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设计的涵义
发起人:linhan1998  回复数:0  浏览数:10891  最后更新:2010/5/30 20:12:14 by linhan1998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0/5/30 20:12:16
linhan1998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365
注册时间:2010/2/24
“中山装”设计的涵义
"中山装" 连扣子都有含义 
2009年10月1日上午,胡锦涛以一身深灰色中山装亮相,与西装革履的其他领导人形成鲜明对照。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胡主席的这一形象引起法新社、路透社等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认为此举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人一脉相承……
    中山装,顾名思义,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关。
    据《中华文化习俗辞典》介绍:中山装是“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这里提到的是一位越南华侨黄隆生。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筹组兴中会,来到他开的洋服店购物。当他得知这位顾客就是孙中山时,当即要求加入兴中会。
    中山装本身具有简便、实用等特点,再加上是孙中山设计,因此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流行起来。当时对它赋予新的含义:正面的四个口袋,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口袋盖的“倒笔架”形状,表明“以文治国”的坚定决心;前身的五枚钮扣,象征五权分立的政体设计;袖口后面的三粒钮扣,标志着三民主义的立国精神;下翻封闭式衣领,显示了严谨治国的管理理念;后身没有西装式缝线,隐含着和平统一的民族大义。
    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衣冠服饰”有多么重视。汉语中“领袖”一词,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另外,清兵入关后,厉行“易服剃发”政策,因而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暴行。辛亥革命后,当然也要在“衣冠服饰”上来一场革命。于是,男人要剪辫子,有人说革命要“从头开始”;女人不再缠足,有人说革命要“从脚开始”。对于男性来说,民国时代除了中山装以外,还有西装和长袍马褂等服饰;但是到了1949年以后,中山装却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因此,西方人把中山装称为“毛装”,是有其道理的。
    台湾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教授陈春生在其《台湾宪政与民主发展》一书中专门列有“如何向贪渎开刀”一节,其中谈到当年台湾人对中山装的解读,颇有意思。该书在台湾出版,大陆不容易看到,故照录如下:
    贪渎歪哥文化,在日据时代的台湾是几乎不存在的,国民党撤退来台,公务员穿“中山装”(其实就是“列宁装”),口袋特别大,台湾人特别好奇,想不通衣服竟然需要附制这么大口袋干什么?后来发现办事须“红包”,有钱好办事,于是管那口袋叫“中山袋”;称“三民主义”为“三面取利”(引者按:可能是闽南语的谐音吧),心里很瞧不起政府官吏,连带也看不起外省人。其实并非所有外省人皆坏人,那些贪官污吏显然是“害群之马”。
    书中还说:“国民党自中国大陆带来的贪渎文化,目前已污染了整个台湾社会,贪污已不分省籍了。”这本书是1996年出版的。如今陈水扁东窗事发,被判重刑,正好被作者言中。
    作者:智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