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资讯 > 详细内容
《六朝小说学术档案》连载之十三: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
发布时间:2024/1/29  阅读次数:271  字体大小: 【】 【】【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




【存目】


【评介】
唐前志怪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但是,古代小说地位低下,正统文人大多不屑一顾,导致在流传过程中大量散佚,特别是唐前志怪小说集,很少有完整保存者。对这一时期古小说的辑佚,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如《类说》。从元明以来,对古小说的辑佚逐渐增加,如陶宗仪编《说郛》、陶珽重编《说郛》、《虞初志》对不少古小说佚文进行了辑录,胡应麟对《搜神记》、《搜神后记》也有搜集整理。清代的整理具有代表性者,如洪颐煊《经典集林》对《汉武故事》、《蜀王本纪》、《汲冢琐语》等的辑录,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对《博物记》、《伏侯古今注》、《俗说》、《青史子》等作品的整理。辑佚之学到清代趋于鼎盛,但小说辑佚书其实所占比例很小。徐德明据《中国丛书综录》统计,辑佚之作在传世古籍中已达五千种之多,(《辑佚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6年第2期)),但在当时,经史辑佚才是正宗学问,小说与集部乃至子部其他部类相较,属于不急之学,再加上古小说散佚的文献范围非常广泛,子、史、集部都有,有小部分还在经部典籍中,而且古人获得文献资料的渠道和手段,较今天远不方便。因此,这一时期的小说辑佚为后人留下的空间很大。近代以来,小说地位飞速提升,对古小说的辑佚也受到重视。对六朝及唐五代时期小说佚文的搜集,首推鲁迅《古小说钩沉》,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专门对古小说进行全面辑佚的著作,搜集自周迄隋的散佚小说三十六种二十余万字,引用及参考古书约八十种。此外,有吴曾祺《旧小说》对《八朝穷怪录》、《纪闻》、《神仙感遇传》以及余嘉锡对殷芸《小说》等佚文的搜集。1949年以来,辑佚工作进一步发展。台湾学者王梦鸥、王国良、周次吉等在对《本事诗》、《冥祥记》、《续齐谐记》、《冤魂志》、《列异传》、《搜神后记》、《洞冥记》、《神异经》等书的研究中进行了广泛的佚文搜集。大陆学者首推李剑国对志怪、传奇小说和宁稼雨对志人小说佚文的整理。古小说辑佚工作的价值很大,通过辑佚钩沉,很多古小说失而复得,重新展现原貌,特别是六朝小说,绝大部分作品都已经散佚,研究者根本无法看到。如果没有这些成果,六朝小说也不会取得当前如此众多的研究成果。
《唐前志怪小说辑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一书是李剑国关于唐前志怪小说的汇辑、校注和研究的著作,辑唐前志怪小说四十四篇。本书中,李剑国将唐前志怪按其发展分为三期:先秦为起源与形成期;两汉为承上启下之发展期;魏晋南北朝为鼎盛期,又分魏晋与南北朝(含隋)两段。全书也分三编:先秦、两汉合为第一编,魏晋为第二编,南北朝为第三编。按照时代发展编排,以显示小说发展的内在规律。目前所见唐前志怪小说多达百余种,本书所辑录的都是有代表性的篇章,所采录的每本书都资料丰富,考证严谨,概述该书的时代、作者、著录、版本、性质、特色等问题。凡是底本有误的篇章,都参考其他版本以及诸书所引进行校正。文中注释侧重名物制度、史实遗闻以及生僻词语,多采纳原始资料,并且对资料出处均加以注明。注释之后并加附录,引录有关资料以备参考。所采取的材料以唐前资料为主,部分涉及到唐宋,少数更涉及到了明清。对于通俗小说、戏曲资料也有所采纳,反映了志怪小说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
《唐前志怪小说辑释》是李剑国在撰述《唐前志怪小说史》的过程中,搜集了唐以前的志怪小说,仿照鲁迅《古小说钩沉》而作。鲁迅的《钩沉》是广泛收录了各种文体的小说,他则专注于志怪一类。虽然此书是辑佚汇编,但是就全面系统地呈现这类小说的全貌而言,可以说是一项创举。文中考释诸书的时代、撰人、前人著录、版本沿革、故事性质,充分运用训诂手段,逐字逐句笺释原文,并广为征引历代典籍,作为疏证。在选材时态度认真严谨,眼光犀利独到。而考释诸书的时代、撰人、前人著录、版本沿革、故事性质,均言之有据,而且引录相关资料,梳理其渊源演化;并与别说异文互相参校,资料翔实准确、观点中肯、 体系严密,可以看作是一部以文本为根据的志怪小说史长编,是学术界探讨唐前志怪小说不可或缺的资料。通读此书可以发现作者治学的一贯路数,就是言必有据和据事论断,参稽众说然后断以己意。他著作的显著特点,表现在博览勤收,从史料的比勘工夫着手进行,凭借深厚的文献学功底,多采众家,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辑出佚文,对所叙录书篇的史料、考辨、影响等相关资料,对每一个作品尽可能做到详尽周到的把握,体现了专注而谨严的治学态度。
李剑国的治学方法远承刘向、郑樵“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传统,近秉章学诚文史校雠的实践精神,在追求学术功力之上又借鉴新的理论和新的研究方法,这种治学精神与方法,确可以做今人学习的典范。

(任正君)
  



(节选自宁稼雨主编《六朝小说学术档案》第一部分,武汉大学2011年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