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闲情 > 详细内容
四川行·巴蜀鬼才魏明伦文学馆献疑
发布时间:2018/11/13  阅读次数:3895  字体大小: 【】 【】【

2017年12月28日,在大邑参观刘文彩庄园、刘文辉故居返回上车途中,意外邂逅巴蜀鬼才魏明伦文学馆。



魏明伦文学馆位于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属于文化类单体博物馆,于2013年4月20日正式开馆,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魏明伦文学馆,“明伦堂”牌匾由莫言题名。魏明伦文学馆分上下两层,由展览馆与明伦堂两部分构成,通过大量丰富翔实的图片、作品、影像、实物等资料,反映魏明伦文学创作历程。

  一向很喜欢“巴蜀鬼才”魏明伦先生,其人其文,皆有“风骨”。但平心而论,见此文学馆,不免有些意外和疑虑。
  近年以来,一些知名作家,刮起了一股给自己“建馆”的风气。莫言和陈忠实都有自己的文学馆。贾平凹文学馆已建馆几年,但不久前传来消息,贾平凹还准备在自己的家乡商洛建立贾平凹作家村。这个现象引发了读者热议。
中国读书人自古就有“生不入志,活不入祠”的传统,意即“建立祠堂、写入志书”等,并非自己生前个人私事,而应是其百年身后事。历史证明,作为一种身后“哀荣”,这项“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比如,近代大文豪鲁迅、老舍、巴金等,都是在其逝世之后,才有了鲁迅纪念馆,老舍故居、巴金文学馆等具象符号。这些文学大师尚且如此,那么,在一个已经没有大师的今天,后辈士学们何以如此“感觉良好”?从此角度而言,一些著名作家争相为自己建立“文学馆”,不仅是对“生不入志,活不入祠”这个优良传统的无视和破坏,而且,无论怎么看,还其中透出的是一种“自我膨胀”的隐形冲动。      
       或许这并非出自个人真实意愿,或者根本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建馆”。因为,作家的“能量”往往有限,这里还有一个来自于地方政府的“隐形冲动”——借助“名人效应”开掘“名人经济”,从而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在发展地方经济“无所不用其极”的今天,这种现象并不鲜见。近年来,拉“名人”做地方旅游“大旗”的情况时有发生。譬如,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位大名人,地方政府便“如获至宝”,相关“开发”工作也就迫不及待地立项、上马。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频频出现“为争抢名人而各不相让”的闹剧。

       “作家个人文学馆”之类,虽然不无正面意义,但总体而言“弊大于利”。这很像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当下名人作家圈的一丝浮躁,也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的盲目跟风。这些一哄而上的“泥瓦工程”,可能会为双方带来暂时的欢娱和利益,但是,讲大排场者,终究露出小气象,难成大气候。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