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丙中:中秋节习俗与满月意象的文化遗产
发起人:lily  回复数:2  浏览数:15294  最后更新:2010/5/24 11:41:41 by chpd1919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0/5/15 19:32:46
lily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68
注册时间:2010/2/25
高丙中:中秋节习俗与满月意象的文化遗产
民俗从来就是与一个社会的和谐、祥瑞状态密切关联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提倡良俗复兴,也是要为整个社会提供良性互动的民俗价值。从历史上看,中国常常是一个物资匮乏的社会。但是这不妨碍中国的生活文化饱含美妙的内容。例如,中秋节不仅包含着丰富的良俗,而且是中国的美俗的一个集中的代表,而满月意象及其社会文化表现应该算得上是其中的精粹。

  中国传统的节日体系所依据的时间系统主要是阴历,同时兼用阳历。这是一种兼顾日月,协调阴阳的时间框架。阴历依据月亮的弦、望、晦、朔确定月的周期,阳历依据从地表观测到的太阳的变化确定年的周期。春节、中秋节等与月的圆缺联系在一起,夏至、冬至等与太阳在回归线上的来往周期联系在一起。综合太阳和月亮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确定节日的时间,能够更好地体现人与天(自然)的关系。中国人对月亮和月光的细腻感受发展为很独到的文化创造,由此积累的文化对人类文明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中国人围绕中秋节所进行的文化发明和创造,特别把自己的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寄托在满月意象之中,对作为象征符号的满月极尽铺陈、演义之能事,为我们今天在较好的物质条件下过一种有文化的生活积累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又称为月夕、月节、团圆节等,都或明或暗地表达着对满月的重视。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秋》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寠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在举世同乐、合家团圆的背景下望月、玩月、赏月,中秋节俗在宋代已经基本定型。此夜金吾不禁,说明此节得到了正式制度的配套服务。

  后世中秋节的节俗主要是拜月、赏月和吃月饼,有些地方流行兔儿爷,有些地方有摸秋(或送瓜)之类的习俗。拜月本是天子专有的礼制,到明清时期,民间对月的祭拜非常普遍。明代祭月用圆形果饼,有专门的通用的月神像可买,所谓“月光纸”绘有端坐的月光神、鲜花、桂殿、月兔捣药等图象。月饼即是祭月供品,又是全家人欢度节日的食品,还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在明清时期风行各地。明清相沿,月饼先作祭品,再作食品,并被赋予团圆之意。

  中秋节习俗及其满月意象的形形色色的表现既可以说是美轮美奂,也可以说蕴涵着默默温情的人伦之常。它们在文化创造的意义上完全称得上是人类文化的珍品。可是,从近现代以来,我们并没有珍惜自己的节俗,并没有在意节俗代表着我们的具有独特性的审美观念和伦理思想。我们的节假日制度设计对它们的传承一直都是不利的。辛亥革命之后,政府就按照公历设置假日,是不给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放假的。到后来,传统节日习俗甚至在许多农村地区也一度销声匿迹。

  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经济发展给传统节日习俗的复兴带来了最好的机会。我们看到,各种习俗不择方式地大肆发展,既引起人们的喝彩,也招致了一些人的批评。经过这些年的观察与辩论,今天正面看待传统节俗的观点在社会上还是比较主流的。最近几年,重要的传统节日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最可靠的保护当然是制度性保护。去年国家又把它们置于国家的假日制度框架之中,传统节日所附丽的良俗和美俗就有了更好的机会发挥社会作用。

  但是,中秋节被纳入公假之后,赏月的习惯如何得到保护(如很多自然条件被破坏),满月意象如何作为审美经验被传承,都还是需要我们在空间的维护上继续努力的。我们现在的物资充裕起来了,也比较有闲了。但是,让较多的人民能够在中秋满月下尽情享受“良辰美景”,仍然是一项未竟的社会事业。

2010/5/15 21:34:39
linhan1998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365
注册时间:2010/2/24
为全民赏月而努力哈!

2010/5/24 11:41:45
chpd1919





角  色:版主
发 帖 数:271
注册时间:2010/2/23
中秋还早,不过马上端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