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博览 > 详细内容
袁伟时:漫说百年孔子
发布时间:2010/2/21  阅读次数:6611  字体大小: 【】 【】【
  

袁伟时:漫说百年孔子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袁伟时:漫说百年孔子——答《南方都市报》记者王晶

来源:转自五柳村

来源日期:2010-2-7

本站发布时间:2010-2-7 23:44:35

  

  袁伟时先生按语:这一天中午,王晶与我相约赶往江南西路一家影院看《孔子》。这家豪华、宽敞的放映厅里连我们在内只有五个人。前排空空荡荡,与网络上喧嚣的评论、声明恰成对比。看完电影,我们在袁家幽静的书房里畅谈了两个多小时。

  记录整理后达九千字,编者事先说好只能发表八千字,27日在《南方都市报》A208-09刊出时,自然要删去一千字,并做编辑应做的工作。发表时编者加上一个颇为精辟的导语,但说“袁伟时也被迫写批判孔子的文章”是不准确的。我写了一篇《孔子教育三议》,无论对错都体现了当时我的认识水平,不是别人强迫我写的。在国民党统治下受中小学教育的我们这一代人,就我周围的同龄人来说,孔子只是一个历史人物而已,既没有视他为圣人的强烈观念,也不见什么人蓄意反孔。以下是没有删节的原文。

  

《孔子》:一部儒家的宣传片

  

南方都市报:老师,您谈谈对这部电影的感觉。

袁伟时:孔子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三位一体的人物。作为教育家,争议不大,他有三千弟子,公元前56世纪,在世界范围也称得上是个大教育家。但他作为思想家成就的高低,作为政治家的成败得失,会有很多不同的评价。这很正常。这部电影拍得很严肃、认真,不是流行的瞎编、搞笑的“戏说”片,把孔子作为一个有理想的政治家的追求拍出来了。一个民族,特别是它的知识阶层,应该有理想的追求,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应该延续,应该继承的。电影在这方面体现出来了,从基本方面和总体上看是成功的。

《孟子》上有一句话:“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一句话变成一个故事,虚构了一个小奴隶,从文艺创作上是可以的,也是成功的。它不是文献纪录片,容许虚构。其中的成败得失,这个人物,那个人物,怎么样,有不同看法,很正常。

对电影、文艺创作要宽容一点,要有充分的自由,中国管得太多,没有生气。艺术、创作,容许大家自由探索才是正道。与此同时,作为创作者当然要虚心听取大家的议论、批评,不要堵塞自己前进的道路。

  

南方都市报:您认为这部电影有什么不足?

袁伟时:一部水平较高的传记片,不会回避传主的错误。《孔子》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在我看来,它是儒家的宣传片,而不是高水平的传记片。这部电影有意掩盖对孔子形象不利的东西。

例如,影片着意渲染的夹谷之会,历史留下其中的重要情节:“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史记·孔子世家》)两君主会盟,加插一点轻松愉快的乐舞,就说人家是“营惑诸侯”,罪该砍头!砍掉人家的手足,太残忍了!不过,这就是孔子坚持的礼治。

《史记·孔子世家》还有一段很重要的记载:“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荀子·宥坐》也将这件事记录下来了,而且说得更具体:“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理由呢?孔子说得头头是道:“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前两条——所谓心“险”、行“辟”顶多是道德和性格缺陷,很难测度,更说不上是什么罪。后三条说的是学问和言论,善于辩论,敢于揭露丑恶,都是大好事,定为该死的罪行,简直是颠倒黑白!以这样的标准杀人,太恐怖了。而历代儒家都以此为杀戮他人的正当理由,无疑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犯罪。“非圣犯上”、“离经叛道”,在前现代中国是罪该万死的大罪。那是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是非标准。

21世纪了,有些人还念念不忘儒门弟子肉麻至极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说得不客气一点,这是奴才腔调。我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起码的历史知识和独立人格!导演没有将这句话加到影片上,头脑还算清醒。

  

       南方都市报:这部电影的编导说,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有根据,您怎么看?

袁伟时:中国的广告,夸大失实,比比皆是。一个历史故事片容许虚构,但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不能胡编。影片中颜回为打捞简牍跳到冰窟窿中去而献身;这是不惜糟蹋历史,塑造儒家英雄。他们说看了这部片子“不哭不是人”。我看应该加一个字:“不哭不是蠢人”!

  

     南方都市报:古代真实的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袁伟时:史学界有个共识,完全重现历史真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勾勒比较真实的基本轮廓,是史家的责任。心平气和看孔子,我以为简单说来有这么几条:

     1.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但不要胡吹是“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家”。许多民族都有自己伟大的教育家。比孔子(前551—前479)稍晚一点的苏格拉底(前469—前399)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教人怀疑、探讨、批判、论证,开启了西方自由讨论和严密论证的学风,与孔子训诫式、“攻乎异端”培育出来的“尊圣宗经”的学风迥异;他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后果都比孔子高出一筹。

     2.文献整理和传承,功劳很大。

     3.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的论述主要涉及伦理道德和政治。用《史记·六家要旨》的话来说是:“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简单地说是迂腐,不切实际,讲究等级、秩序。当然这只是“要旨”而已,具体说来,则精华与糟粕并陈。不过,这些主张对发展缓慢的农业社会巩固社会秩序很有用,并且影响了广大的东亚地区。

     4.一个坚韧的政治家。

     汉族和汉文化圈深受他的思想熏陶,优长和弱点都刻下很深的印记。但历史证明了一条:这样的儒家思想或儒表法里与自然经济相结合形成的宗法专制社会,无法自行转型为现代社会,也产生不了现代科学。

  

孔教会与新文化运动

  

     南方都市报:近代一百年里孔子的起伏上下,常常让人眼花缭乱。您能梳理一下其中心脉络吗?

     袁伟时:儒教是从明清时期起真正统治全中国。历代王朝尊孔不奇怪;这是前现代中国的基本特征。奇怪的是,在闹了革命、号称推翻专制之后的民国时期,儒教的热潮变本加厉,出现了一波又一波尊孔热潮。

  

     南方都市报:康有为成立了孔教会。

袁伟时:对,带头掀起这股热潮的是康有为及其追随者,包括他的大弟子梁启超。1913年开始,他们发起组织孔教会。那时有结社和言论自由,各地尊孔组织纷纷成立,同时办了一批尊孔报刊,如康有为的《不忍》杂志,还有《孔教会杂志》,《经世报》等等;还办了一间孔教大学。

     这是一次狭隘文化民族主义大发作。代表性的言论有:“孔子之圣智,超越大地诸教主”,“中国之文明冠绝全球”!“孔子乃贤于尧舜,继于文王……筦世界大同之枢。”“经为万世法,而孔教能统一全地球”!康有为的调子更高:“凡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教须臾而不能也!”

     不光这些孔教吹鼓手涌动,官方也强力支持。从袁世凯、黎元洪到各个地方的督军和社会名流,都发电报支持,将孔子捧到天上。康有为上书袁世凯:“尊圣卫道,想公同心。”袁氏立即回电:“比者大教凌夷,横流在目……匪有大哲,孰为修明?”互相吹捧,肉麻得很。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定孔教为国教,各级学校恢复读经。但是,他们也并不是真的要复辟宗法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前就要求立宪了。

  

     南方都市报: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康、梁本人也同时支持立宪。

     袁伟时:康有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康、梁及其追随者分别草拟了三个宪法草案,各有不同。梁启超的宪法草案,迎合袁世凯,是开明专制方案。康有为草拟的宪法,反而对法治和民主程序的方方面面说得头头是道。他的基本倾向是虚君共和。即使以他为国师的张勋复辟,发布的文件追求的也是虚君共和。

     当时的问题在于宪政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上。孔教会的要求是儒术至上,并且写入宪法,把中国变为儒教国家。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即便在汉文化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文化流派。要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宪政或法治国家,文化就应该是多元的,怎么能强行规定独尊儒家呢?何况若不清理当时无所不在的与儒家息息相关的宗法专制关系,公民的自由、平等关系怎么确立?讲究恭顺、等级和宗法关系的儒家思想,显然与现代社会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格格不入。所以,这一场热潮招致先进思想家的批判,毫不奇怪。

  

     南方都市报:于是接下来的新文化运动,与这一场尊孔热潮就是针锋对立的。

     袁伟时:辩论是不可避免的,而当时也有足够的言论自由空间。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当时有人说过一些过火的话,也千万不要把它与后来以暴力为后盾的“破四旧”相提并论。运作方式根本不同。这是无权无勇的一群书生发动的自由辩论,是以理服人、听不听由你的。

     后果更是迥异。新文化运动时期,子学,佛学,史上的白话小说、戏曲乃至儒学本身等等传统文化的许多瑰宝被发扬光大,抛弃的仅是应该进入博物馆的东西,如三纲之类的宗法制桎梏。中国文化进入罕见的黄金时代。学术繁荣,大师辈出,宽容自由,出现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正常局面。

     此外不应忘记,新文化运动是民间文化,没有强制别人服从的权力。当时的官员们多半口口声声子曰、诗云,满脑子儒家教条。有人非要说新文化运动摧毁了儒学,太夸张了。

  

     南方都市报:这一波尊孔潮后来如何?

     袁伟时:各类与孔教会一脉相承的孔门卫道士相继登场。杜亚泉、梁漱溟、张君劢是其中突出代表,梁启超也插了一手,谱成颇为壮观的东方文化救世交响曲。归纳起来,他们有几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首先,都以孔门真传自居;吹嘘自己那一套不但可以救中国,而且可以救世界。但与民国初年孔教会兴盛时期比,神化孔子的肉麻话减少很多。

     这些典型人物里,张君劢提倡新宋学,说要从修身养性的“内生活”中求出路。梁启超到欧洲走了一趟,看到一战后残破的欧洲,提出东方文化救世论,说欧洲那些人等着东方文化去救他们。

     进入20年代,梁漱溟从研究佛学转向“做孔家的生活”,要把人类引向“至美至好的孔子路上来”。其代表作是《东方文化及其哲学》,断言西方文化满足意欲,着力解决物质生活问题,必然转向欲望调和折中的中国文化,而未来则向以禁欲为特征的印度文化发展。信口开河,好玩得很。时至今日,不值得花时间去分析了。

     他们不反对宪政,却反对市场经济。比如说,杜亚泉认为只能发展自给的手工业。梁漱溟则声称最讨厌算帐的生活。张君劢说西方文化里面有三条不能接受,是束缚人的三重罗网:一是工商赢利;二,国家主义;三,科学知识。

     而且他们往往反对个人独立、自由。

     这里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矛盾所在:离开市场经济和个人的平等、自由,宪政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目的就被取消了。这是不是真宪政就不无疑问了。

  

     南方都市报:这一场尊孔热潮的来源是什么?

     袁伟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互相厮杀的交战国满目疮痍,加上如何调控市场经济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一再陷入经济危机。而义和团事件后的中国,吸取了教训,致力改革,从清末新政至北洋政府,顶住了世界经济危机接连袭击,经济多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东方文化救世论就有存在的基础了。

     此外,不要想当然以为新文化运动以后,儒家思想影响和儒家文化就荡然无存了。儒学的地位在五四以后确实下降了但没有被摧毁。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提倡儒学,都尊孔。我1937年进小学还要拜孔子。小学一年级入学第一天,校长带领我们给孔子牌位鞠躬。

  

蒋介石手中的孔子:阻击自由的丈八蛇矛

  

     南方都市报:接下来,国民党掀起的尊孔热潮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袁伟时:从20年代的“戴季陶主义”到40年代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孔子都是蒋介石手中打人的重要武器。

     1925年,戴季陶在他的《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中提出一个新道统论。他说:“中山先生的思想完全是中国正统的思想,就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的思想。”这是中山“先生对欧洲文化的基本思想来宣战。”

当时国民党内权力争夺非常激烈。这是戴季陶为他的小兄弟蒋介石制造出来的夺权理论。左右开弓,既打中国共产党,也打欧美自由派,因为这些都是与中国的正统思想迥异的“欧洲文化”。

     蒋介石先后十多次仔细阅读戴季陶的这部书,完全接受他的道统论,把它作为自己的“力行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他提倡的新生活运动中和国民党操纵的“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中,抗拒自由思想都是不变的主题。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中国之命运》更直截了当说:“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争,则不外英美思想与苏俄思想的对立。这些学说和政论,不仅不切于中国的国计民生,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而且根本上忘记了他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之命运》19433月正中书局重庆版第73页)。攻击“自由主义分散国家民族为一盘散沙”(同上第124页)。强调必须“以民族思想为第一”(同上第177页)。句句不忘中国特点。

     在蒋介石看来,中国文化就体现在孔子身上。他说:“我中华民族文化,垂二千五百有余岁,至孔子始集其大成,故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纪念文>,《胡适与中西文化》第321页)

     南方都市报:蒋氏尊孔,与康有为、张君劢他们有什么差别?

袁伟时:与那些书呆子不同,蒋介石手中有兵,孔子是他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力的武器。孙中山继承孔子的道统,他就自称是孙中山的化身。他说:“各位如果相信本校长是一个真正革命者,那么在校内,在军中,都要服从我的主张,如同我以总理之思想为思想,以总理之意志为意志,才不会被人买弄,才可做真正事业。”黄埔组建的所谓党军,其实是蒋氏的私家军。

     孔子在他手上很重要的作用是反对外来的自由思想。“以后我们大家一切的意志、言论、行动,都以党纪为依归,戒除浪漫的生活,不讲个人的自由平等”;这是他对追随者的要求。而作为治国方略,则宣称:“我们中国的民主制度,决不以欧美十九世纪个人主义与阶级观念的民主制度为模型。”(《中国之命运》第138页)他要的是“三民主义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所流传下来的大道,亦就是中国政治伦理哲学的基础,就是要以中国固有的精神来革命,来治国平天下。”甚至说,这一套“实在是全世界拨乱致治的要道”!    

“国家至上,民族至上”,这是蒋介石国民党重复千百万次的口号,说到底无非是朕即国家,朕即民族,一切听我的,别谈什么个人自由。孔子就是他们冀图阻击自由的丈八蛇矛!

  

     南方都市报:这两波尊孔热潮,有什么共同点?

     袁伟时:康有为毫不讳言,自己就是得孔子真传的当代教主。吹捧孔子,其实是吹捧自己。蒋介石尊孔也一样。其实,在吃政治饭的人手中,孔子无论被捧上天还是打翻在地,都是玩偶或工具。

  

文革:作为“复辟派头子”的孔子

  

     南方都市报:20世纪下半叶,孔子反过来成了批判对象了。

     袁伟时:其实,只要政要不插手,让书生们从容论道,肯定或否定孔子都无关紧要,慢慢就会在辩论中认识得全面一些。不幸,他一再被人利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南方都市报:批林批孔是高峰。有很多人说,这是因为四人帮要打倒周恩来,顺便把孔子抓来陪绑。

     袁伟时:“批林批孔批周公”,显然有剑指周恩来的意图。不过,当时毛泽东是绝对权威。如果要撤换周恩来,毛只要说一句话,以周的身体不好之类为藉口,一下子就可以让他下台。有没有必要全民动员批林批孔呢?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毛泽东在思想上的终极追求。他教条式地应用马克思的理论,要在地上建立理想王国。马克思作为学者、思想家,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市场和私有财产的。《共产党宣言》有个核心思想:“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为避免误解,马克思特地申明:“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于是,在“消灭私有制”的同时,必须彻底清理传统的思想文化。这是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基本信念。文化革命一开始,两个决裂的口号就把全国弄得地动山摇了。

     要消灭私有制,就要制造一批复辟派;揪“走资本主义当权派”,挖“赫鲁晓夫”!阶级斗争多疑症成了全民流行病。

     要与传统观念决裂,就要“破四旧”,自由恐惧症在全国蔓延!文化和文化遗产遭遇千年一劫。批林批孔当中,说得最多的也就是这两个决裂。这样的语境下孔子当然在劫难逃了。

  

     南方都市报:中山大学的杨荣国教授在运动中可起了很大作用啊。

袁伟时:杨荣国教授是学者,没有政治野心,也没有行政能力。他从40年代开始,就对孔子持否定态度。在正常的环境下,同意不同意他的观点都是正常的学术现象;何况70年代,他已癌症在身。他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不应苛责。

  

“国学家”孔子:大国崛起的符号

  

     南方都市报:从90年到现在,十年间,孔子又热起来了。

     袁伟时:这一次,孔子穿着“国学家”的宽袍大袖登场,似乎成了大国崛起的文化符号。官方、国学派、新左派还有一些自由主义的学者都大讲传统文化和孔子。他们各有图谋;但都热望孔子治国安邦,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这些流派里,自由主义者与其他派有所不同,对内坚持宪政,对外坚持改革开放;但他们认为文化上要保持中国的传统。国学派、新左派等,则实际上是反对宪政的。他们也反对开放,强调中国被殖民化了,比如汪晖、崔之元就讲这一套。

     这里牵涉到五个很有趣的问题:

     1.孔子能体现中国的软实力吗?

     教育部热衷在世界各国办孔子学院,热望孔子成为中国的名片,显示中国的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当然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一元。不过,在海外,无论你使多大劲,东方文化始终是少数人的偏好。孔子学院的现实是汉语学校。中国的软实力说到底靠的是营造一个自由和法治的社会,让中国人的创造力在各个领域充分展现,才能赢得各国人衷心敬佩。

     有些人异想天开,要搞“中国本位的学术”,从基本概念到学术规范都要自成体系,以便显示中国的软实力。太好玩了!不过,这样弄出来的东西,是学术吗?这些玩意会给中国学术增光还是丑化中国学术?

     2.孔子是不是“文化安全”和反对“文化侵略”的大将?

     孔子不是统兵大元帅。在射箭俱乐部和马术表演中可以一展身手,委托他反侵略恐怕用非所长。文化的特性是没有国界,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无法禁锢。硬要御敌于国门之外,一定会有的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传播光明。马克思说得好:“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共产党宣言》)中国为自我封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应该迷途知返。最安全的文化国策是鼓励自由交流,自由讨论,让自己的公民理性、成熟地看待一切,自由地选择。

  

     南方都市报:这个很难讲,即便在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它也有文化受威胁的情绪。    

袁伟时:那是狭隘的民族情绪,不利于法国文化的发展。所有的文化,要是不在自由竞争、自由交流中赢得影响,那是站不住的。你想用行政手段来保卫文化,完全无济于事。真正的学术文化上是没有侵略与反侵略的问题的。给知识阶层提供自由的环境和足够的资金,而且资金分配不受政治干扰,文化的兴盛才有扎实的基础。

     3. 孔子有没有治理现代社会痼疾的百宝囊?

     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他藏着这样的锦囊妙计。

  

     南方都市报:有人认为儒教在东亚是成功的,比如新加坡等国就是典范,而且进一步论证现代化有多种途径,并不一定要搞宪政和民主。

     袁伟时:这是经不起反驳的辩护。东方文明没有发展出原生态的现代社会。后发的现代社会,第二波也没有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在东方发展出一些真正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在二战以前,是一个半野蛮半现代的国家,二战后在美国占领下被强迫现代化,才真正转变现代社会。

     四小龙,所以能较快现代化,基本原因是学了西方的市场经济,法治,自由。起初有自由、法治,无民主,后来不得不补课。他们在经济发展后,一切现代病都有,也没有什么独特的免疫力。

     4. 孔子是不是宪政支柱?

     在一个没有自由传统的东方国家,怎样使宪政生根,确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硬把孔子和儒家说成是自由斗士,离实际太远了。20世纪中国证明,外来观念和制度在一个国家生根完全可能,而且它们会自发拓展。作为宪政支柱的私有制、市场,当然在中国传统中源远流长,但法治、个人自由和民主制度都是舶来品。不要低估中国人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

     有些朋友热爱儒家传统心切,有点是非不分了。例如,民国初年梁启超鼓吹的孔教儒学和张君劢20年代宣扬的“新宋学”值得肯定吗?三曹与建安七子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怎么曹操成了中国文化的罪人了呢?中国是多民族文化,不能以儒家为唯一代表,各朝代也不是都以儒学为统治思想的。

     5. 孔子能治理“道德沙尘暴”吗?

     易中天教授抨击“道德沙尘暴”一针见血,掷地有声!挽救之道首先在健全法治,把文明和公共道德的底线法条化,既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会促进良风美俗的养成。

     经过选择,孔子和儒家的道德格言会有益于新道德的生长。但是,离开法治,孔子没有治理来势凶猛的道德沙尘暴的能耐。同时,私德不应受到不应有的干预。中国人中有人愿意信奉西方道德又有何不可?

     对道德的内容、道德的规范的理解上的问题,也不要有民族主义情绪,不要和清代权贵一样,认为中国道德是世界第一的。

     首先要确立一点: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人,人性都是相同的,都有自利心,都要求平等、自由,追求幸福,这就是人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大部分民族的传统道德大体上大同小异,比如都要求诚信,正义,要求自律,自尊,自强不息,利他,爱人。

     有人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特有的。其实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里都有类似内容。正如《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所说:“数千年以来,人类的许多宗教和伦理传统都具有并一直维系着这样一条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换用肯定的措词,即:你希望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

     其次,道德沦丧的原因在哪里?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都会出现道德沦丧的黑暗时期。法国的《人间喜剧》,左拉、雨果笔下的资产阶级的贪婪,都是很可怕的。1819世纪美英资产者发家,也不特别仁慈。这是新的社会秩序确立过程的现象。

     再次,怎样重建道德?关键在法治。法律就是总结文明的发展水平、道德的水平,将大家接受的公共道德和人际关系准则法制化。比如诚信,无论你如何提倡,效果都有限,只有用法治才能保障交易的诚信。个人自由是现代道德的核心。要确立这一条,切实保护个人自由,也要把它变为法律。

     法治是边界,也是道德重建的基础。

     这一波孔子的复兴,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以什么东西,什么思想,来整合我们当前这个正在转型的社会。这是核心问题。前现代的中国社会,用儒家道德来巩固宗法专制制度。但我们处于社会转型期,要推动现代化全面、深入发展,只能用法治来解决社会整合和道德沦丧问题。在他们这些人看来,儒家文化是整合社会的灵丹妙药。而在真正追求中国现代化的人看来,现代社会的文化必然是多元的;整合社会和道德重建的底线应该是民主、法治和自由。

     孔子为何要一再地作为圣人被搬出来?他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但不是什么十全十美的圣人。唯独尊崇一个孔子,不是在保护或者发扬中国文化,反而是在泯灭中国文化内在的多元性。如果认为我们今天还要拜倒在这个、那个圣人面前,那是非常糊涂的。

  

2010128日)

  

   《南方都市报》201027星期日A2 08-09版发表 本文为作者惠赐五柳村的未经删节稿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