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
发起人:linhan1998  回复数:3  浏览数:20735  最后更新:2010/6/24 16:11:15 by chpd1919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0/6/20 17:18:07
linhan1998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365
注册时间:2010/2/2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
[转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
                                      关 家 铮 (山东大学图书馆,济南,250100)

摘要:本文首次论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并将其俗文学研究资料进行了全部的篇目列入和整理、略录,旨为俗文学研究者及俗文学研究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华北日报、俗文学、研究。

五四运动以后,文学艺术工作者们对中国俗文学研究的兴趣日趋浓厚,许多学者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渐开始对存世的俗文学资料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至三十年代郑振铎先生《中国俗文学史》一书出版,一门新的学科——“中国俗文学”才被学术界广泛传播和认同,标志着中国“俗文学”学科的正式确立。由此,俗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一段相当辉煌的日子,对于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特别是进入四十年代后,俗文学研究在香港、上海、北平几家主要报刊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出现了五种俗文学研究周刊,更形成了方兴未艾的情势。
俗文学以定期刊物的姿态出现,开始于香港的《星岛日报》,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春天,由戴望舒先生主编,连续出刊了四十三期,在同年的十二月六日停办(1)。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赵景深先生在上海首先主编了《神州日报》的《俗文学》周刊(2);其后又主编了《大晚报》的《通俗文学》周刊和《中央日报》的《俗文学》周刊(3),三种俗文学周刊的出版,使俗文学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后被研究者统称之为“沪字号” 俗文学周刊。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当时北平的俗文学研究者联合起来,又创办了《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这一周刊的创办出版,使俗文学研究在北方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园地,其后被称之为“平字号” 俗文学周刊。
《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由傅芸子、傅惜华主编。创刊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七月四日,栏目为“俗文学 胡适题”,每星期五出版,刊载在《华北日报》第六版或第八版,每期五栏,三至四、五篇文章,约六千字,共编了七十四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停刊,历时近一年半。所发表大量的俗文学研究文章,执笔者大多是研究小说、戏曲、曲艺的专家,其内容相当丰富,凡有关小说、戏曲、说唱文学、民间文学的均有刊载。文章的篇幅长短虽各异,既有长篇连载,也有短文,但所考论,立足证实,大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甚至部分论文,至今尚能保持着作为开拓性论著的学术价值。这予我国文学艺术发展史继续的深入研究参考,是有一定助益的。
《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自出版以来,一向无人提及其全部内容,及系统的详细收集、整理。这一情况,正如马幼垣先生1982年在<香港星岛日报俗文学副刊全目——附解题>一文论及戴望舒先生所主编《俗文学》周刊时所述:“这种资料的奇罕,固然因为它们是难以保存的报纸副刊,更因为它们是四十年代这个大动荡时期的报纸副刊。现在事隔几十年,除了吴晓铃、赵景深、施蛰存等三位前辈外,己难追查何人尚有剪存。况且1937年至1949年,正是中国学术论文记录做得最差的一段时期,处处空白,最近见到的港版《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二编》(香港:三联书店,1980年),虽然基本上弥补了此一缺陷,工作还是做得不够理想。几种俗文学副刊中的论文一篇也没有收进。一份完整记录的必要,自不待言。”现在距马幼垣先生所述又过了二十年,情况基本未改变多少,吴晓铃、赵景深两位先生都已故去,这样详尽了解俗文学副刊情况的人就更少了(4)。笔者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近来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查检家中的俗文学资料,较系统的收集、整理出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为此,现在即将该刊全部文章篇目列出并对部分文章略作叙录如下:

第1期 1947.7.4. 星期五
孙楷第 《 释<录鬼簿>所谓“次本” 》(上)
吴晓铃 《 关于俗讲考也说几句话——就正于向觉明先生》(上)
傅惜华 《明代戏曲与子弟书(一)》
第2期 1947.7.11. 星期五
孙楷第 《释<录鬼簿>所谓“次本” 》(下)
傅惜华 《明代戏曲与子弟书(二)》
二西(郑振铎) 《明抄本<列国志传>之发现》
石堉壬 《书评:<西南采风录>》
《 出版消息 (三则) 》
第3期 1947.7.18. 星期五
王重民 《敦煌本懂永变文跋》
傅惜华 《明代戏曲与子弟书 (三)》
二西(郑振铎) 《新刊评介 (三则)》
第4期 1947.7.25. 星期五
叶德均 《凌蒙初事迹系年 (一)》
傅惜华 《明代戏曲与子弟书 (四)》
第5期 1947.8.1. 星期五
赵万里 《金元素事迹考》
仲涵(傅惜华) 《 “ 快书”概说》
叶德均 《凌蒙初事迹系年 (二)》
第6期 1947.8.8. 星期五
俞平伯 《读<红楼梦>随笔二则》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一)》
叶德均 《凌蒙初事迹系年 (三)》
第7期 1947.8.15. 星期五
郑 骞 《明刻本<南北宋传>》 (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二) 》
叶德均 《凌蒙初事迹系年(四) 》
第8期 1947.8.22. 星期五
王重民 《敦煌本王陵变文跋》 (上)
郑 骞 《明刻本<南北宋传>》 (下)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三) 》
第9期 1947.8.29. 星期五
王重民 《敦煌本王陵变文跋》 (下)
绿依(杜颖陶) 《万花堂——通俗故事掇拾之一》
叶德均 《凌蒙初事迹系年(五) 》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四)》
第10期1947.9.5. 星期五
李啸仓 《宋元灵怪平话——<醉翁谈录>所载话本目考证之一》(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五) 》
关德栋 《“满汉兼”的子弟书》
第11期 1947.9.12. 星期五
吴晓铃 《关于俗讲考也说几句话——就正于向觉明先生》 (下)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六) 》
李啸仓 《宋元之灵怪平话——<醉翁谈录>所栽话本目考证之一》(中)
第12期 1947.9.19. 星期五
孙楷第 《宋朝的傀儡戏和影戏》 (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七) 》
李啸仓 《宋元之灵怪评话——<醉翁谈录>所载话本目考证之一》
第13期 1947.9.26. 星期五
孙楷第 《宋朝的傀儡戏和影戏》 (下)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八) 》
二西(郑振铎) 《<螃蟹段>满汉兼子弟书跋》
李啸仓 《宋元之灵怪平话——<醉翁谈录>所载话本目考证之一》(下)
第14期 1947.10.3. 星期五
郑 骞 《辨今本<东墙记>非白樸作》(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九) 》
阎万章 《说<竹林寺杂剧>》
第15期 1947.10.10. 星期五
吴晓铃 《跋 <竹林寺杂剧> 》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 》
郑 骞 《辨今本<东墙记>非白樸作》(下)
第16期 1947.10.17. 星期五
李啸仓 《释“银字儿” 》 (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一) 》
傅芸子 《<燕居笔记>里的明人传奇文——读稗新札之一 》
第17期 1947.10.24. 星期五
李啸仓 《释“银字儿” 》 (中)
傅惜华 《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二) 》
贾天慈 《子弟书作者鹤侣氏姓氏考》
第18期 1947.10.31. 星期五
孙楷第 《吴承恩事迹交游考证序》
李啸仓 《释“银字儿” 》 (下)
第19期 1947.11.7. 星期五
叶德均 《<金仁杰东窗事犯>非小说》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三) 》
奉宽遗稿 《清初之翻译<三国志>》
郑 骞 《打董达与打韓通》 (上)
第20期 1947.11.14. 星期五
刘修业 《考<花草粹编>和吴承恩的关系》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四) 》
郑 骞 《打董达与打韓通》 (下)
第21期 1947.11.21. 星期五
吴晓铃 《<今乐考证>与<今乐府选>撰集年代初考》(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五) 》
李啸仓 《<裴度还带>杂剧的作者》 (上)
第22期 1947.11.28. 星期五
李啸仓 《<裴度还带>杂居的作者》 (下)
吴晓铃 《<今乐考证>与<今乐府选>撰集年代初考》 (下)
第23期 1947.12.5. 星期五
赵景深 《来凤馆精选古今传奇》
刘保绵 《小说中的二郎神》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六) 》
第24期 1947.12.12. 星期五
吴晓铃 《故事的巧合与转变——俗文学研究方法论之一》 (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七) 》
傅芸子 《<僧尼孽海>——读稗新札之二》
第25期 1947.12.19. 星期五
吴晓铃 《故事的巧合与转变——俗文学研究方法之一》(下)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八) 》
刘保绵 《“提破”“捏合”》
第26期 1947.12.26. 星期五
绿依(杜颖陶) 《山歌》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九) 》
刘保绵 《风吹轿儿》
第27期 1948.1.2. 星期五
朱自清 《歌谣里的重叠》
沈宝基 《法译庄子的故事与服尔德》(上)
刘保绵 《风吹轿儿》 (续)
第28期 1948.1.9. 星期五
绿依(杜颖陶) 《别具风格的<药性巧合记>戏文》
沈宝基 《法译庄子的故事与服尔德》(下)
韩 斋 《关于<龙图公案>》 (上)
第29期 1948.1.16. 星期五
吴晓铃 《说“三十六髻”——古剧杂考之一》(上)
韩 斋 《关于<龙图公案>》 (下)
《出版消息(一则) 》
第30期 1948.1.23. 星期五
李啸仓 《“院么”解》
吴晓铃 《说“三十六髻”——古剧杂考之一》 (下)
五石(蔡五石) 《冯梦龙之生平》
第31期 1948.1.30. 星期五
杜颖陶 《<脱空宝卷>考》 (上)
叶德均 《黄丸儿——院本旁证》
秣陵生 《梁任公的俗文学观》
第32期 1948.2.6. 星期五
五石(蔡五石) 《<六十种曲>纂刻人质疑》(上)
杜颖陶 《<脱空宝卷>考》 (下)
李啸仓 《宋元之烟粉评话——<醉翁谈录>所栽话本目考证之二(一)》
第33期 1948.2.13. 星期五
五石(蔡五石) 《<六十种曲>纂刻人质疑》 (下)
仲涵(傅惜华) 《<捧腹编>——古笑话与俳谐文总集之一》
李啸仓 《宋元之烟粉评话——<醉翁谈录>所载话本目考证之二(二) 》
埙 《画衣》
第34期 1948.2.20. 星期五
杜颖陶 《北宋元宵景事与戏曲调名之关系》
李啸仓 《宋元之烟粉评话——<醉翁谈录>所栽话本目考证之二》(续完)
绿依(杜颖陶) 《 <滚楼> 考》
五石(蔡五石) 《“祗侯人” 》
第35期 1948.2.27. 星期五
吴晓铃 《青楼集作者姓氏考辨——元剧杂考之一》
仲涵(傅惜华) 《“梨花大鼓”概说》
第36期 1948.3.5. 星期五
杜颖陶 《“踏摇娘”究竟是什么》 (上)
秣陵生 《讽刺山人的小说》
休 休 《<张协状元>戏文里的“忔戏”与“超烘” 》
埙 《“转韵腔” 》
第37期 1948.3.12. 星期五
傅惜华 《 辨<番合钏>鼓词非明人作》
李啸仓 《“艳段”考 (一) 》
五石(蔡五石) 《琵琶记》
杜颖陶 《“踏摇娘”究竟是什么》(下)
第38期 1948.3.19. 星期五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录要》(上)
李啸仓 《“艳段”考 (二) 》
仲涵(傅惜华) 《“西河大鼓”概说》
芸(傅芸子) 《 新书评介:<文史杂志---俗文学专号> 》
第39期 1948.3.26. 星期五
傅惜华 《番合钏》鼓词之集唱本名目》(上)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录要》(下)
李啸仓 《“艳段”考 (三) 》
芸(傅芸子)《王伯良别毛允遂诗》
第40期 1948.4.2. 星期五
杜颖陶 《说“倒刺” 》
傅惜华 《<番合钏>鼓词之集唱本名目》(下)
李啸仓 《“艳段”考 (四) 》
第41期 1948.4.9. 星期五
吴晓铃 《<六十种曲纂刻人质疑>质疑》 (上)
李啸仓 《“艳段”考 (五) 》
第42期 1948.4.16. 星期五
赵景深 《 韩小窗的<滚楼>》
吴晓铃 《<六十种曲纂刻人质疑>质疑》(中)
李啸仓 《“艳段”考 (六)》
第43期 1948.4.23. 星期五
平伯(俞平伯) 《新编<彝陵梦>序》
吴晓铃 《<六十种曲纂刻人质疑>质疑》(下)
芸子(傅芸子) 《几种罕见的明人戏曲》
绿依(杜颖陶) 《三乡题》
第44期 1948.4.30. 星期五
孙楷第 《<南冠集>诗选》
仲涵(傅惜华) 《“坠子”概说》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一) 》
休 休 《关于<竹林寺>的一点》
芸子(傅芸子) 《几种罕见的明人戏曲》 (续)
第45期 1948.5.7. 星期五
杜颖陶 《说“破子” 》
仲涵(傅惜华) 《“梅花大鼓” 》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二) 》
第46期 1948.5.14. 星期五
杜颖陶 《庄周的故事 <蝴蝶梦><劈棺><叹骷髅>》(上)
仲涵(傅惜华) 《“梅花大鼓” 》 (续)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三) 》
第47期 1948.5.21. 星期五
孙楷第 《释“上下”——<水浒传>中之——称谓》
杜颖陶 《庄周的故事 <蝴蝶梦><劈棺><叹骷髅>》(下)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四) 》
第48期 1948.5.28. 星期五
傅惜华 《<聊斋志异>与子弟书》 (上)
云 君 《灰骨匣——<醉翁谈录>话本名目小考》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五) 》
第49期 1948.6.4. 星期五
吴晓铃 《俗文学者的供状》
傅惜华 《<聊斋志异>与子弟书》 (中)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六) 》
第50期 1948.6.11. 星期五
杜颖陶 《<薛家将>故事的演变》 (上)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七)
仲 涵 《端阳节之小曲》
第51期 1948.6.18. 星期五
吴晓铃 《我们应再检讨》
杜颖陶 《<薛家将>故事的演变》(中)
傅惜华 《<聊斋志异>与子弟书》(下)
第52期 1948.6.25. 星期五
隋树森 《校读小山散曲杂记》
杜颖陶 《<薛家将>故事的演变》 (下)
傅芸子 《隐喻的谚语和风人体诗——明代两种谚语辑录珍籍的介绍》(上)
第53期 1948.7.2. 星期五
郑 骞 《吴臞安的绝笔》
傅芸子 《隐喻的谚语和风人体诗——明代两种谚语辑录珍籍的介韶》(下)
绿依(杜颖陶) 《<玲珑塔>与<百山图>》
第54期 1948.7.9. 星期五
杜颖陶 《关于薛丁山征西的故事》
五石(蔡五石) 《沈鸟儿画眉记》
叶德均 《释“常卖” 》
绿依(杜颖陶) 《<玲珑塔>与<百山图>》
仲涵(傅惜华) 《“莲花落”概说》 (上)
第55期 1948.7.16. 星期五
王重民 《干将的故事》
仲涵(傅惜华) 《“莲花落”概说》 (下)
休 休 《“京娘怨”本事考》
第56期 1948.7.23. 星期五
吴晓铃 《王和卿及其幽默作品》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録要》 (上)
杜颖陶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高鹗之外至少还有一个人》
第57期 1948.7.30. 星期五
王重民 《许由的故事》
杜颖陶 《二黄的起源及其和“宜黄”“四平”的关系》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録要》 (中)
第58期 1948.8.6. 星期五
孙楷第 《“南冠集”诗选》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録要 (三) 》
杜颖陶 《近代武侠小说的起源》
吴晓铃 《新刻今古传奇——念瞿室所藏珍本戏曲小说题记》
第59期 1948.8.13. 星期五
王重民 《荆轲刺秦的故事》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録要 (四) 》
关德栋 《<升官图>——记满汉兼子弟书之一》
嘿斋(吴晓铃) 《书评:<全元曲>》
第60期 1948.8.20. 星期五
吴晓铃 《朱自清先生和俗文学》
秣陵生 《刘继庄论小说戏曲》
杜颖陶 《施世纶与唐三藏——通俗小说卮谈之一》
第61期 1948.8.27. 星期五
杜颖陶 《以黄天霸为中心推测近代武侠小说的背景》
清 商 《双龙珠》
仲涵(傅惜华) 《“乐亭大鼓”概说》
第62期 1948.9.3. 星期五
沈宝基 《谈歌谣中的晦涩成分 (一) 》
杜颖陶 《以黄天霸为中心推测近代武侠小说的背景》 (中)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録要 (五)》
第63期 1948.9.10. 星期五
休 休 《英雄槩传奇中的一颗珍珠》
杜颖陶 《以黄天霸为中心推测近代武侠小说的背景(三)》
沈宝基 《谈歌谣中的晦涩成分(二)》
第64期 1948.9.17. 星期五
吴晓铃 《跋胡适之先生所藏抄本<救母记>曲本》
沈宝基 《谈歌谣中的晦涩成分(三)》
休 休 《“塞孤” 》
杜颖陶 《以黄天霸为中心推测近代武侠小说的背景(四)》
第65期 1948.9.24. 星期五
王重民 《 孔子与采桑娘的故事》
沈宝基 《 谈歌谣中的晦涩成分(四)》
杜颖陶 《以黄天霸为中心推测近代武侠小说的背景(五)》
第66期 1948.10.1. 星期五
阎万章 《释“诸宫调” 》
休 休 《子弟书作家鹤侣》
芸 子 《新刊评介“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上)
(姓名缺) 《<红楼梦>发微的缘起》 (上)
第67期 1948.10.8. 星期五
杜颖陶 《关于“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敬答罗莘田先生》(上)
云 君 《李达道——<醉翁谈录>话本名目小考》
嘿斋(吴晓铃) 《书评:<云南民间传说>》
(姓名缺) 《<红楼梦>发微的缘起》(中)
第68期 1948.10.15. 星期五
杜颖陶 《关于“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敬答罗莘田先生》(下)
阎万章 《说“诸宫调”与“俗讲”的关系》
赵景深 《“朱自清先生和俗文学”——兼谈沪版俗文学刊物三种》
(姓名缺) 《<红楼梦>发微的缘起》 (下)
第69期 1948.10.22. 星期五
王重民 《汉光武的故事》
杜颖陶 《尖团字和上口字——关于“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之二》
嘿斋(吴晓铃) 《 书评:评“小说与戏剧” 》
第70期 1948.10.29. 星期五
吴晓铃 《现存<六十种曲>初印本小记》(上)
秣陵生 《读稗杂掇(一)<桃花扇>中的之民族意识》
仲涵(傅惜华) 《“京音大鼓”概说》
第71期 1948.11.5. 星期五
王重民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吴晓铃 《现存<六十种曲>初印本小记》 (下)
秣陵生 《读稗杂掇(二)<水浒>与苏东坡》
第72期 1948.11.12. 星期五
王重民 《“鸿门宴”的故事》
阎万章 《“诸宫调”的说唱》 (上)
休 休 《<张协状元>戏文的编作时代》
第73期 1948.11.19. 星期五
杜颖陶 《说“看官” 》
阎万章 《“诸宫调”的说唱》 (中)
五石(蔡五石) 《 么 》
嘿斋(吴晓铃)《书评:《曲学入门》
第74期 1948.11.26. 星期五
王重民 《傅芸子先生与敦煌俗文学》
李啸仓 《悼傅芸子先生——在他手创的<俗文学>上》
俞平伯拜稿 《芸子先生挽诗》
阎万章 《敬悼芸子先生》
吴晓铃 《芸子先生纪念》
傅惜华 《傅芸子俗文学论著要目》

部分文章略作叙录:
郑振铎:
郑振铎先生的文章提供了一定的俗文学资料及版本史料。《明钞本“列国志传”之发见》一文刊载于第2期。作者发现《春秋五霸七雄通俗演义列国志传》凡八卷,共16册,乌丝阑白棉纸精钞,每半页13行,行二十五字。书不分回,每段标有节目,不标段数,版匡上方眉阑,横标文中重要节目;书中插图,单面方式,五彩精绘,金碧灿烂,颇为悦目;书甚工细,殆出匠人之手;每图本标节目,重要人物多题姓名于像旁,每段插绘一二图不等。作者认为此本为明万历时或在万历三十四年以后刻本。此本的发现于小说版本方面,颇有重要之地位,可称为国内现存八卷本《列国志传》之最古本。
《新刊评介》一文刊载于第3期,详细介绍了新刊二种:比利时人善秉仁著《文艺月旦》,景明译,燕声补传;《盛明杂剧》三集合印本;赵景深的《小说论丛》。《文艺月旦》内容为:首载原著新序、导言。正文书评分为“现代之部” ,著录现代小说、剧本、随笔等共五百一十九种。“旧体之部”著录元、明、清之小说、传奇、杂剧、南词等共六十二种。“译本之部”著录西洋译本小说剧本杂书随笔等共三十九种。每书均注明作者、译者、出版者及年月、简略内容提要。此书可做近代小说、剧本提要读,洵为研讨“俗文学”者一助耳!北平普爱堂初版排印本。《盛明杂剧》三集合印本,文禄堂以其所藏三集全帙版片,重为整理,合印为全编,共订三十册。为明代杂剧唯一重要之总集,而与《元曲选》、《六十种曲》两书,有同等之价值,是研究戏曲者的三大宝藏。赵景深的《小说论丛》为作者研究中国小说,继《银字集》之后之第四本论文集。其内容中重要的文章作者认为有《英烈传本事考证》、《二刻拍案惊奇的来源和影响》、《董永故事的演变》三篇,足资参考。
《“螃蟹段”满汉兼子弟书跋》一文刊载于第13期,作者介绍《螃蟹段满汉兼子弟书》一卷,道光年文萃堂刻,福克司(Fucks)博士藏。简介内容。
俞平伯:
《读红楼梦随笔二则》一文刊载于第6期,引证材料说明《石头记》虽系小说史上前所未有之杰作,但其因袭前人之处亦复甚多,且举例说明。
《“新编彝陵梦”序》一文刊载于第43期,对高步云、吴熙曾、周方立著《新编彝陵梦》一剧作了评价,以为其剧套数体格仍旧规,曲词用文言而参以白话,道白悉如今人语,虽用生、旦,剧情则来自抗战。因配得雅俗之宜,故乐为书之。
朱自清:
《歌谣里的重叠》一文刊载于笫27期,论述了歌谣以重叠为生命,脚韵只是重叠的一种方式。从史的发展上看,歌谣原只要重叠,这重叠并不一定是脚韵。那就是说,歌谣並不一定要用韵,韵大概是后起的,是重叠的简化。现在的山歌又有用韵,又用别种重叠的,更可以看出重叠的重要性。重叠为了强调,为了记意,引述例子为证。
赵景深:
《来凤馆精选古今传奇》一文刊载于第23期,是作者根据所见到的《最娱情》一部《来凤馆精选古今传奇》大约16本的情况,为研究戏曲提供了一点资料。
《韩小窗的“滚楼”》一文刊载于第42期,叙述读到《俗文学》第34期绿依(杜穎陶)《“滚楼”考》一文说“子弟书目中有《滾楼》一本,曾百计访求之讫未得见”。而作者无意间却得以看见此书。情况是:“关德栋兄到沈阳国立博物院去做事,把当地石印鼓词寄一本给我,目的是寄奉天脍炙人口的《忆真妃》,但这本小书中还有《滾楼》、《望儿楼》和《十女夸夫》”遂查检子弟书目著录作者不详。经研读该作品引《滚楼》第一回首有句“小轩窗静淡烟浮,笔墨消闲作滚楼。”第四回末“小窗下才横笔墨题成目,正是菊花几点开放东篱” ,遂确定子弟书《滚楼》作者为韩小窗。 并依据这四回正咏的是篮家庄的故事,补证与绿依所查出的《怡情小稿》中福禹门咏伍辛收妾事所叙相合。
孙楷第:
《释录鬼簿所谓“次本” 》一文刊载于第 1、2期,论述(元)钟嗣成《录鬼簿》所录杂剧,有剧名同而作者不同的,后来或同时读《录鬼簿》的人,对于这些同名的剧,要分别它们的体格,便在《录鬼簿》名下,加了若干的注,因为注不出于一人之手,所以没有一定的体例,有用脚色、曲名、压韵等去区分同名不同本的剧,分别论证举例。同时着重把《录鬼簿》出现较多的“次本”,引《酉阳杂俎》加以说明“次本”意思,並把《录鬼薄》注次本的列举出来,进而引证、说明。
《南冠集诗选》一文刊载于第44、58期,这是一篇讲述作者“七七”事变后滞留北平,读书之暇,抚时感事,眷怀国家兴亡,尤多悲愤之时,发之于诗。抗战后,仅存百余首,辑为《南冠集》一卷。知道此集的人虽然较多,但见到者却无多少。傅芸子先生,以其残稿介绍于世。内容为《水浒传》歌二十首,有关戏学题咏七首。
《释“上下” ——<水浒传>中之一称谓》一文刊载于第47期, 文章引《宋书》卷九十一孝义郭世道传、何子平传中的一段话,得尊上下谓原平(世道子)之母;尊上谓子平母,此称其母为上下。又引《南齐书》卷三十九刘瓛传,自称其父母为上下。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卷八有考上下出处,释义上下。宋元时谓公人为上下,见百回本《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此写石勇非公人,而酒保以当时称公人者称之,故触其怒。
《宋朝的傀儡戏和影戏》一文刊载于第12、13期,作者是在北平电台播的讲演稿。从戏曲史方面来讲述傀儡戏和影戏。全文分为:宋朝的傀儡戏;宋朝的影戏;宋朝的傀儡戏与中国近代戏曲的关系三部分,探源引证。
《吴承恩事迹交游考证序》一文刊载于第18期,文章的前面简述与王有三先生、刘修业先生交往的经历。论述胡适先生把刘修业先生《吴承恩事迹交游考证》交给他“你可以带回去看看,有意思。” 及王有三先生要求给刘修业的书 作序的经过,以及民国十二年胡适先生作《西游记》考证,至此吴承恩作《西游记》的事才大白于世。民国十九年故宫博物院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的发现,这书虽然重印出版,但是继续讨论吴承恩的问题时,其他人也没有根据这部集子写成文章,原因在:第一,在这这部集子里,找不到吴承恩作《西游记》的材料,……连吴承恩的事迹,在这部集子看得出的也很少。第二,在这部集子里所出的人名,都是别号,甚而有号无姓。刘修业先生这部书最得力的地方,就是把《射阳先生存稿》里所出的别号,一一考出来,知道某一号属于某一人,成了重要的史料,使原本一生不得意的吴承恩事迹,因为明白了他的师友渊源之故,也完全明白了。这部书分为三部分:一是吴承恩的年谱,包括吴承恩的一生事迹。二是吴承恩的交游和文学思想,特别注意和吴承恩关系深的几个人。三是吴承恩的著作 。但也牵涉到人的关系,例如《花草新编》和陈耀文《花草粹编》的关系。文章认为《射阳先生存稿》是不容易利用的,但是刘修业先生居然用它做成功一部最好的书,这是奇迹,是继胡适先生《红楼梦》考证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史著作。
王重民:
王重民先生发表的全部文章都是与敦煌文献相关考证的文章。作者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去法国,在巴黎图书馆作研究工作,整理了敦煌卷子,而后陆续写了所见有关敦煌文献方面的文章。如:《敦煌本董永变文跋》刊载于第3期、《敦煌本王陵变文跋》(上、下)刊载于第8、9期、《干将的故事》刊载于第55期、《许由的故事》刊载于第57期、《荆轲刺秦的故事》刊载于第59期、《孔子与釆桑娘的故事》刊载于第65期、《汉光武的故事》刊载于第69期、《“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刊载于第71期、《“鸿门宴”的故事》刊载于第72期。这几篇文章,作者博稽详考,引用较详细的资料,比较深入全面的考证了这些故事缘由,补充了有关研究人员对这些故事考证的不足。


2010/6/20 20:51:27
rainning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186
注册时间:2009/12/25
好材料!

2010/6/23 10:25:08
lily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68
注册时间:2010/2/25

2010/6/24 16:11:18
chpd1919





角  色:版主
发 帖 数:271
注册时间:20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