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文学的影响(陈少敏) | |
![]() |
发起人:yilvguyanxi 回复数:8 浏览数:13142 最后更新:2010/5/29 22:26:39 by wangyan |
发表新帖 | 帖子排序: |
yilvguyanxi 发表于 2010/5/25 21:53:50
|
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文学的影响(陈少敏) 提起“理学”,我们想到的可能是程颢那句千载之下仍能激起民愤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可能是那一座座被血泪洗刷得斑驳而又凄凉的贞节牌坊;也可能是鲁迅先生翻开历史书页看到的满眼“吃人”二字。的确,以程朱为中心的宋明理学留给后世的印象就如同洪水猛兽、魑魅魍魉,因其数百年统治期间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祸害而使我们只记住了它对人性荼毒的一面,而完全忽视了它在其它方面的影响或者特点。 |
lijunchao 发表于 2010/5/25 23:22:30
|
写得很好 拜读了……
|
yilvguyanxi 发表于 2010/5/26 9:59:08
|
这话是真的假的啊?
![]() |
babyblue 发表于 2010/5/26 10:04:37
|
有重点,层次还是蛮清楚的~~
|
jiangyuxue 发表于 2010/5/26 13:47:10
|
看了好多书啊呵呵
|
liujing 发表于 2010/5/26 21:56:06
|
拜读,条理清晰
![]() |
guoqiuju92 发表于 2010/5/27 22:39:41
|
我觉得理学与词的关系可以说的再细些。
|
xiaohe2120091199 发表于 2010/5/29 0:45:18
|
《全宋词》共录朱熹词18首,刘子翚词4首,真德秀词1首,魏了翁词80首。宋诗学问化、理学化的风气很盛,但这一倾向对词风的影响则不太明显,这与词人在文体上严判诗词的殄域,认为词宜言情,与说理论学无涉有关。再者,理学家讲正心诚意之学,在理论上也鄙视“侧艳”之词,认为词与诗在问题价值上有高下之别,理学家大可在诗中自由地谈论学问性理,而不必将一些重要的命题写进词里,加之词作较少,影响不广,学问化的倾向亦难以形成一定的气候。另一方面,宋人在理学思想的高压下,冀望用词来填补个体的情感生活空间,以获得心里的些许平衡,也不愿在词里正襟危坐谈学论理。钱钟书先生曾说:“宋代五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惹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宋人在恋爱生活里的悲欢离合不反映在他们的诗里,而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词里。”可见宋人对词题的复杂态度。
|
wangyan 发表于 2010/5/29 22:26:41
|
上课听过了,这里再重温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