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游迹 > 详细内容
四川行·泸定桥上有所思
发布时间:2018/11/15  阅读次数:1495  字体大小: 【】 【】【

2017年12月28日傍晚,结束在大邑安仁的游览,直奔雅安过夜。从次日(12月29日)开始年底西康小环线之旅,第一站是蜚声天下的泸定县大渡河泸定桥。



说起大渡河,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难免要想到毛泽东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和那座飞架大渡河之上的铁索桥。不能否认,我们这一代人,对大渡河的初印象,正是来自那座历史痕迹深厚的泸定桥和发生在它身上的传奇故事。

泸定县城,是经G318国道(川藏线)前往藏区的必经之地,走在泸定的大街上,红军路,成武路这样的街道名称,立时勾起了人们对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
大门正面为三层式屋檐:第一层屋檐高居正中,屋脊正中塑着一个金黄色的葫芦,葫芦两侧各有一条金色盘龙,龙头高昂,呈二龙戏珠之势,最有意思的是,其屋脊两端不是常见的鸱吻,却是两只似凤非凤,形如山鸡的动物;第二层屋檐略低其下,檐侧彩绘有精美的装饰图案;第三层屋檐则与围墙檐头为一体。大门上方正中悬挂着的红色匾额上“泸定桥”三个金字,仍清康熙帝御笔所书,大门两侧挂对联一副,右手边写的是“飞身可夺天堑”,左手边写的是“健步定攀高峰”,则是当年胡耀邦所题。
桥头堡中光线昏暗,但却可以清晰的望见对岸的桥头堡和半山坡上的寺庙,更能清晰地望见那四道极具张力的铁索和弧形的桥面;桥头堡靠近桥口的地方,有两座石制桥台,桥台之上立着两根龙形铁柱,4根碗口粗的铁链便分别从左右石制桥台的上下穿过,发散着幽蓝色光泽的粗大铁索和那磨得光滑铮亮的石台,足以令人震撼。
这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用熟铁手工打造而成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便将13根铁链连为一个整体。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
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荥经、汉源、天全等县召开研讨会后,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挺符合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试探着迈步上桥,脚下的铁索桥,铁索上横铺着木板,横木板上再竖着铺设了两行木板,让人走在上面显得与走平路差不多,很实在,但行至桥的中央,便可以明显地感到,每每随着脚步的落下,脚下的桥面正在轻微地晃动;透过木板间的缝隙可以清楚地看到桥下白浪汹涌、奔腾不息的大渡河水,盯着看久了,再加上桥面的有规则的晃动,确实有点令人头晕眼花,遥想当年红军二十二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过铁索桥的情景,难免有诸多想法。

关于泸定桥当年发生的那场决定红军命运的战役,近年来出现不少质疑声音。其中外地网友多从常识角度献疑,认为国军不会笨到连用炸毁泸定桥来阻止红军前进的方法都想不到;而本地人则直言不讳地坦言正是当年刘文辉的默契放水,才给自己后来留下了倒戈投诚的后路。官方媒体也有很多解释说法,但总还感觉未能完全释疑。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