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文学文化的关系——09硕詹凌菲 | |
![]() |
发起人:zhanlingfei 回复数:5 浏览数:6958 最后更新:2010/5/27 22:46:36 by guoqiuju92 |
发表新帖 | 帖子排序: |
zhanlingfei 发表于 2010/5/12 23:42:27
|
道教与文学文化的关系——09硕詹凌菲 上次读书会我的发言就道教谈了一些,我今天就简单谈两个问题,或者说是我国传统文学文化上的两个现象。
第一,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一点很有意思,那就是唐宋以来,随着儒释道三教合一趋势的加强,在民间流传的儒释道三教,并不像士大夫阶层中流传的那样泾渭分明,而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概括的说,形成了以伦理纲常(也就是儒家性理)为核心,通过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道教的鬼神惩戒、寿夭伤病、善恶感应,形成了恪守礼法,顺从怯懦,祈求平安,畏惧灾祸的文化意识。这种混融现象,到了明清两代更加突出。 比如,《红楼梦》里,道士和和尚通常是搅不清的。比如说全书的一个引子就是“一僧一道”,第二十九回中张道士向贾母请安时,竟“哈哈笑道:无量寿佛”,而十三回记载给秦可卿出殡,既有一班和尚,又有一班道士,榜上还大书: ……四大部洲至中之地奉天承运太平之国总理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正堂万虚,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录司正堂叶生,敬谨修斋,朝天扣佛。 在这里佛道两教和平共处,井水不犯河水。 又比如,《西游记》里,我们都知道师徒四人历经艰险去西天取经,见到了佛祖。可是,故事的另一条线索是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等神仙构成的神仙谱系,而且这条线索比取西经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更深入人心。唐宋以来,道教的神谱一直不断扩充。与“道”相应的最开始是老子(老君),后来是元始天尊,再后来分身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到后来“玉皇大帝”被塑造出来,他住在凌霄殿,手下有文武百官,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太白金星都是他的大臣,他具有道教最高神祗的功能。而佛教相对应的最高神祗则是如来佛,观音菩萨是如来佛的弟子,在小说中出现也十分频繁。而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有的来自佛的考验,有的来自天宫的考验,同时并存。可见,在这里,佛道而家也达成了和谐共生的效果。 这种混融的效果也造成了我国民间社会信仰不清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目的是第一义的,只要目的应验了,无所谓应验的原因是什么。比如驱邪治病,一求观音二求老君,三求城隍四求阎罗,求到谁算谁,无论谁治好了病都行;又比如求签,既可以求观音,也可以求关帝、太乙真仙、文书菩萨等等,无论是谁,只要能应验就行。 第二,道教对文学的影响,前人有很多论述了,对诗歌、词曲、小说等等,具体可以参见孙昌武先生的《道教与唐代文学》,葛兆光先生的《想象力的世界》等。在我做本科毕业论文时,选的题目是唐代裴铏《传奇》集里的一篇《郑德璘》传,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曲折离奇的爱情的故事,本应阴阳相隔的男女主人公在府君的帮助下终结连理。当时在梳理流变时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这篇传奇在元代被收入了一个叫赵道一的道士编的《历代真仙体道通鉴》,而故事的女主人公被归为得道女仙。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比较复杂,很难说道教和文学之间谁影响谁。 首先,道教是一个开阔的体系,它教义的不确定性使得能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都一股脑装进去,又以宗教的形式整理出来,从广义上说也可以算是一种文学创作。因此赵道一在编纂《历代真仙体道通鉴》时直接移用唐传奇中的作品,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次,另一方面,道教整理过的神话传说往往以“散文”形式来叙述,用“小说”的语言来装饰,因此道教传说也很容易就被文学挪用。《传奇》的作者裴铏是官吏兼道教徒,虽然我们现在在故事中没有看出神仙道化的痕迹,但也许赵道一正是由于裴铏的道教徒身份而将其作品中的主人公附会为神仙。 但实际,道教和文学相互之间的关系仍不仅仅如此,相信还有更多领域有待开发。 参考书目 李泽厚《新编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2008 任继愈主编,卿希泰、唐大潮著《道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许地山《道教史》,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6 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葛兆光《想象力的世界》,现代出版社 1990 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
zhanlingfei 发表于 2010/5/12 23:44:15
|
自己坐沙发,唉,为什么每次我看到的都是微观的问题呢。。。
|
lijunchao 发表于 2010/5/12 23:58:43
|
微观中见宏观 呵呵
|
liujing 发表于 2010/5/13 0:07:23
|
啊,宏观世界不正是由微观分子组成的吗,哈哈,坐板凳观看道教的微观学术最新研究。
|
babyblue 发表于 2010/5/26 10:07:28
|
有意思
|
guoqiuju92 发表于 2010/5/27 22:46:38
|
我读红楼梦的时候只看情节都没有注意到这些。惭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