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搜索
|
返回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与文学
→
教学园地
→
研究生之家
→
(旧贴子)朱熹的的学术选择及其学术地位——刘靓(研一)
(旧贴子)朱熹的的学术选择及其学术地位——刘靓(研一)
发起人:liujing 回复数:
13
浏览数:
14456
最后更新:2010/9/11 14:09:28 by liujing
简洁模式
完整模式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从旧到新
从新到旧
2010/5/27 0:28:20
[
只看该作者
]
#1
liujing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7
注册时间:2010/4/7
回复
编辑
删除
这里首先解释下,仓促为文,没有时间展开观点,只是把思路写了
下。因为文中写下的几乎全是自己的论断,至于每个论断背后其实全都
是有原典原文依据的,但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来得及填充材料,也许
很多地方让大家看起来证据不足,这一点是自己问题,以后要再补进去
。
下面关于李明同学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做下简要回答。其实,文
中关于古代学术实质特点问题,这是我的看法——和李明同学几次申明
引用王国维的话,说学术是为探求宇宙人生真相这一看法是完全相反的
——其实在未写前我脑子中首先已映现出了李明的之前的看法——只是
没想到,在自己论证写出后,仍旧毫不能得到李明同学的认可呵。
不过,我目前还是持这个看法,在我写完朱熹这个学术案例后,我
自觉更加印证了这个看法。同时,我觉得这正是古代学术与现代学术以
及西方学术的不同所在,现代学术以及西方学术的确有更多的科学精神
,是在试图追究真相。但是中国古代哲学却不是,把人性规定为先验的
性善其实一个孟子的一个自我假定的逻辑起点,因为人性究竟是善是恶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几乎是一个假命题,因为是永远无法得到真正验证
的。但是,古代哲学却偏要去追究这些无法验证无法知道真相的东西,
把本无法验证的东西非要说成是一定的,这其实是一种假定,而这种假
定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是要用这种假定去论证、建构自己的
学术观点。所以,建立者自己也不一定相信,却要人去相信。很多学术
正是这样建立出来的。当初看到吕思勉一句话,说“哲学之职,在能解
释一切现象,若或可能,或不可通,则其说无以自立矣。”觉得很认同
,中国古代学术就是于解释,但是解释而能成为体系进而为一个学说,
必然是在自我建构,里面已填进自己太多主观的东西,或许自己都不相
信的东西,但是这正是其哲学基础。
而这一点,我仍旧觉得是中国学术最大的特点,只是儒家建构的最
好,最符合中国传统人与政治的需要。而且儒家的崇高也正是建构中,
他不是告诉你真相,而是告诉真善美是什么,不是说人本身是什么,而
是告诉你作为一个崇高的人应该去做什么,所以,我认为儒学的伟大之
处正在于此,它一种引人向上的哲学。我认为这是其最大魅力所在,最
光辉的地方。
对于理学使人们追求人格的崇高这一点,觉得李泽厚在《宋明理学
片论》“遗产两重性”中有很精彩的论述,深合我心,当时看了就很心
动,现在摘录出来与大家分享,“人的主体意志和道德行为并不建筑在
自然欲求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理性主宰、支配感性的能力和力量之上。在这个问题上,康德和宋明理学无疑比法国唯物主义和自然人性论要深刻。”“宋明理学……把道德自律、意志结构,把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扬到本体论的高度,空前地树立了人的伦理学主体性的庄严伟大。在世界思想史上,大概只有康德的伦理学能与之匹敌或相仿。”
因此,我想说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并非追究真相的哲学,而是追求真善美的哲学,教人向上的哲学,是一种比追究真相更美的哲学。我始终坚持,之前或许没有展开,这里再陈述下,如是李明同学或大家是反对,我们可以再探讨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