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游迹 > 详细内容
四月苏鲁·曹州牡丹园博览牡丹万象
发布时间:2021/9/10  阅读次数:695  字体大小: 【】 【】【
菏泽百花园以精品小巧见长,而曹州牡丹园则气魄宏大,面面俱到,不但汇聚众多牡丹优秀品种,而且还有全国唯一的牡丹博物馆和香禅寺。是中国牡丹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花卉和药用植物,原系野生,分布在中国西北高原的陕甘宁盆地,巴郡山谷,秦岭一带,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作为药用植物曾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黄河流域各省已有种植;唐代盛植于长安;北宋,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南宋,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明代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再后来“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县志》)“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朝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曹南”即指今菏泽一带至于曹州牡丹起源于何时,明代以前无确凿文字记载。据传隋代曹州就出现了着名花师齐鲁恒,明代已有“曹州牡丹甲于海内”之说。
菏泽古为曹州治所,故菏泽牡丹又称曹州牡丹。曹州牡丹的栽培见于文字记载者,始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安徽亳州人薛凤翔在《亳州牡丹史》中记载:“状元红,成树,宜阳。……弘治间得之曹县,又名曹县状元红。”此书明确指出有八个品种来自曹州或曹县。它们是:状元红、金玉交辉、平实红、梅州红、花红平头、绮新妆、乔家西瓜瓤、太真晚妆。明人谢肇在《五杂俎》中写道:“余过濮州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气迎鼻,盖家家圃畦中俱植之,若蔬菜然。……在曹南一诸生家观牡丹,园可五十余亩,花遍其中,亭榭之外,几无尺寸隙地,一望云锦,五色夺目。”明代于慎行编修的《兖州府志·风土志》(1596年刻印)记载:“古济阴(曹州)之地,……物产无异他邑,惟士人好种花树、牡丹、红药之属,以数十百种。”这一时期,曹州牡丹集中在城东、城北一带,连阡接陌,万紫千红,花园鳞次栉比。较着名者有何园、张花园、巢云园、万花村、郝花园、毛花园、赵花园、桑篱园、铁藜寨花园等。当时的县志记载:“每至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
清代,曹州牡丹更盛。成书于1668年(清康熙七年)的《曹南牡丹谱》,记述了当时牡丹的盛况:“虽屡遭兵,花木凋残,不及往时之繁,然而新花异种,竞秀争芳,不止于姚黄、魏紫而已也。多至一、二千株,少至数百株,即古之长安、洛阳恐未过也,……。”谱中还列出曹州牡丹77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赞美“曹州牡丹甲齐鲁”,并为曹州牡丹中的两种绝品--葛巾紫和玉版白写了一则爱情神话故事《葛巾》,遂使曹州牡丹声誉远扬。乾隆一朝,是曹州牡丹栽培史上的重要时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品种急遽增加。清乾隆二十一年本《曹州府志·食货志》载:“牡丹、芍药之属数十百种,士族资以游赏,贫人赖以养殖。”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怀宁余鹏年继苏毓眉之后又撰《曹州牡丹谱》,将曹州牡丹分为黄、青、红、白、黑、粉、紫、绿八色,并对56个品种作了简要描述。牡丹谱载:“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其附记写道:“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部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看花之局,在三月杪,车马歌声相属。”安套文为该书作序道:“曹州牡丹之盛,着于谈资久矣,而着述未专书,怀宁余伯扶孝廉,博学工诗,主讲席于此。”可见,当时一些文人墨客已开始对曹州牡丹进行研究着述。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赵楼村赵玉田继承祖业,在村北建花园,专养牡丹、芍药,集本村之精品。园之周围树桑为篱,名曰“桑篱园”。《桑篱园牡丹谱》记其中151种,并称“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贵花者140多种。书中又载:“谷雨后往观,见姹紫嫣红,含蕊皆放,交错如锦,夺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竞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清朝后期,曹州牡丹的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牡丹园10多处,年输出10余万株。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说。
清末民初,曹州牡丹盛极一时,以赵楼为中心,东西20里均有栽培,品种也由乾隆末年的56种增加到204种(1911年赵世学撰《新增牡丹谱》)。然而,随着当时政府的日趋腐败和民族灾难的加深,曹州牡丹的栽培和发展受到重大影响。赵楼村南有一株树龄200多年的红牡丹--脂红,株高丈二,阔丈八余,主干有碗口般粗,人称“牡丹王”。盛开时,红光耀眼,异香凌人,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观赏。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称帝,曹州镇守使陆建章强行“买”下“牡丹王”,亲自送到京城,献与袁世凯,以讨袁的欢心。随后,“牡丹王”被运至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栽在袁世凯的公馆里。陆建章因此官升三级,而赵楼几代花农辛勤培育了200多年的“牡丹王”不久便枯死了。有人写诗一首感叹道:“窃国大盗用小人,国遭大难花不存。花农心血二百载,毁于一旦痛煞人。”30-40年代,由于黄河决口,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横征暴敛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花无销路,花农大都迫于生计,忍痛将牡丹改种五谷,残存牡丹不过几十亩。后虽有恢复,但由于天灾人祸,到1948年菏泽解放前夕,牡丹栽培面积也不过百亩,花色品种也只剩下120多个。
建国后,曹州牡丹得到重视。50年代初,政府将分散在各户的牡丹作价给集体,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种植。主要产区分布在赵楼、何楼、王梨庄、毛胡同、李集、洪庙等村庄。各村都成立了牡丹特产队,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一面收集老品种扩大种植,一面选育新品种。在销售上,药材公司对丹皮、白芍实行包购统销,解除了花农销售的后顾之忧,使牡丹很快发展起来。1956年,牡丹栽培面积增加到300余亩,品种达267个。1966年达556亩,品种292个。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牡丹被视为“资产阶级的香花毒草”受到批判,种植缺少统一规划,使牡丹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菏泽地委、行署和菏泽市委、市政府抓住改革开放的工作重点,以牡丹作为宣传菏泽增加菏泽知名度的突破口,加大了对牡丹的生产投资,扩大了栽培面积,增加了花色品种,促进了销售,使菏泽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进一步得到光大。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