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文库 > 详细内容
宁稼雨 | 纪念金庸先生逝世一周年,《致敬金庸》栏目主持人按语(五篇)
发布时间:2019/10/29  阅读次数:1389  字体大小: 【】 【】【

  


(作者与金庸先生合影,2007年,杭州)

按语:金庸先生逝世后,在海内外华人圈内引起巨大震动,大家用各种方式表达怀念,寄托哀思。《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于2019年第一期开始,连续五期开设《致敬金庸》栏目。我受该栏目邀请,担任该栏目主持人。在金庸先生逝世一周年忌日(10月30日)到来之际,现将五期栏目主持人按语汇总于此,表达对金庸先生的哀思,以飨金友。

  

第一期

文学是一条历史长河,它在不断流动发展,又在不断优胜劣汰。优秀作家及其作品往往是大浪淘沙之后的遴选结果。所以,文学的传播接受过程,也是社会对它的价值选择确认的过程。

金庸先生作为20世纪华人文学最杰出作家,其在当代文学史,尤其是武侠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几乎是无可替代的。一方面,他吸收了中国传统侠义小说中的艺术观念和描写手法,一方面又借鉴西方小说中的诸多文学要素,并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理想融注于各种小说情节和人物中,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成功开路者,对二十世纪中国武侠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

金庸先生逝世后,在海内外华人群体中产生巨大反响。人们以各种方式纷纷表达对这位文化名人和文学巨匠阖然辞世的悲痛和惋惜。为进一步传达反应社会各界对金庸先生的缅怀和敬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决定开设“致敬金庸”栏目。这无论是对金庸先生本人,还是对中国武侠文学的深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我应邀担任“致敬金庸”栏目主持人。编辑部原本对于该栏目的计划设想只是“保一争二”,我本人也只抱一期完成任务的想法。但始料未及的是,征稿启事发表后,在学报编辑部和社会广大“金迷”的热情关注下,收到来稿着实不少。以目前情况看,三期栏目的稿源量是没有问题的。现将第一期稿件使用情况做简单说明。

征稿启事发出后,为保证专栏的稿源数量和质量的基本保证,我们向对金庸先生作品有过深入研究,与金庸先生有过深入交往的三位专家学者做了专门约稿。所幸受约各位均愉快接受约请,并在限定时间内交来分量颇重的文章。鉴于此,本栏目第一期全部使用约稿作品,现将第一期三位专家学者的基本情况和稿件情况做简单介绍:

陈洪先生为南开大学讲习教授,前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专业领域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对金庸作品和武侠小说也有过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2001年曾代表南开大学邀请金庸先生讲学并聘为荣誉教授,其间与金庸先生有过很多个人文字交往和趣闻佳话。本次提交论文题目为《斯人远矣漫平章——金庸小说之文化价值及其他》。该文兼学术与叙旧,既有他本人与金庸先生交往的若干轶闻轶事,也有对金庸小说文化价值的学术评价。该文根据作者一次长篇讲演稿整理,未曾公开发表,因篇幅较长,该文分两期陆续刊出。

罗立群先生为暨南大学教授,国内著名武侠小说研究专家,所著《中国武侠小说史》填补了武侠小说研究空白,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对金庸小说也曾有过诸多研究。本期由他主笔,与学生合作撰写了《论金庸小说的武功描写》,显示出武侠小说和金庸作品研究的继往开来大势。

刘武先生现为中央电视台(CCTV)电影频道资深导演。曾在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后调任《中国青年报》,任经济部主任、天津记者站站长。2001年金庸先生到南开大学讲学期间,刘武先生作为《中国青年报》天津记者站首席记者对活动进行过跟踪采访,并与金庸先生有过频繁接触交往。本期提交稿件《别不了的金庸》,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他从一位金庸小说的热心读者,有缘作为记者与金庸先生进行多次面对面新闻采访的过程。是本期栏目完全怀念式的文章。

作为栏目主持人,我代表刊物和广大读者谨向以上三位作者表示由衷谢意!

本栏目从第二期开始,将陆续刊发作者自由来稿。敬请期待。

  

第二期

从小生长在大连海边的我,脑海中最熟悉的景色就是涨潮时海岸边那种浪花前后叠涌,后力无穷的壮观场面。长大之后慢慢明白,只有内涵无穷无尽的大海作为后盾支撑,岸边浪花才会层出不穷。大文豪苏轼文化涵养深厚,以至有“苏海”之称。

看到那些来自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结构层面,不同视角给本栏目的投稿文章,如同那海岸边前赴后继的浪花一样。让我对金庸先生的文学成就有了“海”的感受和体味。

在第一期栏目的基础上,本期栏目有了赓续和新亮点。

本期栏目共收三篇文章,具体情况如下:

陈洪先生的《斯人远矣漫平章—— 金庸小说之文化价值及其他》原文洋洋近2万言,为版面均衡,第一期采用了一半,本期将另一半续完。这一半的基本内容是,在指出金庸小说部分不足缺点的基础上,主要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高度,分析论证金庸小说的深厚思想文化渊源和价值,能帮助读者从历史思想文化的高度来把握认识金庸小说。

《金庸小说所涉音乐故实》,作者伍三土博士,扬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音乐文学方向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乐律学、古乐谱学、宋词格律、音乐文献学等。作者很好地把专业领域优势用于对金庸小说的解读上。从古代音乐专业人士角度,诠释金庸小说所涉各种音乐故实的典故出处,可谓别出心裁,值得阅读。

《我与金庸先生的神交》,作者付语含现为澳门大学研究生,她以深情的笔墨,讲述了她一家三代对金庸小说的一往深情,尤其是她与金庸先生笔墨往来的精彩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作为金庸先生的作品魅力和人格魅力合而为一的一个例证和投影。

感谢作者们的精彩文章和热情支持!下期继续刊发投稿文章。

  

  

第三期

1700年前,中国书法史上声名赫赫的父子二人面对所处绍兴周围山阴道一路风景,发出相似的审美赞叹。父亲王羲之说:“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儿子王献之则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可见当时这里的风景是多么令人难忘赞叹。

1700年后,与绍兴相距仅有百里之遥的浙江海宁,出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武侠小说大家金庸。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如同当年王羲之父子盛赞的山阴道一样,受到世界华人读者的交口盛赞。我们这里的的《致敬金庸》栏目,就是这些盛赞的一个角落。

本期栏目共三篇文章。

《 “我是谁?”——由欧阳锋的结局说开去》的作者为四川大学彭华教授。彭华教授任职于四川大学古籍所,但学术涉猎很广,从先秦秦汉史,到近代学术史,从中国儒学、巴蜀文化,到人物传记写作,均有染指。如此广博的知识视野为本期该文奠定有力基础。该文从《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的结局切入,为欧阳锋的疯疯癫癫,忘记自己是谁寻找一种人生哲学高度的解读。角度新颖别致,能给读者带来文学阅读的某种经验启示。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奇幻江湖》的作者李诗君为武汉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他的专业方向是明清小说,而从某种角度来看,金庸武侠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明清小说的继承和发展。作者正是从明清小说研究的理论框架视角来审视金庸武侠小说,并且从“奇幻笔”“江湖梦”“文人心”三个方面来梳理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江湖奇幻属性。该文有助于读者从中国小说历史延续角度了解把握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底蕴。

《童话、幻想和寓言——一个80后的金庸阅读经历和感言》作者胡福星是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也是一位金庸迷。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金庸小说读者也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视角和摄取角度。作为金庸小说普通读者胡福星的视角则是金庸小说的童话寓言属性。他从自己少年到青年的金庸武侠小说阅读经历说起,萌发出把武侠小说作为成年人的童话寓言来审视阅读的感言。这未尝不是普通读者阅读欣赏武侠小说的角度之一。这一点,作者的感言或许能在大众层面读者中得到共鸣和知音。

《致敬金庸》栏目第四期继续刊发投稿稿源作品,敬请期待。

  

  

第四期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以文会友的方式可谓多种,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从西晋金谷雅集,到东晋兰亭之会,文人雅集盛举不胜枚举。因为,这样的聚会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快乐,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云: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怀,足以视听之娱,可乐也。

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使文人雅士以文会友的方式也出现丰富多彩的盛况。如果把我们的《致敬金庸》专栏,比作一次次一些可能尚未谋面,但却能围绕金庸先生的道德文章进行笔谈切磋的文人雅集,恐怕也不算离谱吧?

本期栏目推出三篇文章。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原型及其英雄历程》作者陈岸峰先生曾任职于香港大学,并兼任“香港大中华全球文化协会总干事,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暨博导。他的学术视野宽广,涉猎广泛,从文学到史学,从文学到艺术,从港台到大陆,是一位极为活跃并多产的学者。这篇文章用历史小说《说岳全传》来解读勾连《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原型机器英雄历程,显示了他视野宽广在金庸小说研究方面的应用。虽然未必成为定论,但的确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情》作者袁武为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研究中国俗文学的副教授。从表面上看与张扬武功侠义的武侠小说貌似背离的“情”字做文章,这个视角本身就有另辟蹊径的新意。况且,俗文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关注和再现市井凡人喜怒哀乐之情。作者以俗文学的这个视角来观察金庸武侠小说,从其小说不同人物类型在亲情、爱情、友情中的表现异同,来寻找金庸小说的艺术匠心,可谓别具匠心。

<倚天屠龙记>之情之探索》作者朱雪佳老师为金庸先生同乡,海宁二中教师,海宁金庸协会会员。作为来自金庸先生乡梓的文章,在本专栏具有特殊意义。这表明,金庸先生及其作品,不仅属于全世界,更是属于他的家乡。这篇文章探索《倚天屠龙记》的“情”,在主题又能和上篇袁武先生的论文遥相呼应,有助于读者对金庸小说中“情”字的深入解读。

下一期将是本栏目最后一期,敬请期待。

  

  

第五期

我写这篇按语的时间刚好是“寒露”节气这一天。“寒露”节气表示天气由冷转寒,植物经过春季夏季的繁荣生长,即将进入收获季节,并且很快就要进入萧瑟肃杀的寒冷冬天,进入冬眠状态。

2019年第一期开始,我们的栏目正式开张,到本期已经整整五期。这个过程也正仿佛植物的生长周期一样,经过一年的孕育成长,到了收获季节。

本期是本刊《致敬金庸》栏目最后一期,共收三篇文章:

《金庸小说“武学”的四重境界》,作者陈尚荣是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多年从事金庸研究和教学工作,这方面的成果累累。本文在解释金庸小说“武学”内涵的基础上,从技击、文艺、人性、哲学四个层面解读金庸小说“武学”四重境界,并将其总结为金庸小说“武学”的技术化、审美化、伦理化、哲理化。可谓别出心裁,给人启发。

《金庸武侠小说的经典建构》,作者方蓉蓉是广西大学现当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该文从从通俗文学走向经典过程的视角审视金庸武侠小说的意义,立意较高。文章从作者多重身份、文本内部要素、主体与传播接受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金庸先生小说的经典化,有利于推动雅俗文学的交流,重构文学史,批评史。一个年轻在读硕士有此见解并言之成理,令人可喜。

《武侠精神衰亡之思考》是金庸先生乡贤浙江海宁二中朱雪佳老师又一篇文章。该文通过金庸武侠小说人物形象变化和相关和相关人物表现提出何为“武侠精神”,指出中国武侠精神衰亡的走向,并总结武侠精神走向衰亡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个更高层面上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致敬金庸》栏目即将结束之际,我谨向支持栏目的广大读者、作者,以及为我提供这次栏目主持机会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致以诚挚谢意!我深知,这个栏目能够引起大家的设立和投稿的热情,根本原因在于金庸先生作品的重要影响和深远魅力。作为一个热爱金庸作品并与他有过交往的学人,我能够被推举为本栏目主持人,深感荣幸!

“寒露”节气不仅预示着冬季即将到来,一个轮回即将结束,从长远观点看,它更预示着春季万物的再生。希望在下一个轮回来到之际,看到广大金庸研究者更多的成果和广大金迷更强烈的痴迷!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