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搜索
|
返回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与文学
→
教学园地
→
研究生之家
→
文学与社会生活发言提纲——魏波
文学与社会生活发言提纲——魏波
发起人:shan-zhi-nan 回复数:
5
浏览数:
5544
最后更新:2010/6/3 11:38:21 by linhan1998
简洁模式
完整模式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从旧到新
从新到旧
2010/6/2 18:47:21
[
只看该作者
]
#1
shan-zhi-nan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50
注册时间:2010/3/2
回复
编辑
删除
文学与社会生活发言提纲——魏波
民俗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信仰禁忌、祭祀占卜、人生仪式、衣食住行、民间文艺、家
族制度等都可以归属于民俗。民俗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学作品总能找到生活的影子。
现实生活是文学的来源,充当着材料、创作动机等等角色。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他写的是重阳节的登高望远插茱萸的的习俗,寄托的是思乡怀人的思绪,重阳节是
他描写的对象,也是诱使他创作的原因之一。下面主要谈的是民俗在古代小说中的反映,以
及相互关系。
一、古代小说观念与民俗
古代的小说观念,使一些小说家或者选家保留了记载民俗生活的书籍。
《庄子•外物篇》提到小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
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 虽然他所指的小说与后世的小说差异很大,但是颇有后世
野史笔记的的性质。《汉书•艺文志》列出小说十五家,内容也相当驳杂。后世的小说观念虽
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不少文人还是坚持比较广泛的小说观念。明代胡应麟将小说分为六类
,一曰志怪,二曰传奇,三曰杂录,四曰丛谈,五曰辨订,六曰箴规。不仅包括《搜神》、
《飞燕》、《崔莺莺》等志怪传奇,也包括见闻杂录,收容广泛,大大超出文学的范围。其
中有丰富的民俗内容,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民俗民风。又比如:明人在编纂《五朝小说
》的时候,将《齐民要术》、《古画品录》等农书杂书收入进来。这种庞杂的小说观念导致
古代小说中有许多非小说的东西,但是恰恰是研究民俗的绝好材料。尤其是文人的笔记中包
含丰富的内容。比如班固的《白虎通义》是为讲说五经撰写的,但是分别叙述了爵、号、五
祀、社稷、礼乐等,解释非常详细。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述的是汉人的传说、琐闻,其中
记载了汉代彩女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乞巧,九月九日佩茱萸、喝菊花酒等。
二、古代小说本身所传达出的社会生活
以叙事写人为主旨的中国古代小说,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就常常展现出一
幅幅绚烂多彩的风俗画面成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文化背景。世风民俗是极其丰富的,其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反映也是多样的。胡适曾经评价《醒世姻缘传》说它是中国古代小说中
“最有价值的社会史料”和“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诗人徐志摩也说《醒世姻缘传
》是一个时代的写真。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能如此,但小说以叙事文学的特点,更为详
尽、全面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饮食与服饰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物质财富创造的重要方面。在饮食与服饰之中
蕴含的文化精神,即饮食与服饰文化。中国古代小说对饮食与服饰的物的特质与文化形态都
有反映,为我们塑造了丰富多彩的饮食与服饰文化风尚形态。比如《金瓶梅》《红楼梦》对
饮食都有极为细致的描写。
岁时节日也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年初的春节、元宵节到岁末的腊八、除夕,在古
代小说中都经常出现,成为刻画人物和组织情节的主要手段。
人生礼仪是民俗文化的又一组成部分,它包括生育、婚嫁、丧葬等。在很多小说中对此
都有描写。《红楼梦》中宝玉的抓周,《金瓶梅》中详写官哥的寄名等。
民间对于一些民间信仰往往采取一系列的表示敬意、感恩和祈求的仪式,希望能够保佑
和帮助自己,往往采取祭祀和占卜的形式。《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七星坛祭风,五丈原禳
星,《红楼梦》中写贾府除夕祭宗祠等。
民俗使中国古代小说具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