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游迹 > 详细内容
海宁行 · 天下奇观盐官钱塘江“一线潮“
发布时间:2020/3/19  阅读次数:1164  字体大小: 【】 【】【
2019年11月3日下午,盐官之行的压轴大戏就是名扬天下的钱塘江观潮。这天上午到下午我在盐官古镇逗留周旋,就是为了等待下午15:40分到来的盐官“一线潮水”。下午两点多,我就提前来到钱塘江边观潮胜地公园,期待这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园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鱼鳞石塘、  明代占鳌塔、孙中山观潮亭-天风海涛亭、毛泽东观潮诗碑纪念亭、乾隆手植古朴、史量才纪念碑、镇海铁牛等景点;景观海塘、2座观潮楼、6个观潮台是天下奇观海宁潮的最佳观赏点;白石台广场集大型节庆活动、游览观赏、文艺表演、休闲娱乐于一体,是观潮胜地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海宁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黄湾镇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现“海宁潮”的起点.以丁桥的“碰头潮”,盐官的“一线潮”,盐仓的“回头潮”闻名天下.海宁潮的形成与月亮、太阳的引力有关.东汉哲学家王充首次提出了“涛之起也,随月盛衰”的论断.后经科学家们长期研究证明:海宁潮是在月亮、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的.“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白居易诗),海宁潮每日有两潮,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周,尤以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潮为大,一年有120个观潮佳日.
  海宁是观潮胜地,这与海宁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关.钱塘江到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东面宽达10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形成了陡立的水墙.
被苏东坡誉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海宁潮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潮三看四景”的追潮旅游.在盐官镇东约8公里的大缺口观看“双龙相扑碰头潮”,在盐官可以看到“江横白练一线潮”,在盐官镇西约11公里的老盐仓观看“惊涛裂岸回头潮”,在夜间可观看“月中齐鸣半夜潮”,同时可以享受一下听潮之美妙.
世界一绝的海宁潮,是大自然的恩赐.千百年来无数名人游客为之倾倒.海宁的潮可以分三类:海宁丁字潮、盐官潮还有最壮观的回头潮.在天水相间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慢慢地,白线逐渐拉长、变粗、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潮地声音如同山奔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钱塘江观潮,自古就是当地的盛事。无数的文人墨客,倾倒与这天文奇观中。再加上自宋以后,杭州为天下繁华富裕之乡。文人墨客尽显风流,自然都对这样的奇观,发出咏叹之调。
  宋朝李觏写有《忆钱塘江》诗: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宋朝朱继芳也写有《钱塘江》诗,描绘出一副色彩鲜明的钱江图:“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 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两岸东西浙,千帆来去风。 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我们十分熟悉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就写过“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宋代诗人米芾云:“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写的潮水就更为形象了。 苏轼曾经登望海楼,写有《望海楼晚景》一诗,斯年,望海楼在杭州凤凰山上,当时在望海楼上就可看见杭州市区段钱塘江的大潮,苏轼在诗中描写了钱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情景:“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十二回。”
  其实,在民间,关于钱塘江大潮还有两个与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关系的故事:春秋时期,在今江苏、安徽的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腔幽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这个故事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烊,河山在,忠臣忘”的道理来了。
突然,东边的人墙涌动起来,原来江面东边隐约出现了一道白线。渐渐地,那白线越来越粗,越来越粗,到后来变成了一道白墙,缓缓地向我们眼前推进。而几个上海人大声地说,快看,一线潮,一线潮。原来,真的是一线潮来了!

潮水推进的速度越来越快!没有几秒的工夫,那潮水就翻滚着涌到了我的脚下,这天不是大潮,浪花比较平稳,但有点稍纵即逝的感觉,所以本来期待的激动也就很快消歇了。抬眼望去,原本向东而流的江水,早已经掉头向西而去。

虽然没有看到大潮壮观景色,但这大自然的万千气象,于此已经可见一斑。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