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博览 > 详细内容
学贯中西的湖南才女刘开荣
发布时间:2010/1/1  阅读次数:5113  字体大小: 【】 【】【

《纵横》2006年第02期

作者:董宝光

云梦之畔,潇湘之滨,自古人杰地灵,多忠贞义士文苑精英,人文底蕴极其丰厚。
  先岳母刘开荣祖籍湖南衡阳,与船山先生同乡。受前辈乡贤影响,她自幼酷爱文学,并在中西文学领域中辛勤耕耘,作出贡献。终其一生,以文学教习为职业。我自幼喜读文艺作品,后因当时社会原因未能读文科专业,仅习理工科权作糊口手段而已,故对她老人家十分敬仰。因其早逝,我无缘与她见面,终生引为憾事。经“文革”浩劫,她的日记、资料和书籍等均被查抄殆尽,致使我对其生平知之甚少。她不仅是我的先辈,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学者和烈士后代。1989年,适值她老人家八十冥诞,我决定收集她的生平事迹以及生前著述,聊寄缅怀之情。
  为此,我专程拜访了她老人家的生前友好:王锺翰、袁翰青、赵守俨、陆慧年和陈志诚,并对金式荣、王萧然和崔之德作了信访。
  
  烈士后裔 勤勉学子
  
  先岳母因家境贫寒,遂入教会学校就读,以求得到免费提供食宿的优惠待遇。所以她从小学、中学、大学直至研究院,都是在教会学校读书,这给她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由于生活条件差,致使身体虚弱,曾因病辍学。
  其父刘鸿亮曾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地积极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5月21日反动军阀何键策动“马日事变”,致使许多革命志士遇害。刘鸿亮亦于翌年4月18日英勇牺牲,年仅48岁。据史料所载,他老人家系被刽子手施以极刑,斩首牺牲的。解放后,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书。先岳母一生追求进步,痛恨旧社会,与此有密切关系。
  遭此巨变,家中生活陷入困境,先岳母只得辍学担任小学教习以维持家庭生活。
  她于1935年秋考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文系读书。适值著名学者陈中凡先生来宁,受聘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国文学讲座教授。她勤奋好学,长于写作,中凡先生对她悉心辅导,使其学业更获进步。
  抗战开始,她亦随之辍学,其间曾在内迁至衡山的西南联大文学院借读。1938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内迁至成都华西坝。当时北平燕京、济南齐鲁和南京金陵三所教会大学亦陆续迁蓉,共假华西协和大学校舍联合办学,时人称之为华西坝五大学。先岳母亦至成都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文系复学,于1941年毕业。
  毕业后,即参加位于成都青城山的载社译书团,从事基督教古典文献的翻译工作。其间亦先后兼任华西大学文学院秘书和成都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英文系教师。
  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于1943年来成都燕京大学执教。先岳母对寅恪先生的道德学识心仪已久,遂考入成都燕京大学历史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寅恪先生专攻唐代文学,于唐代小说致力尤勤。其毕业论文为《唐代小说研究》。
  1945年冬研究生毕业,于翌年秋赴美,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专门攻读东西方比较文学。此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门学科,有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两大流派,两派有同有异。她在美国,主要研读美国学派的比较文学。
  1948年秋归国,受吴贻芳之聘,执教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文系。当时该系有系主任陈中凡先生和吴组缃先生,主要课程均由这两位名教授担任。先岳母来校后,负责讲授“中西比较文学”,并教写作课程。
  解放后历任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江苏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于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并于1956年和1958年当选为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央委员。
  
  文坛耕耘 成果丰厚
  
  先岳母在青年时代,对唐代文学甚感兴趣。在唐代文学中,唐诗又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在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唐诗可谓达到了顶峰。先岳母酷喜唐诗,作为一名女青年,尤其留心唐诗中有关妇女生活的描写,并撰写了《唐人诗中所见当时妇女生活》一书,于194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以唐诗中所描述的有关妇女生活情况为素材,勾勒出唐代妇女的生活习俗、社会地位、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等等。均系唐代社会的重要内容,亦为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唐史中不可或缺的史料。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提出“以诗证史”的治学方法,而此书正是具体实践了寅恪先生的这一治学方法。此书系先岳母读中文系时,在陈中凡先生亲切指导下的研究成果。
  世人谓,中国现代史学界“世举二陈”。北陈为北京师大前校长陈援庵先生,南陈即为陈寅恪先生。寅恪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治,被誉为当代学界一代宗师。论者谓,近百年来,无人能望其项背。先岳母久仰寅恪先生的人品和文品,投师先生门下成为入室弟子后,在寅恪先生亲切指导下,从事唐代小说的研究工作。
  任何民族的文学,多由神话传说开始,我国在敦煌文库未开之前,研究唐人小说也都只限唐人传奇。唐人小说虽未能脱搜奇记逸,然而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时之粗陈梗概,则迥然有别。唐代以前的小说,只能说是中国小说的滥觞,真正的中国小说史,要从唐代开始。先岳母遂以《唐代小说研究》为其毕业论文的题目。此论文也是在寅恪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寅恪先生系唐史权威,对本文涉及之社会及政治背景,尤多详尽辅导。此外,精通中西文学的著名学者吴宓先生,以及研究院院长马季明先生,亦多有帮助。此论文以客观、唯实而注重历史资料的态度来研究唐人传奇小说产生的环境因素及特有的艺术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经陆志韦校长推荐,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解放后,于195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考虑到此书的学术价值,1955年商务印书馆决定重印此书,但当时要求“一切为政治服务”,学术论著也要有“革命性”和“人民性”,凡与此相悖者必须作相应修改。于是作者被迫将此书作了修改后,才出了修订第三版。此书目前在大陆已绝版近五十年。
  “文革”结束后,研究文言小说的学者逐渐增多,其成果十分可观,对《唐代小说研究》一书的评价亦很高,认为此书“第一次全面地就唐代传奇小说体制、源流、内容与形式及社会原因等详加论述,成为唐代小说研究的开山之作。”(见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研究述评》,载《文史知识》1996年第2期)
  去岁从互联网获悉,《唐代小说研究》一书曾被台湾商务印书馆多次重印。在友人的协助下,我和台湾商务印书馆经理江斌玉先生取得联系,我们多次互通电话和信函,他将台湾版的此书寄我留念。此书装帧古朴典雅,封面色调凝重醒目,繁体字竖行排印,十分精美,远胜过大陆的历次版本,亲友们传阅后均感欣慰。从版权页得知,台湾商务印书馆曾于1966年、1994年和1997年三次重印此书。
  无论在大陆或台湾,此书均被多次重印,表明此书拥有大量读者,此书在学术界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先岳母虽系中文系出身,然英文基础亦佳,她在青城山载社译书团与吴耀宗先生合译了《为人师的耶稣》一书,并于1942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吴耀宗先生系我国著名宗教界爱国民主人士,首倡我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成绩斐然。
  比较文学是专门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形态、要素的对比,并进而探索它们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同国别、不同历史阶段的作品间的类同与差异。先岳母正由于兼擅中英两国文学,因而能从事中西比较文学之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
  先岳母晚年专注研究西方古典文学,对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传世名著《神曲》致力尤深,曾撰有长文《论但丁和〈神曲〉》,洋洋洒洒四万余言,对《神曲》作了全面的、深入浅出的分析。普通读者阅读《神曲》多有晦涩难懂之感,而此文则使读者豁然开朗,直窥《神曲》之堂奥,可谓研究《神曲》之导读。她对国内流行的《神曲》中译本亦有微词,决定重译此旷世名著,但仅译出《地狱篇》即遭“文革”之变,被迫搁笔。有关论文和译稿均未能发表,这是她引以为憾的事。
  

  除了对文学作理论研究之外,课暇之余她创作了一些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均系短篇,以“凯泠”或“凯玲”为笔名,载于抗战时期贵阳出版的《星期》周刊和成都出版的《天风》周刊。她在美国留学期间,对美国农村作了详细考察,撰写了《美国农村视察记》,发表于上海出版的《展望》周刊第二卷第12期(1948.7.24),第13期(1948.7.31);和第14期(1948.8.7)。近年,我从图书馆借到这些大约60年前出版的期刊,拜读了她老人家当时发表的作品。目前已收集到的约有20篇,包括诗歌、散文和书评,以及多篇英美文艺作品的译文。其内容或是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或是遥望已遭沦陷的故乡,深切怀念久违的亲属;或是对当时大后方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予以剖析和谴责;或是对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予以同情和声援;或是细致描绘华西坝五大学莘莘学子的校园生活,记录了当时教育界的一个侧面,不仅文笔优美,亦有一定史料价值。
  美国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但中国人对美国农村却知之甚少。先岳母利用假期深入美国农村,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采访,写成《美国农村视察记》,将美国农村的真实情况,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她的文笔细腻流畅,思维缜密且富有正义感,爱憎分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文如其人”,我今天阅读这些文章,深切地感受到她那崇高的理想、芳洁的情怀与悲天悯人的慈善心肠,使我更加尊敬她老人家。我出资将这些文章收集起来(目前各图书馆对复印解放前的报刊收取高额“护版费”),准备为她老人家编印一本纪念册,分赠亲友永存留念。这些文章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散佚,我将愧对先辈。能为她老人家做这些点滴小事、实事,使我甚感欣慰,这也是历史赋予我的责任和义务。她老人家若泉下有知,亦应颔首莞尔。
  
  平生知交 义兼师友
  
  使先岳母受益最深的两位恩师系吴贻芳老校长和陈中凡老师。她在校期间勤奋读书,其父更系革命先烈,这使吴校长对她印象甚佳,师生间数十年保持联系,她多次得到吴校长的提携和帮助。陈中凡先生先后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国文学讲座教授和中文系主任,先岳母多年得其教益。她在读研究生时,中凡先生亦曾予以甚多之精神与物质援助。她和中凡先生终生保持亦师亦友的联系,在《陈中凡年谱》中曾言及。二人之间经常有诗作唱和(见《燕大校友通讯》第30期,2000年8月)。
  学界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系先岳母的导师,先生的人品和文品在学界早已享有盛誉,对她影响甚深,令其终生受用不尽。兼通中西文学的著名学者吴宓先生,对她在研究唐代文学方面亦帮助甚大。《唐代小说研究》一书之所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陈、吴二师的亲切指导密不可分。
  清史专家王锺翰先生,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终身教授,今年已92岁高龄,仍指导博士研究生。20世纪30年代,王老与先岳父陈新桂先生同在燕大就读,友情深厚。抗战时,王老任成都燕大历史系秘书兼任寅恪先生教学助手,并负责照料其生活,因之与先岳母亦时相过从。蒙不弃,王老与我结为忘年交,曾向我回忆了60年前先岳母在成都燕大的情况。先岳母研究生毕业时,论文答辩评审组由陈寅恪、李方桂和林耀华三位教授组成,寅恪先生任组长。适时恰值寅恪先生身体不适,遂命锺翰先生代之。在评审时,锺翰先生代寅恪先生申述了意见:“通过。”李方桂先生系著名语言学家,后移居美国。林耀华先生系著名社会学和民族学家,生前任中央民族大学终身教授。三位评委均系大师级的学者,现均已谢世。
  我和王老初次会晤时,“你岳母是刘开荣。”这是他含笑对我讲的第一句话。使我心中即时涌起一股暖流,和他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十多年来,我经常赴府拜谒他老人家,略申晚辈之敬意。他老人家亦将自己的著作赠我留念。
  当代化学界耆宿袁翰青先生,系九三学社元老之一,著名进步教授和爱国民主人士。解放前夕经常为上海出版的进步刊物《展望》和《中建》撰文,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声援进步学生的爱国行动。先岳父陈新桂先生时任这两份刊物的编辑,故二人有着很好的文字交往。解放初期先岳母加入九三学社,和袁老均系中央委员,二人遂往来甚多。解放初期,袁老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著名文史学者赵守俨先生任商务印书馆编审。1955年《唐代小说研究》出修订第三版时,系由守俨先生负责编审,他极其认真负责,为此先岳母致函袁老,向赵老表示感谢。袁、赵二老向我回忆了这些往事。袁老与我结为忘年交,我也常去其寓所亲聆教诲。1994年袁老以89岁高龄辞世,我曾撰文:《学苑耆宿民主斗士》(载《北京九三社讯》1997.10.20)聊表缅怀之情。赵老亦于数年前去世。
  1957年,锺翰先生和翰青先生均以莫须有罪名被“扩大化”。蒙冤达二十余年之久。
  陆慧年女士任中国新闻社编辑,1946年春在重庆和先岳父陈新桂共同参加《民主报》的编务工作,和先岳母亦相识。1948年冬,她在南京主办的《联合晚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后,曾利用空闲时间向先岳母学习英文,两人经常一起参加南京妇女界的民主集会,解放后亦经常保持联系。她深情地告诉我:“刘开荣为人极其正派,人品甚好,可惜早逝。”对先岳母印象极佳,使我深受感动。
  廖明华女士系先岳母的生前好友,二人情同手足,终生保持深厚的友谊。其哲嗣陈志诚先生与我亦为好友,他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向我详述了先岳母的家世。
  崔之德女士任杭州大学外语系教授,和先岳母在大学时同学,先岳母在大学时的情况,均系她老人家提供的。
  王萧然先生和金式荣先生,当年分任贵阳《星期》周刊和成都《天风》周刊主编,和先岳母均系很熟的朋友。他们二位向我介绍了当年先岳母为其撰稿的情况。
  先岳母的这些生前友好,热情地向我讲述了她的生平事迹,我衷心感谢他们。匆匆15年过去,这些前辈不少均已谢世,令人感叹。
  先岳母于1973年病逝于苏州,享年64岁。老校长吴贻芳,陈中凡老师以及唐圭璋先生等人均赠送花圈以志悼念。
  责任编辑 张建安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