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文的字号大小建议
发起人:wlim88com  回复数:1  浏览数:13447  最后更新:2010/6/5 22:56:32 by rainning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0/6/5 22:21:30
wlim88com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54
注册时间:2010/2/23
贴文的字号大小建议
我在浏览大家贴的文章时觉得字号有一点小,看起来有些费劲。所以建议以后是不是把字号改大些阅读起来更舒服?嘻嘻。下面是视觉对比:

修改前:(8.5pt)大家贴的帖子都是这种字号。

    中国古代的文人文学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色彩,毫无疑问,这与文人集群的特点息息相关,因为孕育了他们的士阶层具有以社会政治参与为核心的综合价值特性。但是在东汉中后期,与士阶层的政治消极相一致,文人及其写作活动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非政治化色彩,即是私人性的增强。由此,与士人以出处进退为两端的完整的人生形态相适应,文人文学也建立起了由入世和出世、经邦济世和个人自娱所构成的丰满的传统。 

    “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社会政治—文化阶层。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集中掌握着书面文化知识的重要阶层,春秋晚期以降,“士”就通过孔子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全面的人格理想,认可了稍早些的以“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为表述的人生目标,从而建立起了一个主要由道德、政治、文化所结构成的综合性的价值传统。这种价值的综合性在汉代更进一步为国家制度所强化,并发展为士人的存在现实。中国的士大夫无疑兼具了国家行政官员、知识和道德的教育者、文化的创造者,而且这些角色往往同时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他们的文学和人生无疑也显现出与社会政治不同层次的关系状况及矛盾。   

    在文学充分发展和独立之前,对文学作品特征的一定认识,比如诗与个人心志的关系、诗与时代的关系、诗之于人的感化作用、诗文的语言修饰性等等,事实上早已经产生了,只是这些认识都并不是将文学单独来观察的结果。同样,对文学的期待很早就有,不过不是从较为单一的文学审美角度出发的。汉代儒生在对先秦的文化思想、社会历史资料加以继承的基础上,对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传统及其价值、功用等进行了总结,从而提出了系统的诗学理论。这个理论突出地肯定诗歌具有巨大的社会政治影响力,“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他们对文学的肯定和借助,他们提出的期许与设计的方向,其实大都是由以社会政治为核心的文明综合体出发得出的结论。

修改后:(14pt)

    中国古代的文人文学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色彩,毫无疑问,这与文人集群的特点息息相关,因为孕育了他们的士阶层具有以社会政治参与为核心的综合价值特性。但是在东汉中后期,与士阶层的政治消极相一致,文人及其写作活动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非政治化色彩,即是私人性的增强。由此,与士人以出处进退为两端的完整的人生形态相适应,文人文学也建立起了由入世和出世、经邦济世和个人自娱所构成的丰满的传统。   

    “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社会政治—文化阶层。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集中掌握着书面文化知识的重要阶层,春秋晚期以降,“士”就通过孔子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全面的人格理想,认可了稍早些的以“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为表述的人生目标,从而建立起了一个主要由道德、政治、文化所结构成的综合性的价值传统。这种价值的综合性在汉代更进一步为国家制度所强化,并发展为士人的存在现实。中国的士大夫无疑兼具了国家行政官员、知识和道德的教育者、文化的创造者,而且这些角色往往同时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他们的文学和人生无疑也显现出与社会政治不同层次的关系状况及矛盾。   

    在文学充分发展和独立之前,对文学作品特征的一定认识,比如诗与个人心志的关系、诗与时代的关系、诗之于人的感化作用、诗文的语言修饰性等等,事实上早已经产生了,只是这些认识都并不是将文学单独来观察的结果。同样,对文学的期待很早就有,不过不是从较为单一的文学审美角度出发的。汉代儒生在对先秦的文化思想、社会历史资料加以继承的基础上,对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传统及其价值、功用等进行了总结,从而提出了系统的诗学理论。这个理论突出地肯定诗歌具有巨大的社会政治影响力,“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他们对文学的肯定和借助,他们提出的期许与设计的方向,其实大都是由以社会政治为核心的文明综合体出发得出的结论。

2010/6/5 22:56:37
rainning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186
注册时间:2009/12/25
嗯,同意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