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
|
桂林是典型的山水城市,自然山水是构成桂林城市的基本元素。新建和疏浚的“两江四湖”工程,真实地体现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妙景致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诗情画意。两江四湖景区是指漓江 ( 市区部分 ) 、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构成的环城风景带。风景带已开发三个主题景区,即: 以木龙古渡、古城墙为主景,宝积山、叠彩山为背景,体现城市文化的木龙古水道景区; 以山林自然野趣为特色的桂湖景区; 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市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三个景区的园林绿化,或亭、台、楼、阁、园林建筑和名人雕塑,或名花、名草、名亭和桂林山水诗廊,均可让人感受到桂林的天生丽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次在桂林短短三天之内,竟然有机会对两江四湖分别做了日夜双游、水陆并用。
日游是指5月25日从象山公园出来,我们取陆路步行游览于两江四湖之上;
夜游则是指主人为我们几位客人安排的27日晚的乘船夜游两江四湖。同一景致,日夜水陆分游,真是别有洞天。
榕湖、杉湖景区 位于桂林市中心,北与中心广场毗邻,东与漓江隔路相望,繁华的中山路穿过湖区,是桂林城中开放式的休闲步行公园。榕、杉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为人工开掘的城南护城运河,称为南阳江,元代称为鉴湖,明代城池扩建,成为内湖。
杉湖小路
自明代起,成为桂林文化活动的中心先后建有台湾巡抚、名士唐景崧的五美堂别墅,清代大词人王鹏运的祖居西园,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官邸、桂系将领白崇禧桂庐,教育家马君武的宅居等。知音台 位于杉湖北侧,象鼻山旁,以中国古代琵琶造型为主要构架,辅以园林小路、涌泉、溪流、古树名木,构成—幅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优美意境。溪流的源头小山立有南宋诗人“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者王正功的铜像。
王正功塑像
杉湖双塔 建于杉湖东南侧。 41 米 高的 9 层铜塔升腾湖中,与之相伴的 35 米 高的 7 层琉璃塔屹立于杉湖岛上,两塔通过 18 米 长的水下水族馆连接。铜塔所有构件如塔刹、瓦面、翘角、斗拱等均由铜材铸锻而成,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即最高的铜塔、最高的铜质建筑物、最高的水中塔。琉璃塔的装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韵味。双塔互相辉映,成为城市中心的旅游新景观。
日月湾 位于杉湖北部,小广场上塑有“杉湖十子”浮雕。清代此处建有“补杉楼”,诗人龙启瑞、朱琦、彭昱尧等“杉湖十子”曾在此吟诗作赋。浮雕由接块花岗岩精雕细刻而成,极佳地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蕴。
阳桥 地处中山中路中段,跨榕、杉两湖,是桂林古城南来北往的要道。始建于宋朝,名叫青带桥,又名通济桥,宣和年间吕源重建,后又多次重建改建。明洪武年间,桂林知府焦仲才乃以石建,更名阳桥。今天的阳桥是 20 世纪末重建的,参照梵蒂冈大教堂的维特马尔桥设计,长 37 米 ,宽 50 米 ,桥型风格端庄大方,简练有致。阳桥的南北两个桥孔早洞是地下过街通道,里面雕琢有反映桂林历史人物浮雕组图。
历史人物浮雕
玻璃桥 位于阳桥之西,为榕湖景区的观光桥,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桥梁。桥长 22.4 米 ,桥宽 2.64 米 ,无论是外部立面、雨廊屋顶还是桥面,均以工艺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为建筑构件,柱头、栏杆等桥梁构件和饰件也是用水晶玻璃专门熔铸的。桥廊为欧式风格。不论远望近观,水晶玻璃桥都显得晶莹剔透,可爱迷人。
美丽的玻璃桥
玻璃桥夜景
音乐喷泉 位于榕湖春岛、秋岛和湖心岛之间,由主喷和四组水型构成,呈圆状飘舞在湖的中央,喷水时水柱凌空百米,堪称广西之最,也是桂林水景的标志与象征。四组水型闻音乐跃出水面翩翩起舞,变幻出梦幻般的迷人景致。
音乐喷泉
邀月台 在东榕湖南岸有清人王鹏运雕塑。他所站的石台,叫邀月台,建于王鹏运祖居西园 ( 清时—大私家园林 ) 遗址上。湖心岛 位于东榕湖湖心,经北斗桥与古南门相连,岛中小溪将湖心岛分为两岛,临水系叠石生态驳岸,岛中的汉白玉龙船舫及湖心亭、廊、小飞虹、小亭等,典雅精致,并配置高达 5 . 6 米 由整块花岗石打制而成的月门及诸多观景石。岛上四时风景如画,宛如仙山琼阁。
唐景崧雕塑 湖心岛东南面,一尊铜雕人像映大眼帘;这是曾任台湾巡抚的桂林名士唐景崧的雕塑;唐景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桂剧的奠慕人,曾在榕湖边建有五美堂别墅。
唐景崧塑像
桂剧人物砖雕
北斗七星桥 位于东榕湖,东连湖心岛,西接古南门,采用独柱独梁挑板结构。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七星分布,故名北斗七星桥,桥面栏杆,全部是高级汉白玉,全长 126 . 25 米 ,是广西目前为最长的汉白玉桥,汉白玉栏杆,上雕刻有充满民俗风情的吉庆图案。
古榕双桥 跨径为 5 . 7 米 ,单孔桥宽 4 米 ,桥长 22。6 米,地处榕湖中部榕荫堤中段,如—根缎带束出了榕湖的曲线美,站在桥上观景,南通唐景崧故居,北与古南门相凝视,东见北星桥弯弯如月,西望猴山顶落日余晖,两侧湖水清冽,樟林拥翠。
古榕双桥
榕城古荫 是榕、杉湖的精华景点。生机勃勃的古榕和历经沧桑的古南门交相辉映,互相呼应,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古榕植于宋代,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近旁的古城门,亦建于宋代,是当时桂林古城南边的一座城门,称威德门。周边参天树木给人以城市森林之感。
古榕树
黄庭坚系舟处 与大榕树紧密相连,是一处历史文化含量很高的景点,为纪念文学家黄庭坚而建,由系舟亭、石船、诗碑、书艺长河组成。北宋崇宁三年 (1104)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被贬广西宜州,途经桂林,于此系舟登岸,写下了著名的《到桂林》
芙蓉廊 位于榕湖南岸,与大榕树遥遥相对,清代此处是桂林著名画家罗辰的故居“芙蓉池馆”所在地。
榕溪桥地处榕湖饭饭店东面,紧邻白崇禧故居,西与桂林图书馆相衔。桥型脱胎于中国著名古桥赵州桥,简洁沉稳,栏板及拱圈均由汉白玉雕刻制作,桥拱中心的龙头雕塑,雕工细致,气宇不凡,桥底则雕刻了翩然飞舞的凤凰,祥云缠绕,追求龙风呼应的传统境界。
桂湖景区 桂湖是西清、宝贤、丽泽三湖的统称。南宋末年,为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桂林修筑城池。在修建城墙时,于其外开挖壕沟,因其三段水面临近古代桂林的西清、宝贤、丽泽三个城门而得名。今日桂湖景区已成为名花名木、名亭名桥博览园。
迎宾桥 为翊武路通往榕湖饭店国宾馆的迎宾专用桥,长 35.5 米 。宽 6.5 米 ,钢箱梁桥面,以汉白玉和钢索为主要材料,设计上受到布达佩斯锁桥的影响,亦说这座桥是巴黎凯旋门和中国传统吊桥的完美结合,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凯旋、宾至如归的主题。门拱中心雕刻着桂林城徽,门顶浮雕雕刻着桂林的历史。桥形拙重古朴,韵味绵长,与幽静深邃的迎宾馆相呼应,让人想起城堡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欧洲古典风格。
迎宾桥
丽君桥 是市区通往西山景区、桃花江景区和芦笛岩景区的要道。长 125 米 ,宽 25 . 5 米 ,是中国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栏杆内暗藏智能音响设备及灯光系统。夜色中的丽君桥显得尤为突出:暖色的灯光刻画下,红色的钢铁之躯屹立在清澈的湖面上,气宇轩昂。钢索的弧线打破了钢梁沉重的感觉,丰富了钢铁材质的造型语言。此桥设计思想源于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
观漪桥 位于宝贤湖和丽泽湖的交界处,长 115 米 ,宽 44 米 ,是西郊进入市中心的通道。其设计思想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特尼塔桥。丰富细腻的雕塑和桥头四座爱奥立克柱,分别代表杉湖、榕湖、桂湖和木龙湖,上面铭刻着四湖的历史和传说。
贤桥 倚靠老人山,横跨桂湖,桥长 45 米 。宽 12 米 ,跨径 32 米 。桥身精致纤巧的石材雕刻,参照了著名的法国亚历山大桥的处理手法。在造型上,讲究豪华精美 + 铺张夸张。一个个汉白玉雕琢的龙形花环琢附在桥身上,装饰感极强。两座桥墩旁环绕着少女雕像,则引导游人去追溯过去那美丽的传说。
西清桥 因临西清湖而得名,仿剑桥大学的数字桥而建。据说原桥暗含了大师牛顿的思想。西清桥东岸为著名的宝积山,桥西则是著名的老人山。桥栏的拼装,既有古桥的随意,也有几何的严谨。该桥为步行桥,双弧造型。桥身用名贵的红松木建造和装饰,桥栏形态颇见乡村风格。桥长 60 米 ,宽 4 . 5 米 。
宝积桥 所跨越的西清湖与铁佛塘,原本由护城河演变而来,湖边仍存留古城墙残垣。南与宝积山和宋代城墙相衔,北望鹦鹉山,长 50 米 ,宽 24 米 ,跨径 30 米 ,色调古朴凝重。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古城墙的设计手法,城门、门洞和城堞等城墙元素组成了它的基本构件,暗含烽烟与号角的历史,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这座古城的历史以及桂湖的演变过程。
木龙湖景区 木龙湖今日之水边建木龙塔,北岸建宋街,与宋代遗留下来的古城门东镇门遥相呼应。南岸为桂林名山叠彩山。
木龙桥 宋城公园内木龙湖上新建的桥梁。桥身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木桥设计。桥采用纯木结构,长 30 米 ,宽 6 米 ,主跨 26 米 ,桥两端分别连接着宋城主题公园里的街景酒肆和木龙塔,再现了北宋期间桂林的繁华风情。
木龙湖夜景
第二天,胡大雷先生给我送行时候说,游两江四湖是现在来桂林旅游者的骄傲。回去告诉那些2004年以前来过桂林的朋友,美丽的两江四湖是他们的遗憾,也是他们再次来桂林的动因……
朋友,你去过桂林的两江四湖吗?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