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舞
发起人:hulalalafei  回复数:3  浏览数:16371  最后更新:2010/4/19 14:54:52 by linhan1998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0/4/14 21:18:21
hulalalafe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38
注册时间:2010/3/10
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最出色的大型乐舞和著名的法曲。其乐曲主体为道调法曲,唐玄宗吸收了《婆罗门曲》的要素创制而成。舞蹈是此曲的组成部分,舞者必须身着象征孔雀翠衣的羽衣 ,和艳如彩虹般的霓裳(淡彩衣裙),装扮得极其典雅秀丽,有如天仙。因其舞兼有健舞、软舞之长,而又非属两舞之一,实乃开创了一种典雅华贵的新舞风。风靡大唐,官宦民间多加仿效。
  此舞首次推出,是玄宗在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的庆典上。全舞共分三段。
  音乐、舞蹈、服饰、道具,都以仙女在仙境中飘然曼舞的构思设计。第一段为散序,乐用散板,无歌无舞,只用诸般乐器独奏和轮奏;乐器主要有磬、箫、筝、笛等;演奏六遍乐曲后,进入第二段。第二段为中序,也叫歌头。
  表演抒情意趣的轻歌曼舞18遍;乐为慢板,舞蹈姿态优雅舒缓,回旋如雪;小垂手后如弱柳飘摇;斜曳衣裙时如白云初生;舞者双蛾微敛,舞袖低昂,含情不胜,如置仙境。第三段为曲破 ,也称 舞遍 ,以舞蹈为主;音乐由慢板转为快板,共12遍。音乐急管繁弦,催拍愈紧,有如跳珠撼玉一般,达到高潮;到曲终时,乐与舞同时转慢,长引一声结束。令观者听众产生余音袅袅、回旋不尽的余味。
  《霓裳羽衣舞》的编导手法非常高妙,它通过刚柔、强弱、急缓、动静等变化的对比,通过乐曲、歌唱、舞蹈的运用,创造了新颖独特的乐舞形式,使人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以致白居易由衷地赞叹: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霓裳羽衣舞》编导者在创作上以传统音乐的主体,广泛吸收外来民族的音乐特长,将浑厚深沉的印度佛曲与含蓄婉转、清丽悠扬的清商乐融为一体,成为外来音乐民族化的一大杰作。同时,通过道调、佛曲的并存运用,还体现了释道互补的宗教思想。这在中国音乐史上堪称创举。舞蹈中运用了传统的 小垂手,借鉴了西域舞蹈旋转、迅疾的动态,使中国传统舞蹈的妩媚、典雅,与西域舞风的俏丽、明快水乳交融,形成了既保持民族神韵、又具外来风情,既不同于健舞、又有别于软舞,兼收并蓄的一种特殊风格。
  《霓裳羽衣舞》的演出形式并不完全固定,有独舞、双人舞和大型群舞。
  唐代宫廷几个时期的表演均有不同。天宝四年(745年)册立杨贵妃时和杨贵妃在木兰殿的两次表演,都是独舞形式。元和年间(公元806- 820年),白居易在宫中所见的是双人舞形式。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朝廷曾以15岁以下少年舞者300人表演《霓裳羽衣舞》。宣宗时也曾用几百宫女予以表演。
  《霓裳羽衣舞》声势浩大,乐舞精妙,轰动天下,文学雅士争相赞咏,擅艺之人多方肄习,传授各地,乃至家伎,可谓空前的繁盛。但是,到了晚唐,屡经战乱,几乎灭绝。虽有残存的舞曲,也已难复旧观。及至宋代,舞曲虽有开发,而舞蹈部分已逐渐丧失。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