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答问》 周丕显
发起人:chpd1919  回复数:3  浏览数:18242  最后更新:2010/8/11 21:57:22 by linhan1998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0/8/8 21:25:37
chpd1919





角  色:版主
发 帖 数:271
注册时间:2010/2/23
读《书目答问》 周丕显
读《书目答问》
周丕显


张之洞《书目答问》,是我国目录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推荐性书目,问世后,受到士子的重视,产生过颇大的影响。

我国历史上的书目著作,以史志目录为主,有反映一代藏书之盛的《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也有反映一代著述之盛的《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待郑樵、马端临著作出,又有“总古今有无之书”的《通志·艺文略》和《文献通考·经籍考》。明清以降,私人藏书家增多,有藏书五万十万雄称海内的巨擘,如杨氏海源阁,陆氏皕宋楼等。而为数众多的则是藏书不过万被称谓“小藏书家”的。这些大小藏书家多有藏书目录刊行,仅有清一代不下数十百种之多。

历史上为数众多的书目中,推荐性书目,为数实少,可谓凤毛麟角。

敦煌文献内,被法国伯希和氏劫走的六千多卷中,我们发现P2721号《杂钞·书目》一卷,是为适应唐代农村和城市中下层知识分子科举考试而编写的一种推荐性书目,开列二十五种书。《元史·程端学传》中,说到程氏著有《读书工程》,是满足生徒从十五岁起习经,读史,学文、本末俱得的需要产生的推荐性书目。而晚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则是规模大、流传广、影响深,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的一部推荐性书目。现就阅读所得,试说如下。







张之洞为晚清著名学者,且多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光绪元年(1875年)任四川学政,在此之前,还曾任浙江乡试副考官。他对当时生童学习情况知之甚深,看出封建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因此,他反对“帖括之学”,提出多读经史,和经世致用之书。他说:“经学、小学、舆地、推步、算术、经济、诗、古文辞,皆学也。”

《书目答问》一书,就是他任四川学政时,回答诸生“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而编撰的。

《书目答问》是一部在体例上有创见的目录书。它的部类,在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又增加了“丛书”和“别录”两部。这两部之增加,应顺学术潮流之发展,十分必要。丛书,在近代学术中日趋重要;丛书目录,在近代目录学中亦日趋重要。张之洞认识到“丛书最便学者,为其一部之中,可该群籍,嵬残存佚,为功尤钜”。丛书之起,始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俞鼎孙俞经合编的《儒学警悟》。此后,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有左圭的《百川学海》。至明代,丛书渐多,包罗四部的巨编有《汉魏丛书》、《唐宋丛书》、《格致丛书》《宝颜堂秘籍》等。同时,《子汇》、《二十子》、《古今逸史》、《五朝小说》等专门性质的丛书,也不断出现,而第一部郡邑丛书《盐邑志林》,也在天启年间刊行。到清代,特别是中叶以后,有些藏书家受张之洞《劝刻书说》的影响,刊刻丛书的风气,达到了全盛时期。有综合性的大型丛书,如《学津讨源》、《知不足斋丛书》等。至于专门性质的丛书,更是繁富多样,经学有《通志堂经解》、《十三经注疏》、《古经解汇函》、《经苑》;小学有《音学五书》、《小学汇函》、《许学丛书》、《栋亭五种》;史学有《二十四史》、《史学丛书》、《荆驼逸史》;地理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问影楼舆地丛书》、《蓬莱轩地学丛书》;金石有《金石丛书》、《观古堂书目丛刻》;子家有《二十二子》、《百子全书》、《正谊堂丛书》;医学有《医学丛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算经有《勿庵历算全书》、《算经十书》、《则古昔斋算学》;诗文有《汉魏百三名家集》、《宋人集四编》;专收诗的有《唐诗百名家集》、《南宋六十名家集》;专收文的有《乾坤正气集》、《中州名贤集》;专收词的有《六十家词》、《四印斋所刻词》、《词学丛书》、《疆村丛书》;专收曲的有《元曲选》、《六十种曲》、《奢靡他室曲丛》;专收小说的则有  《稗海》等,可谓各种学问皆有丛书。

丛书的出现,尤其是专业性丛书的大量出现,受到学术界极大的重视,为学术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

张之洞《书目答问》于四部之外,列“丛书”一目,应当说是有远见有目光的。

“别录”一目,专列初学读本,便读者由浅入深,渐识途径。下设“群书读本”、“考订初学各书”、“词章初学各书”、“童蒙幼学各书”等四小目,列书并不甚多。“群书读本”列二十四种,“童蒙幼学各书”仅列五种,但选择精当,具有更强的推荐性。

《书目答问》附有《国朝著述家姓名总目》,将清代学人,按其学术成就和特点,以经学家、史学家、理学家、小学家、金石学家、校勘学家等;分为十四类,凡七百多人次,除去重复,实为五百余人。唯去取是非之间,仍有可议,如经学家无姚际恒、夏炘、丁晏等;史学家无计六奇、施国祁、汪辉祖等;张澍不入小学家等。但仍不失为了解清代学术之大概之重要文献。

从《书目答问》体例看,可以说是一部有创见的目录书。







《书目答问》在著录图书方面,可谓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乾隆中期以后的学术成果。清代学术,以考据为中心,考据的范围,由证经、补史、校文,直到各个方面。清代考据之学,实起于明末清初之顾炎武,由于清初政治、社会原因,清代前叶考据之风大盛。《四库全书总目》反映了乾隆中期以前清代考据成果。嘉庆及嘉庆以后,考据之学虽没乾隆时代那样精博,而其特点是更加缜密、分工更细、对问题研究更加专门化,而这些成果反映在《书目答问》里。

《书目答问》著录图书约二千二百余种,约当《四库全书总目》包括存目在内的五分之一左右。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略例》上说:“此编收录,其原书为修四库时所未有者十之三、四;四库虽有其书,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八。”这就是说《书目答问》所收,和《四库全书总目》相同的书,大约一千六百种左右,约当《四库全书总目》包括存目在内的七分之一。不过这七分之一,均是乾隆中期以后新出的校本和注本。《四库全书总目》未收的书,约六百种左右,均为《四库全书》编成后所出的新书。

《书目答问》收录之书,不像《四库全书总目》那样持“门户”之见。在经部和子部里反映较为明显,只要是有成就的学术著作,汉宋兼采;在宋学里,也能做到程朱、陆王兼采。如收录吴鼎《东莞学案》,由陆王之说,并收唐鉴《国朝学案小识》和张伯行《正谊堂全书》,而两书皆张程朱之学。张之洞在有些书籍的收录上,颇具发展观点,对涉及外国的著作和有关科学方面的书,着重于新的成就,不拘泥于死守旧学方面,如“史部·地理类·外纪之属”小注说“古略今详者,录今人书”;“子部·天文算法类”,小注说“推步须凭实测,地理须凭目验,此两家之书,皆今胜于古”;“子部·天文算法家”小注说“算学以步天极工,以制器为实用,性与此近者能加研究,极有益于经济之学。”

《书目答问》将《四库全书总目》所未收,反映乾嘉学派后期研究更专门化的成果,正史方面如候康《后汉书补注》、《三国志补注》,钱仪吉《补晋书兵志》,刘文淇刘毓崧父子《旧唐书校勘记》,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舆地方面如洪颐煊《汉志·水道疏证》,陈沣《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徐松《西域水道记》等均有反映。

《书目答问》列“丛书”一目,计收一〇八种丛书,其内综合性丛书五十七种,自著丛书五十一种。这个丛书目录选择相当精僻,每一部丛书均有特点。明何镗《汉魏丛书》,所收为古今逸史、稗官野史;明毛晋《津逮秘书》,多为宋元人著作,偏重掌故逸事;清毕沅《经训堂丛书》,是研究西北地理的一部著名丛书,清代对《山海经》、《晋太康三年地记》、《长安志》等几部重要的西北地理研究成果,均反映在这部丛书里。清张澍《二酉堂丛书》,收唐以前甘肃人著作和甘肃古地理辑佚本,是地方史研究中很有影响的一部丛书。清孙冯翼《问经堂丛书》,以收两汉学术为主。清卢文弨《抱经堂丛书》,黄丕烈《士礼居丛书》,所收以版本选择和校勘成果为主。

这样的丛书目录,对当时“学问不出里巷”的士子来说。其可谓开辟了新的学术天地!

《书目答问》在著录上,除注明作者姓名、版本出处、卷数异同外,并择重要书籍加简单按语。这些按语对指示阅读门径极有价值。经部小学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下注:甚便初学;经部尔雅之属,有郝懿行《尔雅义疏》和邵晋涵《尔雅正义》两书,于《尔雅义疏》下注:郝胜于邵;史部传记类:习凿《襄阳耆旧记》下注:有脱误;李元度《国朝先王事略》下注:初学便于检阅;史部古史类著录毕沅《山海经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两者,于郝著下注:丛书多有,吴本最善;史部别史类有《顺宗实录》,此书于《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后,不见著录,疑为亡佚,张之洞下注:在《全唐文》内,《海山仙馆丛书》亦收。

这些按语不仅有阅读指导之功用,亦可看出张之洞阅读之精博。







《书目答问》是光绪初后的书,原书脱漏错误,在所难免。辛亥革命后,《书目答问》作为封建时代初学者推荐书目,已不敷应用了。本世纪三十年代,有目录学家范希曾采用补正的办法,编撰《书目答问补正》一书,在不变动原书体例的基础上,补收一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绝大部分是《书目答问》成书后所刊之新书;还纠正了原书的一些错误,包括书名之误、作者之误、卷数之误、版本之误,甚至内容之误。

补收的书,为《书目答问》问世后,所出之新书,直到一九三〇年,清末著述家从俞樾、周寿昌、皮锡瑞、王先谦、李慈铭、陆心源、杨守敬、李文田、叶昌炽、孙诏让,直到章炳麟、刘师培等人整理和研究的成果,史部方面有杨守敬《汉书·地理志补校》、《汉书二十四家古注辑存》,陆心源《宋史翼》,瞿方梅《史记三家注补正》,崔适《史记新探》,梁章钜《三国志傍证》等,这一类对二十四史研究的书,,大部分收在《广雅书局丛书》里。子部方面补收的书,主要是对《老子》、《管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等的新校本和新注本。

对补入的书,版本提供极为详尽,史部编年类原著录陈鹤《明纪》六十卷,苏州书局版,范希曾另补夏燮《明通鉴》九十卷,同治十二年宜黄刻本;谈迁《国榷》一百卷,南京龙蟠里图书馆吴兴南浔镇嘉业堂并有钞本。

但范氏补正有一颇大疏漏,影响补正质量。《书目答问》自光绪二年(1876年)初刻后,光绪五年(1879年)又有张氏门生王秉恩贵阳刻本。贵阳本与原刻本颇有异同,原刻本所据原稿系方襄门人分录展转抄写。多人过手,有卷第颠倒者,有版本漏脱者,有名氏者等错误,而贵阳本多有勘正。范氏未见贵阳本,仍以光绪二年原刻本为底而据以补正。贵阳本刊刻后,又有据此而翻印者,范氏似又未得见。

凡原刻版本缺,贵阳本已增,而“补正”尚缺者,凡经部有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陆陇其《读礼志疑》等十三种;史部有齐如南《历代帝王年表》、吴荣光《吾学录初编》等七种;子部有《明夷待访录》、《日知录集释》等十一种;集部有《江文通集》、《荆川集》等六种。原刻误入版本,贵阳本已删,“补正”尚仍之者有戴侗《六书故》、黄宗宪《明夷待访录》和《西昆酬唱集》等三种。贵阳本尚有姓名之更正,包括书籍作者之误和清代著述诸家姓名总目之误,书籍作者之误,“补正”已有改正,而“诸家姓名”之误,“补正”不置一词!

综观范氏所补。虽尚有不足,然小疵终不能掩大醇;所补大多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如果不是明于典籍,善于斟酌损益,吸取学术界的定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范氏“补正”实有功于《书目答问》,范氏可谓《书目答问》之功臣!

《书目答问》在类目体例、收录范围、著录内容方面,确有较多优点,但张之洞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较深,收录的取去是站在封建官方立场,对私人藏书目录也未能充分利用,而且它是一部讲举业的目录书,今天看来更有其局限性。清代文网虽严,但咸丰以后,禁纲已弛,晚清私家目录已有著录的书,张之洞讳莫如深,不予著录,如史部不收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集部不收崔述《读风偶识》等。在部类上,于清代著述诸家姓名总目内,把清人别集分为理学家集、考订家集,设立宗派古文家集、桐城派古文家集、阳湖派古文家集、骈体文家集、诗家集、词家集等八类,不仅过于琐细,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在版本选择方面,优点是不追求宋元古本,嗜古好僻,所举版本以当时习见为主;不足是各善本多阙略,许多有原刻的书,只举丛书本。

《书目答问》于古典学术之研究,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是因收录多为重要书籍,版本录访亦较易便,读者可按图索骥,循序渐进,当有收益。



原载:《图书与情报》1990年第4期

2010/8/10 16:56:36
lily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68
注册时间:2010/2/25


2010/8/10 16:57:18
lily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68
注册时间:2010/2/25
《书目答问》初刊于光绪二年(1876),原书脱漏、错误在所难免。又由于新的著作和重印的古籍不断问世,时间愈久,愈觉《答问》的不足,因而后来就有了范希曾撰写的《书目答问补正》。《补正》对《书目答问》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纠正了《书目答问》原来的错误;其次是补原书漏记的版本,也补光绪二年以后补刊的版本。再次,补收了一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绝大部分是后出书籍,直到1930年止。《补正》补录图书计一千二百种左右,初印于1931年。

2010/8/11 21:56:56
linhan1998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365
注册时间:2010/2/24
TO楼上:
    精典回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