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讲坛 > 详细内容
古代文学作品赏读· 孔子《论语·侍坐》
发布时间:2020/6/20  阅读次数:4125  字体大小: 【】 【】【

《论语•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1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居3则曰:‘不吾知也!’如或4知尔,则何以哉5?”子路率尔6而对曰:“千乘之国,摄7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8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9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10也。”夫子哂11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12,如13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4。如15其礼乐,以俟16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17,如会同18,端章甫19,愿为小相20焉。”“点,尔何如?”鼓瑟希21,铿尔,舍瑟而作22,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23?亦各言其志也。”曰:“莫24春者,春服既成,冠者25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26,风乎舞雩27,咏而归。”夫子喟然28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9,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据1990年中华书局程树德集释本《论语集释》)



【注释】


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曾皙:名点,字皙,曾参的父亲。 冉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名赤。 都是孔子弟子。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以也:不要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大,就不敢言志。 3居:平日。 4或:不定代词,有人。 5则何以哉:打算做些什么事呢。 6率尔:轻率、急切。 7摄:迫于、夹于。 8因之:继之。饥馑:荒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9比及:等到。 10方:方向,道义。 11哂:shěn,笑。 12方六七十:周围六七十里的小国家。 13如:或者。 14足民:使民富足。 15如:至于。 16俟:等候。 17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 18会同:《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郑玄注:“时见者,言无常期。殷,犹众也。”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之称。后亦泛指朝会与诸侯间的会盟。 19端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 20相:祭祀或会盟时的赞礼人,司仪。 21希:同“稀”。 22作:起,这里指站起来。 23何乎:有什么关系呢。 24莫:同“暮”。 25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26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南。 27风乎舞雩(yú):风,用如动词,吹风。舞雩,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 28喟然:长叹的样子。 29让:谦让。


【教学提示】

一、《论语》简介与本篇题解。


孔子像


  《论语》是由孔子门人、弟子们辑录而成的记载孔子与弟子们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礼”,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论语》共二十篇,从政治主张到教育原则,从伦理观念到个人品德修养,内容涉及广泛。全书语言精炼生动,富于启发性,影响深远。

  本篇选自《论语•先进》,记述了孔子与弟子们的一段对话,以“言志”为中心,通过问志、述志、评志三个环节,描写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的志趣、性格以及孔子的思想与神态。不仅表现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也体现出孔子循循善诱、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文中结构完整,语言精炼,富于表现力,使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二、“为国以礼”的政治思想

  春秋时代,周王朝已经衰落,各个诸侯国争斗不息。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主张恢复以周礼为基础的礼乐之治,重建秩序。子路所说的使民“知方”,冉求所说的“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以及公西华所说的“宗庙之事”,都体现了孔子治国以“礼”的政治思想。孔子之所以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不够谦虚和礼让。冉求与公西华则谦虚守礼。然而,只有曾晳的回答得到了孔子的首肯。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晳的主张,就是因为曾晳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虽然曾晳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却形象地体现了他对于礼乐政治、太平世界的理想。


《论语·侍坐》场面


三、人物的刻画与语言的特点

  文中人物生动形象,在简短的对话与典型动作的描写中,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形象与性格刻画出来。子路的逞强直率、冉求的审慎谦让,公西华的委婉谦逊,曾晳的悠然潇洒都跃然纸上。尤其是曾晳回答时的动作描写生动逼真,在瑟声渐稀之后,他从容地放下瑟,恭敬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至于孔子,通过对他与弟子对话时的语气和态度描写,立体地呈现出个温和谦逊、平易近人的师长形象。

  文章虽短,但是问志、述志、评志三个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述志之后没有马上评论与解释,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悬念,增强了故事性。语言精炼含蓄,富于表现力。短短数百字,不仅表达了思想内容,还将读者如带入当时的情境。文辞的口语化,尤其在孔子的话中,大量地运用了语气虚词,传达了人物的神情语态,也为文章增色不不少。

四、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思考与练习】

1. 为什么孔子会赞同曾晳的回答?

2. 从文中归纳四个弟子的不同形象。

3. 将人物语言中的语气虚词找出来,试分析它们表达了怎样的语气情态。


《新编大学语文教程》


(选自宁稼雨主编《新编大学语文教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