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语境下嵇康的“君子”观 09研 刘冰
发起人:babyblue  回复数:16  浏览数:14963  最后更新:2010/4/26 20:36:24 by guoqiuju92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0/4/15 0:30:43
zhangyanbin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0
注册时间:2010/3/29
写的很好,思辨和审美统一的也很好。理解嵇康的悲剧,当然可以从他的君子观的实践精神及其自身性格入手。但造成嵇康悲剧的深层次原因,恐怕还在于他的玄学人生观的悲剧本质。因为玄学在人生观上恰恰是不具有实践性品格的。玄学人生观的最主要之点就是委运自然的人生态度与物我泯一的人生境界,在面对个人时具有优势,在处理群体问题时却显出其不足;少数名士拿来实践未尝不可,让芸芸众生都去实践却不可能。因为它并不具备解决个人对社会承担的责任的问题,这样一种人生观只能靠个人自觉来约束个人欲望的膨胀,却缺乏外在的必要约束(这恐怕也是玄学不能取代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原因)。在嵇康之前的正始玄学家虽然在本体论基础上建构了一个玄学体系,但像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并没有找到一个玄学本体论基础上的玄学人生观,嵇康找到了,这就是他用新庄学改造过的君子观,他第一个把新庄学的人生观付诸实践,却以自己的生命证明了此路不通。嵇康之后的玄学家虽然仍在寻找玄学人生观的种种实现方式,但是他们都失败了。直到陶渊明,才真正把这样一种人生态度付之实践,达到了物我一体、与道冥一得境界,但是他靠的并不完全是玄学的力量,他还借助了儒家和佛教般若的思想。陶渊明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纯粹的玄学人生观的并不具备实践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