是悟元老人图像。
嘉庆二十四年本新增的瞿家鏖重刻序和夏复恒重刻跋为该本新颖之处,下面录出供参考:
重刊《西游原旨》序
道莫备于《易》,而《易》始于一画。是道之真谛惟一而已矣。一故真,真故一。天地以此位,圣人以此神,而其学天地圣人者,则必浑一与真于一心。一则勿二勿三,真则必诚必信。元微毫厘之界,非虚无寂火之教所能识也。余自束发受书时,窃见尧舜十六字之传,虽归于执中,实本于惟一。尝持此旨观二氏书,非执空之论,即着相之谈,腕(惋)惜者久之。数年前游护国古寺,志永夏公出《西游》一册示余。偶一披阅,诡异恢奇,惊骇耳目,第视为传奇中之怪诞者。及详阅其注释,始知三教同源之论,信不谬也。因询是书之由,盖作于长春邱真人,始注者为悟一子,而继注者则素朴老人悟元子也。夹真人本真以成人,即本真以著书;悟一子之注,固已悟真中之一;素朴老人则更悟真中之元,一中之元也。道之微妙,不如是阐哉?志永夏公不惮驰驱,越数千里拜老人门下,携是书归里,意欲翻刻流传,俾学道者皆知正法眼藏;幸得诸善士乐助,勷成盛举,不独作者之心,注者之心,皆赖以长存两间,并使后之览斯书者,诚知道本于真,真本于一,而主吾心以宰之,则谓是书之为十六字也可,即是谓书之为一画也亦可。是为序。
时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岁长至日吾山瞿家鏖撰
除了介绍重刻本书的始末原委外,这篇序文的突出强调的就是刘一明此书三教同源的评点理念。故而对于读者把握这个中心不无裨益。再看夏复恒的重刊本跋:
重刊《西游原旨》跋
夫天地之间,广矣大矣,无非道气存焉。惟祖邱真君《西游》一书,包含万象,内藏天机。数百年来,无人解得。向阅所有解者,或指为炉火烧炼,或指为男女阴阳,或指为御女闺丹,或指为心肾相交,或指为搬运顽空。其所解者,皆未得其解,私议强猜,以为是解不独毁谤圣道,而且埋没古人作书之婆心。幸吾师悟元老人《原旨》一出,则《西游》之妙义显然,始知为古今修道者第一部奇书,可谓一灯照暗室,光华普现矣。复恒因于庚辰年,省师甘省栖云山,请师所解《西游》一书来楚南常郡护国庵,仰体师恩,正欲募化重刻,不期善士集会,各喜乐捐,刊刻全书,以广方来,将见此解一出,而古人作书释厄之婆心,从此彰然矣。楚南门人夏复恒谨跋。
该跋一方面提供了再版重刊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得书地点和重刻资金来源的记载,确凿无疑,为该书重刻背景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跋语中对于后人关于《西游》一书各种解释的概括和总结,对于有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惟将《西游记》小说与长春真人邱处机的《西游记》视为一书,乃《西游记》成书以来捕风捉影之谈。
《西游真诠》
原本20册,一百回,缺卷八、卷十一两册,小型,半页10行,行24字,扁宋体字,版框高11.4,宽9.5,全高15.4,宽10.7。竹纸,白口,单尾,版心上题“西游真诠”,鱼尾下依次为卷数、页数。封面缺,扉页栏外上横题“绣像”,下框分三行竖题“悟一子批评/金圣叹加评西游真诠/正长春真人证道书”。以下依次为尤侗《西游真诠序》、悟一子《西游真诠》目录、绣像二十幅(绣像正面为图像,背面为赞语)。正文题“西游真诠一卷/山阴悟一子陈士斌先生甫诠解/第一回……”
《西游真诠》是清代以来社会上比较通行的版本,但学者们一般比较注意的是大型本,故而有关小型本的记载不多。据韩锡铎等《小说书坊录》、日本学者矶部彰为《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所作《西游记》词条、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等,已知的《西游真诠》版本有:
1. 翠筠山房康熙刻本一百回(国家图书馆);
2. 吴郡崇德书院康熙三十五年刻本一百回(辽宁省图书馆);
3. 同心堂刻本一百回(日本名古屋市蓬左文库);
4. 芥子园刻本一百回(国家图书馆);
5. 京都敬业堂乾隆刻本一百回(天津图书馆);
6. 金阊书业堂乾隆四十五年刻本一百回(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7. 大文堂刻本六卷(首都图书馆);
8. 世德堂刻本二十卷一百回(北京大学图书馆);
9. 竹兰轩乾隆刻本一百回(北京大学图书馆);
10. 竹西琅环书屋咸丰二年刻本二十卷(沈阳市图书馆);
11. 佛山连元阁刻本一百回(天津图书馆);
12. 光华堂刻《西游记真诠》(浙江省图书馆);
13. 联墨堂刻《绣像西游真诠》一百回(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
14. 上海扫叶山房光绪十年十一年刻本一百卷(辽宁省图书馆、日本富山大学附属图书馆);
15. 上海校经山房光绪十年刻本一百回(大连市图书馆);
16. 武林三益堂刻本八卷一百回(吉林省图书馆);
17. 怀新楼刻本一百回(大连市图书馆);
18. 翠墨山房刻本一百回(天津图书馆)。
其中几部日本藏本为矶部彰先生所列,均为大型本。柳存仁先生所列英国藏本为两种,一为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所藏,一为伦敦英国博物院所藏,均为芥子园刊中小型本。但该本内封既署“芥子园藏板”,又题“联墨堂梓”。应是联墨堂据芥子园板翻刻。其余均为《小说书坊录》所列,虽无行款记录,但均有刊印题署,笔者所藏显然均在其外。
《绣像西游真诠》
泰山堂刊本,原本8册,八卷,一百回,存卷一至卷四共四册,中型,半页14行,行33字,扁宋体字,版框高17.6,宽11.5,全高20.3,宽12.4。竹纸,白口,单尾,版心上题“西游真诠”,鱼尾下依次为卷数、回数、页数。封面横题“泰山堂”,下竖题“绣像西游记”。内封栏外上横题“圣叹外书”,下框分三行竖题“憺漪子评/绣像西游真诠/西泰山藏板”。以下依次为原序、西游真诠目录、绣像十叶、正文。目录首题“西游真诠目录/嘉平金人瑞圣叹、西陵汪象旭憺漪、山阴陈士斌悟子、温陵李贽卓吾同评阅/卷之一第一回……”。
此本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关于版本系统。该本书名虽题“西游真诠”,但内封题署憺漪子(汪象旭号),目录前则汇集了金圣叹、汪象旭、陈士斌、李贽的名字,而实际上书中内容并无这些评点。不过从题署和文本内容来看,该本应当属于汪象旭的《西游证道书》系统。不过贴上诸位著名评点者的标签而已。但它无论和传世的《西游证道书》系统,还是据以翻印的《西游真诠》系统,都有些不同之处。
首先是卷数和行款。已知的《西游证道书》版本中,日本内阁文库本和京都大学本未见分卷记录。天津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藏本均为二十卷。《西游真诠》则有一百卷、二十卷、六卷、八卷、十卷等几种卷数。其中八卷本为武林三益堂刻本,卷数与笔者所藏吻合,但笔者所藏本则为泰山堂所刻,显然不是一个版本。至于二者之间是否有关,则须进一步比对落实。另外,此本的行款紧凑,行密字多,为《西游记》诸本罕见。
其次是绣像。《西游》系列的小说多配有绣像,但各本绣像的数量和内容相差很大。据有关材料,在繁本系统中,世德堂本的绣像嵌于正文之中,据世德堂本改订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将图像合于每回之前,每回二图,共二百图。在简本系统中,《唐僧西游记》分二十卷,每卷首有图像四幅,共八十幅。清白堂本、闽斋堂本为上图下文形式。在《西游证道书》系统中,内阁文库本有“仙诗绣像”十七叶。浙江图书馆藏《西游证道大奇书》本有绣像二十叶。怀新楼刊本为绣像十叶。依据《西游证道书》刊印的《西游真诠》系统,也是绣像二十叶,如扫叶山房本等。从数量上来看,笔者所藏泰山堂本与怀新楼本的图像数量吻合。但内容是否一致,尚不能肯定。从笔者所见各本《西游记》的图像来看,数量差别固然是主要的,但内容上的差异更为明显。以笔者所藏三种为例,嘉庆本《西游真诠》为八图,正图反文,首图为如来。小型本《西游真诠》图二十幅,正图反文,首图为陈玄奘法师。此泰山堂本则为十图,而且是正反均为图像,首图为唐太宗。正反均为图像(没有赞语)、以唐太宗为开篇首图,这可能是泰山堂本绣像的独特之处。
第三是书前序文。泰山堂本只有序文一篇,原文如下:
原序
余浮湛史馆,鹿鹿丹铅。一日有衡狱紫琼道人持老友危敬夫手札来谒,余与流连浃月,道人将归,乃出一帙示余曰:“此国初邱长春所纂《西游记》也,乞公一序以传。”余受而读之,见书中所载,乃唐玄奘取经事迹。夫取经不始于唐也。自汉迄梁咸有之,而唐之玄奘为尤著。其所跋涉险远,经历艰难,太宗《圣教》一序言之已悉,无俟后人赘陈,而余窃窥真君之旨所言者在玄奘而意实不在玄奘。所编者在取经而志实不在取经,特假此以喻大道耳。猿马金木乃吾身自具之阴阳鬼魅,妖邪亦人世应有之魔障。虽其书离奇浩瀚,数十万言,而大要可以一言蔽之,曰“收放心”而已。盖吾人作魔成佛皆由此心。此心放,则为忘心。忘心一起则能作魔,如心猿之称王称圣而闹天宫是也。此心收则为真心。真心一见则能灭魔,如心猿之降妖缚怪而证佛果是也。然则同一心也,放之则其害如彼,收之则其功如此,其神妙有加于前而魔与佛则异矣。故学者但患放心之难收,不患正果之难就。真君之谆谆觉世,其大旨宁能外此哉!按真君在太祖时曾遣侍臣刘中禄万里访迎,以野服承圣问,促膝论道,一时大被宠眷。有《玄风庆会录》载之详矣。历朝以来屡加封号,其所著诗词甚富,无一非见道之言。然未有如是书之鸿肆而灵幻者,宜紫琼道人之宝为枕密也,乃俗儒不察,或属之齐谐稗乘之流,井鼍夏虫,何足深论。夫大《易》皆取象之文,《南华》多寓言之蕴,所由来尚矣。昔之善读书者聆周兴嗣“性静心动”之句而护长生,诵陆士衡“山辉泽媚”之词而悟大道,又何况是书之深切著明者哉!
从内容上看,该序中明言“国初邱长春”,说明这是那篇著名的虞集所作《西游记原序》。但遗憾的是该序文原载日本内阁文库藏本《西游证道书》中,后来许多版本均为收录该序。朱一玄先生编纂的《西游记研究资料》也没有收录该序,所以目前暂时不能对此序是否虞集原序尚有待核实。不过据日本学者矶部彰先生为《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山西教育版)所作《西游证道书》词条,虞集原序题署时间为天历己巳(1329)。而此序却未见年代题署。不过尽管如此,此序未见后来诸多版本这个事实本身,已经说明其价值了。
【参考文献】
[1] 刘一明.西游原旨.[M].嘉庆二十四年(1819)常德同善分社刊本
[2] 陈士斌.西游真诠. [M].清刻本
[3] 汪象旭.绣像西游真诠.[M].清泰山堂刻本
[4] 韩锡铎、牟仁隆、王清原.小说书坊录. [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5]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 [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6] 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 [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Brief depict of edition of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which were collected by former dust hut
Jia-yu Ning
Nankai University, 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asts of three editions of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which were the writer’s private collect books with traditional thread binding were coordina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o the new in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ditions of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are provided.
Key words: former dust hut; edition;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 former purpose of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 true explanation of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 true explanation of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with embroidered portrait
(原载《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5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