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资讯 > 详细内容
《六朝小说学术档案》连载之五:余嘉锡《<殷芸小说>辑证》
发布时间:2023/8/6  阅读次数:1833  字体大小: 【】 【】【

  

  

  

余嘉锡《殷芸小说辑证》

【引文】
序言
隋书经籍志云:“小说十卷,梁武帝敕安右长史殷芸撰。”案:殷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人。梁书、南史并有传,南史附殷钧传后。但皆不载其著述。史通杂说篇云:“刘敬叔异苑称:晋武库失火,汉高祖斩蛇,剑穿屋而飞,其言不经,梁武帝令殷芸编为小说。”姚振宗曰:“案此殆是梁武作通史时凡不经之说为通史所不取者,皆令殷芸别集为小说,是小说因通史而作,犹通史之外乘。”见附书经籍志考证卷三十二。其说是矣。北户录注卷三。引介子推事,题为“梁武小说”,正因其为奉敕所撰,犹之唐修晋书,号称太宗御撰云尔。其书自隋志以下,两唐志、宋志、崇文总目、尤晃陈三家书目皆著于录,至陶宗仪撰说郛,引用尚夥,观其次第,实自原书录出,知元末犹存。明文渊阁储藏至富,而目中竟无此书,疑其亡于明初也。
考芸所纂集,皆取之故书雅记,每条必注书名,续谈助及说郛所引尚存其原式,他书则迳删去。体例谨严,与六朝人他书随手抄撮不著出处者不同。援据之博,不在刘孝标世说注以下,实六朝人所著小说中之较繁富者。然唐宋人著述不甚引用,书钞、类聚、初学记、六帖等竟不登一字。文选注、太平御览号为典籍渊薮,亦仅引一二条而已。选注一条,御览二条。固由当时古书尚存,无须藉手於此,亦正因其条举书名,后人得从之贩稗,不必更著所出故也。幸太平广记、凡引三十四条。续谈助、引七十三条。绀珠集、引二十二条。类说、引四十四条。说郛引二十三条。等书各引数十条,尚可辑录成书。长女淑宜专攻文学,因命其以此五书为本,辑为一编。并遍搜群籍,补其阙遗。所采书凡二十六种,共得百五十四事。除附录三事不数。余复略加考证,并依原书次第定著为十卷。书成,可缮写矣,乃闻鲁迅先生所辑古小说钩沉己於沪上出书,求之此间书肆及图书馆不得,久之,始展转假得其书,两相比较,此编多得二十馀事。然钩沉采书十二种,其中优古堂诗话、铁围山丛谈、困学纪闻三种皆向未检及者。虽其事多据他书辑入,但纪闻中一事则失录。即蔡司徒在洛阳见陆机事。既据以补录,谨著其事於此,不敢掠人之美。至於考论辨证,则愚父子尝尽心焉,后之览者或亦有取乎此也。一九四二年序於北京。

  

【评介】
余嘉锡(1884~1956),男,字季豫,后号狷庵,或称狷翁。祖籍湖南常德,生于商丘,我国现代著名的目录学家、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其父为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进士,深通经史,故幼承庭训,有志于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八岁时中举,任吏部文选司主事。辛亥革命后曾受聘于常德师范学堂。1927年后在北京大学及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大学任教,主讲目录学,享有“目录学”专家称号,目录学亦由此成为大学国文系的一门课程。1931年至1949年任私立辅仁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2年冬兼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1947年因《四库提要辨证》一书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0月,被聘为中国科季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1952年秋撰《元和姓纂提要辨证》稿时因脑溢血而瘫痪。1955年除夕逝世,时年七十二岁。余嘉锡毕生博览群书,学贯古今,成果丰硕,文笔灵活。他研究领域广泛,著述宏富,其中,关于文献目录学、版本和校勘、辨伪和辑佚、注解和考证的成就显著。有《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论学杂著》、《目录学发微》、《世说新语笺疏》、《古书通例》等专书传世,此外,《汉书艺文志索隐》及《元和姓纂校补》八卷手稿本未曾刊行,存否至今不明。
南朝梁殷芸编著的《殷芸小说》(以下简称《小说》)作为现存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式以“小说”直接命名的小说集,在史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中国小说史上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据《隋书·经籍志》、刘知几《史通·杂说》及刘敬叔《异苑》等,殷芸系受梁武帝敕命而撰此书。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谓:“此殆梁武作通史时,凡不经之说为通史所不取者,皆令殷芸别集为小说,是小说因通史而作,犹通史之外乘。”由此可见,殷芸受梁武帝之命编辑小说,而编入《小说》中的内容,是那些所谓“不经之说”,这正是符合小说特点和要求的“街谈巷语”或“道听途说”,全是小说家之言,而非历史。其书名为首次以“小说”命名者。书中所记琐事遗闻上起周秦,下迄宋齐,分秦汉魏晋宋诸帝、周六国前汉人、后汉人(分两卷)、魏世人、吴蜀人、晋江左人(分三卷)、宋齐人共十卷,堪称亘贯千古之野史杂记式小说。余嘉锡在其辑本序中称本书“援据之博,盖不在刘孝标《世说》注以下,实六朝人所著小说中之较繁富者”。
作者将难于入正史的一些佚闻杂事、街谈巷语汇编成书,上起周秦,下至南齐,使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得以保存。但后来原书逸失,仅散见于一些类书中。《小说》一书最早见著于《隋书·经籍志》小说类:“《小说》十卷,梁武帝敕安右长史殷芸撰;梁目,三十卷。”《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宋史·艺文志》小说类均著录殷芸《小说》十卷。其中《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等,著录书名《小说》、卷帙、作者均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小说类书名均作《殷芸小说》。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小说类著同。明代文渊阁储藏至富,而目中竟无此书,故原书明后已佚。佚文散见于宋后类书中。宋代《续谈助》收录七十四条,《绀珠集》节录二十二条,《类说》节四十四条,涵芬楼本《说郛》收二十五条。
作为现存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小说”命名的作品集,《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至关重要。早在二十世纪伊始,鲁迅先生就对此书的佚文进行过搜集和整理工作,从十二种古籍中对该书原文进行网罗遗佚,得佚文一百三十五条,收入《古小说钩沉》。
余嘉锡先生于1942年继起辑录殷芸《小说》,余先生治学甚勤,他遍搜群籍,拾遗补阙,博采二十六种古籍,较鲁迅先生所采多十四种,辑佚条目为一百五十四事,并且“考其时代,分别编次”,分为十卷,题为《殷芸小说辑证》。更为可贵的是,每条故事后都详加案语,精心校勘,几乎把鲁迅先生所辑书中的错字缺字都改正补足了。所以,从内容质量而言,余先生所辑的殷芸《小说》,实际上比鲁迅所辑更为完善。还在书后加有附录三条存有疑义的佚文,体现了他严谨审慎的治学态度。其中两条经周楞伽先生严加考证,实属殷芸《小说》,被采入自己辑注的《殷芸小说》。周本《殷芸小说》,就是在鲁迅和余嘉锡两位先生辑本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余嘉锡学问渊博,功底深厚,作《殷芸小说辑证》之时,十分谨慎认真,丝毫不敢疏忽。他的辑佚特点主要体现为体例完善,校勘考证严谨,对所辑佚文详加校勘、考辨;辑佚的材料来源范围广博,广涉经史传注;辑佚文各条之末,皆注明出处;辑出多条佚文时,在各条佚文下,常用“又”字;常常在篇末加“按”等按语,以考证或补充一些有关本文的问题。《殷芸小说辑证》对全文做的精心校勘和考释,体现了作者严谨、谦虚的治学态度。余嘉锡的辑佚实践和研究工作推进了辑佚学的发展,并为保存利用古籍、传承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殷芸小说辑证》,载《余嘉锡论学杂著》。《余嘉锡论学杂著》一书的版本主要有,中华书局1963年本,岳麓书社1997年本。
之后,唐兰据《续谈助》、《说郛》和《古小说钩沉》定著佚文一百五十一条,依原书次第编为十卷,题为《辑殷芸小说并跋》,收在《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文集》,周珏良等编辑,香港龙门书店1950年7月版。
八十年代初,今人周楞伽在以余本为底本并结合鲁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考订和增补,增补至一百六十三条,题为《殷芸小说》,将周辑本与余辑本比较,发现:周本第三十九、四十二、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一百三十二条为余本所无,余本卷一“简文在殿上行”一条被分为二十五、二十六两条,卷三“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一条被分为七十、七十一条,而余本附录中的第二、三条周本未采。(余本未将条目编次,周本则统一编次为一百六十三条。)此外,两本还在一些条目的编次和字句上略有不同。由此可知,周本和余本的差别其实很小。周楞伽自谓其书“甚至可说是在他(余嘉锡)的基础上完成的。”正是学者诚恳的表现。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为目前方便完备之本。

  

  

余嘉锡六朝小说研究主要论著

《余嘉锡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63年。
《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
《古代小说丛考》(收录作者《小说家处于稗官说》、《〈殷芸小说〉辑证》、《杨家将故事考信録》、《宋江三十六人考实》著作四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任正君)

  

(节选自宁稼雨主编《六朝小说学术档案》第一部分,武汉大学2011年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