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游迹 > 详细内容
汝南历史文化考察:千年无影之塔奇观——悟颖塔
发布时间:2025/8/28  阅读次数:14  字体大小: 【】 【】【


汝南南海禅寺一角,坐落着千年历史号称“无影之塔”的悟颖塔。




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境内的悟颖塔,被誉为“无影塔”,相传由宋代(或唐代)高僧悟颖和尚亲手缔造。传说在夏至日的正午时分,此塔能做到无塔影之奇景,因而得名。这一古塔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沧桑变迁。
悟颖塔,作为河南省汝南县的标志性古建筑,因为其特殊的“无影”传说和承载的深厚历史,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而且对佛教历史的研究贡献巨大。
悟颖塔历经战乱洗礼,却依旧屹立不倒,在一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它曾历经十余次地震的考验,却依旧保持完好,这充分展现了其坚固的结构和合理的建造工艺。唐宋以来,悟颖塔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战乱,展现出其可靠的建造工艺和耐久性,并在1984年的修缮中发现重要石刻,为断代提供了关键依据。在1984年的修葺过程中,于悟颖塔第八层的中心位置,意外发现了一块尺寸为0.45米长、0.28米宽、0.08米厚的石刻志名。石刻上清晰可见“隆庆元年崇藩施财重建宝塔”的字样,为这座古塔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其古朴的形态与确凿的年代,使得悟颖塔成为河南省汝南县古建筑断代的关键标尺,同时,它对于佛教史的研究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6年5月25日,悟颖塔这座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悟颖塔,曾名为宋兴福寺塔,而兴福寺则源于晋安寺,其历史可追溯至南朝梁元帝承圣年间(552-554年)。兴福寺虽已损毁,但悟颖塔在1953年被搬迁至洪山公园保护下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宋代古建筑的魅力。在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晋安寺更名为兴福寺。直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兴福寺得以重建,并同期建立了这座塔。不幸的是,兴福寺在近代遭受了破坏,而这座塔则在1953年被迁移至洪山公园内,得以保存至今。
悟颖塔,这座楼阁式的石塔,其塔身设计为实体,展现出八边形的独特平面。塔身的下部,坚固的石砌须弥座承载着九级的塔身,稳重而雄伟。悟颖塔采用单面六角形楼阁式石塔设计,塔身雄伟稳重,内部结构精美,展现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每层塔身之上,都巧妙地开辟了券门,或设计成假门、假棂窗等别致造型,同时嵌以精致的人物花卉砖雕,为这座古塔增添了细腻的艺术气息。而塔内的盘旋阶梯,更是巧妙地连接着每一层,让人在欣赏古塔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其内部的精致结构。
塔身基座采用单层须弥座设计,其束腰部分巧妙地以横柱进行分隔。在横柱间的砖面上,雕刻着一对山羊、两个童子,以及莲花、牡丹、腊梅、桂子等丰富多彩的花卉图案和精美的盆景,为塔身增添了别样的装饰效果。
悟颖塔的构造包括塔基、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其独特之处在于,第一、三、五、七层的塔身外壁都巧妙地设置了龛位,而在檐下则巧妙地运用了四铺作斗栱进行装饰。塔身的雕刻工艺精湛,从须弥座到六角攒尖式的塔顶无不体现了设计的巧妙和细节的精致,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值得一提的是,每个龛位中均精心嵌入了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人的造像,这些细腻的雕刻为塔身增添了庄重而神秘的气息。
悟颖塔坐南朝北,整体造型为单面六角形,塔身高达26米,属于单阁式砖塔。其塔身采用特制的青砖,以平卧顺砌的方式构建而成,壁面则用石灰浆粘接,砖缝则用黄泥进行粘合。塔身的设计独具匠心,底层宽敞,向上则逐层收缩,共同呈现出优美的抛物线形态。塔顶为六角攒尖式,而塔刹则以铁铸成,形状颇似古代将军的头盔,且在明代得到了修补。
悟颖塔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明代隆庆元年进行了重建,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六角九级阁楼式砖塔。在其第一层的南面小龛中,左侧刻有“住大洪山胜象兴福寺重修”的字样,右侧则刻有“咸淳六年岁次庚午四月佛日知事僧宗杰题”的题记。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