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游迹 > 详细内容
万里西行·再次震撼陶醉于云冈石窟精美佛教艺术
发布时间:2019/7/1  阅读次数:1169  字体大小: 【】 【】【

2018年10月8日上午,从大同市内鼓楼、四牌楼驱车前往饮誉世界的大同云冈石窟,再次震撼并陶醉于精美绝伦的佛教艺术精品中。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3º20’,北纬40º04’。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公元460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亦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由北魏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雕凿, 直到公元524年建成,前后计60多年。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494年迁都洛阳前。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第16至20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
礼佛大道,“恩泽普武周,慈航通法岸”。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神柱高8.73米,在两侧浓密的云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第一、二窟 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建于公元471-494年。据考证,第一、二窟辽代以前建为护国寺,为云岗十寺之一。窟内平面呈长方形,平顶。
一窟(石鼓洞)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中心塔柱塔据皆为仿木结构屋顶形。塔层的屋形檐额、瓦拢、斗拱等仿木建筑的雕刻,对北魏建筑的研究有实物依据。
第二窟(寒泉洞)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
洞窟壁面与窟顶相处刻一列伎乐侍女像,下面为一列禅定坐佛,窟的中部为大型龛坐佛,龛楣装饰华丽,下部为浮雕佛传故事和供养人行列。
第2窟向西,在岩石地面上遗存有一条交通参道,称之为“古道车辙”,现存车渠中心矩1.3米,车渠(石头壕)深0.16米,此车道在金代以前正是铁轱辘车的轨迹。
第三窟(灵岩寺洞)是云冈最大的洞窟,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但终未能完成。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构大阁,今仅存上方一排12个梁孔,说明当年的佛阁为面阔十一开间巨制。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两塔间凿二明窗,明窗之间为一庑殿形窟室。

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阿弥陀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其雕凿年代,目前有北魏、隋、唐及辽四说。

第四窟(塔庙窟)在第三窟西端,建于公元494-525年,为一门两窗。该窟未按计划完工。中心塔柱四面造像,均为一佛二菩萨。窟内四壁风化严重。

第5、6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公元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第5窟是孝文帝为其父献文帝拓跋弘开凿的。

第5、6窟前有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5窟(大佛洞),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
第5窟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
第6窟(释迦佛洞),窟平面近方形,是孝文帝为其刚刚去世的祖母冯太后开凿的“佛母塔洞”。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岗石窟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八窟是云冈最早的双窟,建于公元471-494年。窟具前后室,主室平面呈横长方形。窟内造像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东西文化在这里发生了最绚烂的撞击与交融。
第7窟(西来第一佛洞),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窟内北壁上层大龛正中为交脚弥勒,两侧倚坐胁侍菩萨

第8窟窟门西侧雕骑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五头六臂,颜若童子,卷发喜笑,手中或托举日月,或执弓箭,左下手当胸持斑鸠。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
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 9——13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5年后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
第9、10窟为一组双窟,前后室结构,汉式殿堂布局,窟门列楹柱,面各三间,柱雕千佛,柱基承以狮、象,蔚为壮观,第九窟窟门为仿中国传统庑殿式建筑,两侧对称布龛,中西合璧,具有浓重的装饰意味。窟内四壁分层布龛,造像题材多出自《法华经》。窟顶格状,格内雕团莲及飞天,八夜叉体魄健硕,力举万钧,单手承托横枋,后室北壁主像雕释迦,东西两壁各一胁侍菩萨。
第10窟前室北壁明窗与拱门之间,须弥山层峦叠嶂,山腰二龙交缠,山间有茂密的林木和竟奔的动物,外侧,阿修罗天单腿盘坐,多头多臂,手托日月。东西两壁各雕三间式屋形龛,龛内佛像面相慈和,菩萨神情恬静,阎浮树下,半跏坐思维菩萨,一手支颐,沉于四谛,窟门东西两侧金刚力士,头戴鸟羽冠,手持金刚杵,表情和善。后室立像为弥勒菩萨,东西两壁各一胁侍菩萨,南壁为表现释迦因施善教,降伏外道的因缘故事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