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游迹 > 详细内容
无锡行之六:意外邂逅早于东林书院之二泉书院
发布时间:2021/7/4  阅读次数:797  字体大小: 【】 【】【

从寄畅园出来,本来想去惠山二泉,不知怎么就走到二泉书院了。没想到这里竟然有非常意外的收获——东林书院著名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竟然最早出自这里。





江南水乡无锡,自古读书成风,书院众多。惠山古镇的二泉书院,可以算得上无锡现存最古老的书院。
说起无锡的书院,很多人可能只知道那座著名的东林书院,因为那副如雷贯耳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东林书院名声大噪。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无锡惠山脚下的二泉书院,要比东林书院的历史还要悠久,甚至那副对联,最早也是源之于二泉书院。
二泉书院,位于现今的惠山古镇,惠山寺的北面、寄畅园的西面,是无锡人邵宝在明正德十一年(1516)创办的,其创建年代要比后来的东林书院还早88年。
无锡的民间有一句耳熟能详的童谣:“若要石门开,还等邵宝来”,说的就是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二泉书院的主人。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后人敬称其为“二泉先生”。而无锡的石门,位于无锡惠山的丛林间,是一处悬崖峭壁上劈出的一条隙缝,外观宛如双门合璧。传说中的石门深处藏有金银珠宝,只有邵宝知道怎么打开那沉重的石门。
据当年的无锡县志记载,邵宝是明代文学家,曾在江西、浙江等地为官,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为人正直、居官清廉,人称“千金不受先生”,晚年他因得罪奸臣,于是告病辞官归隐家乡。
回到无锡的邵宝,受秀美的惠山山水感召,便在惠山脚下的寄畅园旁创办了二泉书院,并在书院内讲学十五载,教授了无数门生,其业绩也被无锡的百姓所铭记在心。
从惠山古镇的寄畅园旁门出来,过一道甬道,就是二泉书院。现在的书院旁立有“2002年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书院的门厅上悬挂一块“二泉书院”匾额,是咸丰年间邵氏后人书写的,蓝底金字,十分古典雅致。
古人的书院,并非现今人们看到的图书馆,虽说大多数书院也会典藏许多珍贵的书籍。但其主要功能,还在于讲学、布道,类似于现代的高等学府,只是其规模小众一些。
走进二泉书院,潺潺流水、叠山理石、轩廊碑匾,古朴之风与文化韵味扑面而来,古代人造园的匠心随处可见。书院现存的主体建筑,都是在晚清时期修复的,三进两院都是硬山顶带风火墙样式。
进门左右两侧门楣上砖刻着“洗砚“”藏书”,其典故出于江西白鹿洞书院。据说这和邵宝当年曾主政白鹿洞书院有关,同时也点明了这座古代私家书院最重要的功能。
而类似的门楣砖刻在书院内还有很多,如在书院内的君子堂、超然堂及碑廊顶端的“月堀61天根”“吟松61咏竹”“观象61吞爻”等,都源自邵宝读易经后的深刻思考。并且这些门楣据说还是书院原十五景的景名,则是如今十五景已鲜见,人们只能通过这些名称来遥想书院当年的绝佳景致了。
步入“洗砚”门内,寸步之大,芭蕉绿竹掩映下有一块太湖石,顶端刻有一凹砚池,池内一汪泉水,以此来表达“洗砚”之意;而走进“藏书”门,就能进入了顾端文公祠,也就是顾宪成祠。
顾宪成,无锡东林书院的创始人。据说当年顾宪成是在邵宝的启发下,捐资重兴东林书院的,并在东林书院主持讲学,使书院名冠天下。顾宪成十分崇拜邵宝,尊称邵宝为师,在其去世后的第二年,顾宪成的后人即在二泉书院的旁建了一座顾端文公祠。
“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这足以看出顾宪成对邵宝的仰慕之情。而那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原来也就挂在顾端文公祠里,这幅对联一直陪伴着二泉书院。后来东林书院修复时,被取走挂于东林书院内。
二泉书院的正中有一座君子堂,它原本是书院的讲堂,据说当年邵宝就是在此讲学15载,聚徒授业、著书立说。现今堂前悬挂着一幅对联:“疏许立身一饭心常悬北厥,功存谙学半弓地已辟东林”,道出了邵宝与东林书院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二泉书院”被冠以“东林先声”,也是由此而来的。
沿君子堂旁的斜坡蜿蜒而上,是一条长约40米的长廊。走在长廊里,可以看到在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块碑刻。碑刻上的字迹或娟秀、或苍劲,各有神韵在其中,这些都是邵宝的门生们撰写的。据说这些石刻百年来一直掩埋在书院的墙缝地下,直到上个世纪末整修书院时才陆续被发现。
走过君子堂,来到享堂,门联上的“涧石不随龙化去,岭云还与鹤归来”,系邵宝亲笔手迹,出自邵宝“题十贤祠”诗,寄托了他超然世俗、寄情山水的人生愿望。堂内还有一尊邵宝像,身穿红色大袍,手执朝板,眼望远方,仿佛穿越历史在沉思,后面的“真士夫”匾额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书院的最高处还有一座亭台,叫“点易台”。四百多年前,邵宝就是在此台上静坐点读易经,俯察仰观,在天地之间追求学问之真谛。而二泉书院附近的拜石亭中,还留存有一块邵宝亲笔手书的《点易台铭》四面碑。古老的碑刻,上面都是历经岁月风霜的痕迹,仿佛在述说着书院四百八十多年的故事。
站在二泉书院看周围的古树石墙、轩亭流水,仿佛可以听到480多年前,潺潺泉水在涧中流泻,化作金石之声。而雕花窗格的厅堂内,学子们正与先贤诵古论今,郎朗读书声渐起,从岁月尽头遥遥传来。
一座书院,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传承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即便是480多年后的二泉书院,依旧是无锡人读书的一处圣地。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