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社会思想(提纲)——徐姗
发起人:xushan  回复数:4  浏览数:7136  最后更新:2010/5/27 12:01:19 by linhan1998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0/5/26 21:52:38
xushan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6
注册时间:2010/4/7
文学与社会思想(提纲)——徐姗
文学与社会思想


理学对文学的影响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理学家的文学观念对文学的影响,比如“作文害道”、“作诗妨事”等等。重道轻文的观念影响了文学作品的质量,贵理学而贱诗,诗歌成了刘克庄批评的“语录讲义之押韵者”,乏味枯燥。对这一层消极的影响,以往已经有了很多论述。另一层是理学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渗透,尤其是理学精神向诗学的渗透。这是理学思想更深层次的影响,更加值得关注和研究。理学精神向文学的渗透,从宋代就已经开始了。宋诗平淡的风格追求,注重理趣的文学思想,都和理学的中和静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理学全面深刻地影响文学则是在元代。元代诗歌,由于“反宋归唐”的追求,前人多注意它对宋诗的反拨,看到元人对宋人重才学重议论的反对(如戴良说:“宋诗主议论,则去风雅远矣”。)。既然宋诗尚理是受了理学的影响,那么反对宋诗的元诗似乎应该是摒除理学影响的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么简单。理学对元诗的影响,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时代背景:理学的“流而为文”
理学在元代被定为官学,程、朱著作被定为科举程式,相应地也就强调经术为先,词章次之。但并不能简单地据此推断独尊理学对文学的影响是消极的,因为元代的一个特点是理学家的文人化,亦即理学的文学化。清人黄百家评价金华之学说:“金华之学,自白云(即许谦)一辈而下,多流而为文人。”金华一脉被认为是朱学正宗,然而其后学如宋濂、戴良,都“流而为文”,以文学而显于世。元代的其他学派如:许衡之学,弟子姚燧以古文知名;静修之学,刘因自己就是大诗人;草庐之学,吴澄的弟子虞集为有元一代文宗。可见元代理学的文学化并不仅限于一家一派,而是整个社会思想的发展趋势。与之相应的,不同于宋代文道分离的观点,元人更强调文道合一,也就是理学与文章合一。元初刘将孙说:“以欧、苏之发越,造伊、洛之精微”。元末戴良也说:“摛辞则拟诸汉唐,说理则本诸宋代”。《元史》不列文苑传,不分经艺文章,也是元人强调文道合一的反映。文道合一的观念影响了文学创作,主要体现在散文,当也包括诗歌。只不过对诗歌的影响并不向宋诗那样,体现在具体词句的议论和说理,而更体现在诗歌风格追求上。

二 理学思想与诗歌风格
理学家的理想人格是所谓“圣贤气象”,一种雍容平和的气质。比如《论语•述而》中形容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黄庭坚形容周敦颐“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程颢的弟子赞美他给人“如坐春风”的感觉。这样的描述本身就充满了审美情趣,描述的对象由人格迁移向诗歌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元代诗歌平易正大的风格,与理学思想的雍容平和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应该注意到,理学的“圣贤气象”并不是一味和缓,而是和颜悦色中自有威严在,这种气质使人由亲近而尊敬,而绝非由亲狎至亵玩,既不是甜滑俗熟,也不是徒有其表。宋代理学家的诗论可以侧面见得这一点,如朱熹之论李白:“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底。如首篇‘大雅久不作’,多少和缓!”又论陶潜:“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朱熹对这样的风格是推崇的。这样的理学思想也影响了元代文学。实际上元诗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平易的风格,而是平中见奇的意蕴。如元代理学家黄溍所说的:“精切整暇,如清江漫流,一碧千里,而鱼龙光怪,隐而不常,莫可得测也。”元中期诗人(如元诗四大家)那种雍容堂皇的作品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境界,虽然不免有眼高手低的毛病,他们的创作没能完美体现出这种追求。

三 理学命题向诗学命题的转化
理学命题向诗学命题的转化,既有同一词语的借用,也有理学思想在诗论中的应用。就这两方面各举一例来说明。
1 鸢飞鱼跃。《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礼记•中庸》引用了这两句,说:“言其上下察也”。于是“鸢飞鱼跃”成为了理学家常谈的话题,也向诗学领域延伸。在理学家看来,“鸢飞鱼跃”是“活泼泼底”,诗歌应该使人感受到一种天然自在的生意盎然,并使人由此领悟到某种更玄妙的道理。元初刘壎《隐居通议》评价陆九渊的文章:“但他人当此境界,惟供风云月露之姿;先生则内外齐观,即鸢飞鱼跃之妙矣。”诗文能否具有鸢飞鱼跃之妙,关键在于能否“内外齐观”,亦即不能徒有风云月露般的形式,还要使读者通过对自然的淡雅描绘有所感悟,诗歌应该在不失去词章之美的同时蕴含更深的哲理。

2理一分殊。“理一分殊”的概念是程颐解释张载《西铭》时总结的。针对《西铭》的“民胞物与”精神是不是会流于墨氏兼爱的问题,程颐答曰“《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叶采解《近思录》:“《西铭》以天地为父母,万物为同体,是理一也。然而贵贱、亲疏、上下,各有品节之宜,是分殊也。” “理一分殊”的意思是,宇宙间有一最高的“理”,而万物各自的“理”都是这个最高的“理”的体现。在元代理学家的文论中我们看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如黄溍的《唐子华诗集序》说:“若夫天机之精,而造乎自得之妙者,其应也无方,其用也不穷,如泉之有源,不择地而皆可出,岂一艺所得而名欤?”唐子华即唐棣,元代画家。黄溍为其诗集作序,“恐时人有爱子华之画而未知爱其诗者”,故论及诗画关系及艺术精神。在黄溍看来,诗画都是具体的“艺”,各种艺总汇而成的精神则是“天机之精”,是形而上的“道”,也就是“理一分殊”的理。把握了这个“一”,就掌握了各种具体的“艺”之精髓。黄溍认为不论画家或诗人,都应该也能够以他所掌握的艺术表达出那“天机之精”的理,甚至评价说“易其事而为之,则老聃、列御寇之徒矣”。直将艺术家视为哲学家。这样的论述跳出了传统诗画关系中“形”、“声”的框子,从哲学高度讨论艺术,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2010/5/26 22:32:08
lily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68
注册时间:2010/2/25

2010/5/26 23:04:59
shan-zhi-nan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50
注册时间:2010/3/2
徐珊的发言总是紧贴元代!以后遇到元代的问题就找你了!

2010/5/27 0:14:51
wlim88com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54
注册时间:2010/2/23

2010/5/27 12:01:21
linhan1998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365
注册时间:20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