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讲坛 > 详细内容
古代文学作品赏读·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发布时间:2021/1/19  阅读次数:2578  字体大小: 【】 【】【


2.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①
  
自余为僇人②,居是州,恒惴慄③。其隙也④,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⑤,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⑥,梦亦同趣⑦。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⑧,望西山,始指异之⑨。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⑩,斫榛莽,焚茅筏○11,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12,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1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14,若垤若穴○15。尺寸千里○16,攒蹙累积○17,莫得遁隐。萦青缭白○18,外与天际○19,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20;悠悠乎与颢气俱○21,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22,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2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据《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注释】
○1本篇作于元和四年(809),被认为是“永州八记”之首。   西山,在今湖南零陵县西。      ○2僇人:罪人。僇同“戮”。      ○3惴栗:忧惧不安的样子。      ○4隙:闲暇。   施,从容徐行的样子。   漫,舒适、漫不经心的样子。      ○5其徒:指同伴。      ○6极:至。      ○7趣:同“趋”,赴,往。      ○8法华西亭:法华寺西的一座亭子,寺在永州城内东山上,作者于元和四年建亭,称为西亭。      ○9指异:指点着(西山)以为奇异。      ○10染溪:即冉溪,潇水支流,在永州西南。      ○11茅茷:茅草。茷,草叶茂盛。      ○12箕踞:两腿曲膝张足(形如簸箕)而坐,一种比较随意的姿势。   遨,遨游,这里指目游,即眺望四周。      ○13袵席:座席。      ○14岈然:山势凸起。   洼然,溪谷低凹。      ○15垤:小土堆。      ○16尺寸千里:意谓登高望远,看似只在尺寸间,实则相距千里。      ○17攒蹙:累积,指景物都聚拢在眼前。      ○18萦:围绕。青,指山。      ○19际:相连接。      ○20培嵝:小土丘。      ○21颢气:大自然之气。      ○22洋洋乎:形容阔大的样子。      ○23“心凝”二句:心神凝聚,好像自己的形体已经飘散,心同大自然融而为一了。   万化:指万物。   冥合:暗合。


【教学提示】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他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他们共同领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他的散文创作十分丰富,尤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最为杰出,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艰不可济,唐室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借山水以排遣,被明人吴讷称为“体之正”的《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这“八记”是情景交融的真正游记,它们自成章法又互有联系。《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其首篇。
二、山水人格化的体现
  本文达到了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完美结合的境界。山水游记之作并非始于柳宗元,远的不说,仅唐人之中,元结就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清人吴汝伦就认为“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但是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却是柳氏独造之境。
  本文从被贬后的忧惧和漫游写起,透露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然后由一般游览引入西山之游,重笔写西山之“怪特”。岈然洼然的高下之势,咫尺千里的登眺所见,萦青绕白的山水远景,三组画面,三个层次,以相互的映衬、生动的比喻、色彩和渲染,构成绚丽多彩的“怪特”。本文中的西山,不类培嵝,与颢气俱,与造物游,超尘拔俗,卓立不群,其伟大的人格力量已是作者高尚品格和人生理想的体现。西山熔铸了他的幽愤,陶冶了他的胸襟,启迪了他的悟性,而他的赞美西山正是以之来抒情言志。
三、理解题眼“始”字
   本文不但题目中有“始”字,而且其在文中也出现了四次之多。“始”之一字,既言昔日所游之平平,也言今日西山之特异,更言未来所游从今日始。写昔日所游平平,却说“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所异态者,皆我有也。”以衬托出西山之“怪特”,写西山之“怪特”落脚在全身心地沉缅于对美景的欣赏之中,消解了种种现实的忧虑,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在意识中只留下了西山的形象供作者观照。


四、语言特色
  本文极见字句烹炼之功。以句言,骈散结合而又句式多变,极显灵动矫变之妙。以字言,写山容水态都十分形象、精炼。其动词与名词的搭配更令人叫绝,“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过湘江”……整中有变,表达精妙。
五、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思考与练习】
1.本文的题眼是什么?蕴含了什么意思?
2.作者为什么记西山。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
4背诵全文。



(选自宁稼雨主编《新编大学语文教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