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读书会发言提纲:简论学术与思想的关系(张袁月)
发起人:zhangyuanyue  回复数:0  浏览数:2985  最后更新:2010/4/28 15:47:02 by zhangyuanyue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zhangyuanyue 发表于 2010/4/28 15:46:59
4月28日读书会发言提纲:简论学术与思想的关系(张袁月)

一、学术与思想的定义

学术:有系统而较专门的学问。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简单来说学术是知识层面,思想是精神活动层面。
学术与思想的区别在于1、系统性。2、原创性。
   
    学界观点:
邓晓芒:思想与学术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学术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思想没有学术也是不可能深入的”。(《思想中的学术与学术性的思想》,《学术月刊》,2001年第10期。)
葛兆光:“我相信学术与思想有一定的分别,特别是学术史与思想史有不同的分野,……但是,必须说明我并不相信离开知识性的学术,思想可以独立存在,也不相信没有思想,而学术可以确立知识的秩序。”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25—26页)
熊铁基:一般的学术,主要是指学术思想史,讲学术史,也就是讲学术思想史,学术的核心应该是思想。


二、阶段
1、先秦:有思想无学术。思想主张不同,却又共同的思想追求——道。并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学术活动。《论语》。《庄子•天下》。
2、两汉:学术从思想中脱胎。经学的兴起与繁荣。学术与思想从浑沌的合一中开始分离,分成两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共同的思想倾向,即借用学术来表达思想,只是重心不同。我注六经重心在学术,但即使是训诂,对语言词语的选用也在无意中表达着作者的思想。如《春秋》述而不作,本身无发挥,但隐含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六经注我则重心在思想,但思想的表达并非天马行空,而往往依托于对经典的阐释,这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学术活动。
3、唐宋到明清:汉学宋学,考据义理。中国很少有西方那样的纯思辨的哲学思想,而往往都借助于对经典的再阐释,因此,中国古代的学术和思想,虽然有分离的趋势,但从未真正完全分为两种事物。因此,我们发现,讲学术史往往也就是在讲思想史,很少有从纯学术角度来分析古代先哲典籍的学术史著作。
4、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科学的传入,对建立学科体系的需求使中国的学术和思想开始分道扬镳。学术成为一种工具,各种理论被引入来分析作品,然而其中有自己原创性思想的呢?恐怕寥寥无几。尤其是六七年代,意识形态下的学术更将思想排斥在外,诸如关于“海瑞的阶级立场”的讨论,看起来似乎是学术活动繁荣的表现,实际上却是思想的异化,已经不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了。因此,可以将八十年代以前的时期看作“思想〉学术”的时代。
5、进入九十年代后,学术和思想的关系似乎发生了逆反,成为学术〉思想的时代。这段时期的学术活动非常兴盛,出现了很多学问家,但似乎再也没有出现过思想家。学术被纯化了,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职业性的事物,而不是表达思想火花的载体。尤其是对学术规范的推行,一方面促进了学术活动的有序和规整,另一方面却也阻碍了思想的流通。真正的思想大家哪会讲究所谓的规范呢?思想之所以成为思想,就在于它的无框架无限制,而现在,学术规范可能造就一大批看起来非常规矩严正的学术论文,但思想的含量就微乎其微了。

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借用来说明学术和思想的关系,就是:如果只有学术而没有思想,就会沉迷在制造工整的学术垃圾中。如果只有思想而无学术,思想只在脑中而不付诸于笔端,也会沦为空想,徒增倦怠。不过,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取其一的话,而是宁要思想吧。因为在我看来,有无思想之学术,这样经常培养伪学者。有无学术之思想,这样往往造就真大师。虽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大师,但是,虽不能往,心向往之。

三、举例
汉代经学。公羊传。春秋繁露。诗无达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