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的藏书印? | |
发起人:cosmos516 回复数:9 浏览数:34115 最后更新:2012/9/13 17:04:52 by cosmos516 |
发表新帖 | 帖子排序: |
cosmos516 发表于 2010/4/8 0:21:33
|
罗振玉的藏书印? 发现这里人才济济,再问个关于藏书印的问题。 这是在孔夫子书店截下来的图片,这里的藏书印是“邑津张氏珍藏之印”,拍卖方介绍说,这是罗振玉的钤印,我查了不少资料,不能确定。 我校图书馆也有一些类似上面的古籍,竹纸、金镶玉装帧,多处修补,一般都盖这个藏书章,或者是“邑津张氏藏书之印”,当做善本收藏者,据善本阅览室的慧老师介绍,这书是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 可是凭什么断定这个藏书印是罗振玉的呢? |
cosmos516 发表于 2010/4/8 0:38:17
|
我自问自答了-
这个钤印是“益津”而非“邑津”,和罗振玉没有关系,是我理解错了。 不过,确定了“益津”二字,我很兴奋。怪不得我查了n年都没有找到这个“邑津”地名,原来是弄错了,益津就在霸州,属廊坊地界,霸州有益津书院,这个益津张氏大概也就是当地的一个藏书大家了吧。 对益津张氏,欢迎作进一步的探讨。 |
rainning 发表于 2010/4/8 0:44:19
|
开卷有益哦……
|
chpd1919 发表于 2010/4/8 10:51:57
|
霸州的年代和历史要比廊坊久远很多,呵呵,廊坊真是个奇怪的地方
|
lily 发表于 2010/4/8 20:50:57
|
霸州市益津书院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改建为高小学堂。在明清两代,霸州就出过众多宫廷画师。清乾隆以后,翰墨名人有崔廷绶、崔恂、李钧、吴楷、蔡振先等人士,其中崔廷绶的书法,乾隆皇帝大为称赞:“其形似鬼、其神似铁、前人无有、后人难学。”后人得其片纸只字,视为至宝。建国后霸州书画界更是人才济济,石文同、王克让、米春茂等一大批书画家脱颖而出。著名国画家许鸿宾受教于齐派李苦禅及其他大师,后自成一家。多取乡野小景入画,或玉米荚豆、或蟋蟀蜻蜓,所绘蝈蝈更是一绝,其爪上毛刺、头上触须、翅上纹理,皆刻画至微至精,遂有“蝈蝈许”之誉。书法家马文鸾楷宗欧柳,行草取“二王”之妙,其楷书纯熟清秀,如出天然,行草骨肉亭匀,柔劲相宜,被国内书界大师誉为“南有周昭、北有马文鸾”。
|
hqy 发表于 2012/7/30 21:03:15
|
|
rainning 发表于 2012/7/31 14:58:19
|
作者即为楼主哇。
|
hqy 发表于 2012/8/20 23:10:53
|
原来如此啊!!!好厉害!!
|
rainning 发表于 2012/8/28 23:22:54
|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哇!
|
cosmos516 发表于 2012/9/13 17:04:54
|
回首自己读博士的三年,发的有点分量(或说能解决一点问题)的文章,其实都是从一个线索开始的,就是这部《金琬钗》。
再靠前,这个问题的发现,是我在整理“人面桃花”故事的戏曲资料时,在南开图书馆找到了这部抄本,看到了这个藏书章。 本来我写了一篇文章,投到《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把第三部分砍掉了。这个第三部分,我丰富了一下,投到《兰台世界》,就是上面这篇《晚清河北益津张氏藏书考略》。 这两篇的结论未必板上钉钉,但是我通过查资料,给了这样一个结论。期待继续深入,以更多的资料印证这一结论,或许推翻这个结论。 看进书去就能发现问题,其实古代文学领域,很多的戏曲资料都没有整理,台湾《俗文化丛刊》里的资料可算一个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