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作业
发起人:周蕾  回复数:0  浏览数:5984  最后更新:2019/10/21 17:22:48 by rainning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周蕾 发表于 2019/10/21 21:35:15
经部作业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比较研究


  本文主要比较研究《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部类书中经部的脉络变化,总观其演变规律。《汉书·艺文志》是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类书。《隋书·经籍志》是唐代魏徵等撰的目录类书,是继《汉书·艺文志》后的重要图书目录书籍。《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时,编纂者对录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和没有录入的书籍,都为其编写内容提要且分类编排,最后汇总成书,即《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三部目录书能够向我们呈现中国古代图书目录的基本变化发展面貌,通过比较研究该三部目录书中经部的演化脉络,来为探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变迁夯实基础。


                                                《艺文志》《经籍志》《总目》经部整体比较

  为方便直观理解,现将三部目录书中经部的各类列出:

汉书·艺文志(六艺) 总论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孝经  小学  论语

隋书·经籍志(经部) 总论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孝经  小学  论语  纬谶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论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孝经  小学  四书  五经总义

注①《汉书·艺文志》无经、史、子、集分类,将六艺中加入了论语,孝经,小学,扩充为九种。②《隋书·经籍志》与《四库全书总目》按照经、史、子、集分类。③表格中的总论代指序,总论,小论。

  在探究三部目录书中经部的演变前,首先要明确经部指的是什么。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图书分类方法,又称四部,其最初的面貌是甲乙丙丁四 部,甲部录经书,乙部录子书,丙部录史书,丁部录诗赋,后来经过演变,到《隋书·经籍志》时大致定型,并被后世一直沿用。而《汉书·艺文志》创作之时并无四部分类法,其主要沿用的是刘歆《七略》分类法,即辑略、六艺、诸子、诗赋、数术、方技、兵书。因此《汉书·艺文志》并无经部,现今我们所称的《汉书·艺文志》经部,是今人用四部划分法辑出的,也就是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和班固补增的孝经,论语,小学,共九种,组成经部。从表格中可以直观地看出,《隋书·经籍志》的经部比《汉书·艺文志》增加了纬谶类,正如《经籍志》中所说的,其经部又可成为六艺经纬。《四库全书总目》的经部较前两者看,除了增加五经总义类外,还设立了四书类,将论语归入其中。大致的变化规律表格中已呈现,具体的细微变化则需要深入解析。


                                              《艺文志》与《经籍志》、《四库总目》经部具体比较


  1,皆有总论、小论。《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都有经部总论,论述了六艺对于人的修养和社会发展的意义,《艺文志》在总论中阐释了将六艺补为九种的社会学术背景,《经籍志》则论述了汉及晋代以来雅正质文流于浮华放诞,增加纬谶之学,合为十种的源流。另外,《汉书·艺文志》总论中统计经部书籍总为“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隋书·经籍志》中统计为“凡六艺经纬六百二十七部,五千三百七十一卷。”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学术发展的大概面貌。其次,三部目录书在每一类之后都有小论,论述其源流发展,如《经籍志》在条列《书》类典籍之后,论述了《书》之起源、散佚以及今古文尚书的划分。《艺文志》在《诗》类之后论述了何为诗,诗在古代的价值以及自孔子删诗到出现鲁、齐、韩三家诗再到毛诗的发展脉络。《四库全书总目》则叙述更为详细,考其源流,述其发展,亦或用案语陈述其归纳依据。

  2,易类。《艺文志》载易13家,294篇。《经籍志》载易96部,551卷。《总目》载易类370部,2371卷。另《艺文志》中易类收有“杂灾异三十五篇”“神谕五篇,图一”,正如班固在小论中所说的,将能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占卜皆录入易类。而《经籍志》易类中的书目收录主要与《周易》一书相关,将神谕,灾异,河图等录入到新增的纬谶类中。思索其因,概是受晋代玄学发展的影响。《总目》认为易之成书,是通过推演天道,来成人事,所以其收录原则是“以因象立教者为宗,而其它易外别传者亦兼收以尽其变”。《总目》易类中录入了“河洛真传一卷”“河洛定议赞一卷”等,将《经籍志》中的纬谶类归入易类,概因纬谶之学与易学本就渊源相关,随着学术史的发展,纬谶之学渐衰,不足以单列成类,故归入易。由此,易类的演变过程就较为明显了。

  3,书类。《艺文志》载书类为9家,412篇。《经籍志》载32部,247卷。《总目》载为78部,430卷。《汉书·艺文志》书类中列“议奏四十二篇”,礼类中同列“议奏三十八篇”,将议奏类分列于同一书中不同类部,主要是由于奏议文的多样化属性,其既能展现天子诸侯士大夫的朝堂仪制,另一方面也是君子言论的记录。《经籍志》经部中的书类则主要是关于《尚书》的演变版本录入。相较于《经籍志》,《总目》中对于《禹贡》《洪范》两篇的释义、考证增多。

  4,诗类。《艺文志》载6家416卷,《经籍志》载39部,442卷,《总目》载84部,913卷。《艺文志》中“雅歌诗四篇”入《乐》类,而不入《诗》类,概因其歌韵特色多于诗美,且《诗》类列诗全部为《诗经》各版本。

  5,礼类。《汉书·艺文志》载“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中载其为42部,142卷。《艺文志》《经籍志》礼类中录入中庸,而在《总目》经部中,中庸被归入新增的四书类,与《论语》《大学》《孟子》并列。相较于《经籍志》,《总目》把礼类细分为六目,即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总目》指出周礼在古时的称谓为周官,这样就可以解释《汉书·艺文志》中无《周礼》的录入,大多为周官和礼古经的收录。因此《隋书·经籍志》礼类中收录的“周官礼十二卷”“周官礼义疏四卷”“周官分职四卷”等便有歧义,需要重新考辨。另,公私仪注在《经籍志》中被录入礼类,但在《总目》礼类中事关朝廷国典的仪注被移入史部的政书类中,私家仪注则被汇编成杂礼一类,划分更为细致谨慎。

  6,乐类。《汉书·艺文志》载其乐6家,165篇,《隋书·经籍志》载其为42部,142卷,《总目》载42部,291卷。《艺文志》将《乐记》二十三篇录入乐类,而《经籍志》礼类中的《大戴记》和《小戴记》便是融合了《乐记》二十三篇、《名堂阴阳记》等整理成的。所以《乐记》在《艺文志》中被录入乐,而在《经籍志》中被录入礼。这大概是因为“礼乐”渊源深厚的缘故,古代的乐本身就是礼制的一种载体。《总目》认为乐之所以能入经,是因其能感神人,通天地,有大用,所以其不与艺术同科。因而《总目》中所列的乐类书目皆为辨律吕,明雅乐的,其讴歌之声与管弦之韵均移入杂艺中。

  7,春秋类。《汉书·艺文志》列《春秋》32家,948篇。其中较为值得注意的是将“太古以来年纪两篇”“汉大年纪五篇”“太史公百三十篇”“国语二十一篇”等史类划入《春秋》中。这是因为《艺文志》不按经史子集列部,没有单列的史部,所以全部归入春秋类,但其中初现了文史相区别的思想雏形。另“议奏三十九篇”“奏事二十篇”也划入《春秋》,根据上文《书》《礼》中的阐释可知,奏议被同时列入《书》《礼》《春秋》三类中。究其原因,则在于奏议文的特点,其既为记言又涉记事,所以记言入《书》记事入《春秋》。奏议文又属朝堂话语,君臣礼仪体制显现其中,所以也将其列入《礼》。《隋书·经籍志》中列《春秋》97部,983卷。相较于《汉书·艺文志》,增加了各版本的义注、集解、释训、释例等。《总目》载其为118部,1576卷。

  8,论语。《汉书·艺文志》中列论语12家,229篇。《隋书·经籍志》中列论语73部,781卷,增加了对论语的集解、集注、义疏、杂问、释疑等。《总目》无论语类,另设四书类,将论语类纳入其中。据《总目》的四书类总论,《明史·艺文志》中已将四书别立为一门,《总目》依其例。《大学》《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两篇,《孟子》在《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中均列入子部,《总目》将该四种辑出,单列为四书类,归入经部。

  9,孝经。《汉书·艺文志》中列孝经11家,59篇。《经籍志》载18部,63卷。《艺文志》中列入“小尔雅一篇”“尔雅三卷二十八篇”、“五经杂议十八篇”,而该三种在《隋书·经籍志》中被列入论语类。《汉书·艺文志》对其的归类依据可从其小论中窥探究竟,其云:“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所以可能因为该三篇中含有孝义教化之语,因而被列入其中。《隋书·经籍志》将其列入论语类,则不言而喻,是因为其中载有孔子的言行说教,属于儒家典籍。而在《总目》中,小尔雅和尔雅被归入到小学,五经总义单列为一类。《总目》的孝经类在录入书籍时更加严格审视书本主旨内容,如孝经类案语所云,《江直方孝经外传》《李长桂孝经纲目》《朱鸿经书孝语》三书没有任何笺注释义,所以移入儒家。

  10,小学。《艺文志》载小学10家,45篇。《经籍志》载小学108部,447卷。两本目录书中对于小学的概念相去不远,都是关于字体、训诂、音韵、教学等的学说,所以其收录也是随着学术发展而丰富,较为明显的是增加了金石刻文。《艺文志》与《总目》都将训诂列入小学内,区别于《唐书·经籍志》将小学与训诂分列为两家。《总目》中小学的录入宗旨与《汉书·艺文志》极为契合,将论童子幼仪者并入儒家,论笔法者并入杂艺,以便记诵者并入类书,以尔雅以下编为训诂,以说文以下编为字书,以广韵以下编为韵书,不失古意。

  11,纬谶。《经籍志》载其为13部,合92卷。上文已述,载于《经籍志》的纬谶书目在《艺文志》中被录入易类。《经籍志》之所以单独将其列出,是因为汉代时图谶之学兴盛于世,出现了儒生以纬谶之学来解五经章句的的学说,与孔安国、王璜等人代表的古学相对峙,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后来图谶被皇权所禁,其书籍多散亡。所以班固将其单独列出。

  12,五经总义类。石渠的《五经杂义》十八篇,在《汉书·艺文志》中被归入孝经。五经杂义,五经异义,五经要义等在《隋书·经籍志》中被归入论语。《总目》将其单独列为一类,共43部,349卷。

  综上所述,从整体来看,《艺文志》在六艺基础上增加为九种,形成经部。《经籍志》新增纬谶类,《总目》新增《四书》《五经杂义》两类,将《论语》归入四书类。从具体方面看,礼类,乐类,春秋类等各类的归纳划分更加细致,随着学术史的发展,文献也在文学思想的丰富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