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文本演变与文化内涵
发起人:cosmos516  回复数:0  浏览数:8574  最后更新:2013/11/17 0:08:19 by rainning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3/11/16 22:30:58
cosmos516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136
注册时间:2010/2/23
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文本演变与文化内涵



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文本演变与文化内涵






李春燕



摘要:以中国叙事文化学方法,对唐明皇游月宫故事做个案研究,搜集历代流传文本,梳理故事演变轨迹,并从帝王仙游主题与雅俗之变角度剖析明皇游月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叙事文化学;唐明皇游月宫;帝王仙游;雅俗之变






唐明皇游月宫故事自唐代产生以来,历经宋元明清流传不衰,在小说、诗歌、戏曲、民间曲艺中均有文本流传。故事优美,内涵丰富,既有宗教文化的投影,又内蕴文人情怀,同时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见。



[align=center]一、

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文本流传

[/align]唐五代的明皇游月故事文本众多,形态多样,是后代小说、戏曲演绎的渊薮。薛用弱《集异记》中有“叶法善”条,写叶法善带唐明皇游月宫:



又尝因八月望夜,师与玄宗游月宫,聆月中天乐,问其曲名,曰《紫云回》。玄宗素晓音律,默记其声,归传其音,名之曰《霓裳羽衣》。自月宫还,过潞州城上,俯视城郭悄然,而月光如昼。师因请玄宗以玉笛奏曲。时玉笛在寝殿中,师命人取,顷之而至。奏曲既,投金钱于城中而还。旬日,潞州奏,八月望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以进。

[1] 18-19





卢肇《逸史》写罗公远带唐明皇游月宫,回宫制曲,银桥登月方式颇具浪漫情思,“以柱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桥道如银” [2]148

,登桥行十数里,到达月宫。精光夺目,寒气侵人,踏桥返回。回顾银桥,随步而灭。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写唐明皇在申天师陪同下游月宫,更加详细:



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时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起跃,身如在烟雾中。下视王城崔巍,但闻清香霭郁,视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有仙人道士,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少焉,步向前,觉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极寒不可进。下见有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鸾往来,舞笑于广陵大桂树之下。又听乐音嘈杂,亦甚清丽。上皇素解音律,熟览而意已传。顷天师亟欲归,三人下若旋风。忽悟,若醉中梦回尔。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而不允。上皇因想素娥风中飞舞袖,被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洎今,清丽无复加于是矣。

[size=10.5pt][3]143

[size=10.5pt]



《集异记》、《逸史》见于《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是中唐人作品;《龙城录》作者有争议,《遂初堂书目》不题撰人,《直斋书录解题》认为是唐柳宗元撰。陶敏《柳宗元

<

龙城录

>

真伪新考》中提出:“《龙城录》并非柳宗元所作,但作伪者也不是王铚或刘焘;此书的编造大约是在北宋前期,即宋太祖至仁宗前期这大约六七十年中。”

[size=10.5pt][4]

[size=10.5pt]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有“游月宫”条,搜集了前代唐明皇游月宫流传文本,其中一段引自《异闻录》,颇值玩味:



[size=10.5pt]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洪都客夜游月中,见所谓广寒清虚之府,下视玉城嵯峨,若万顷琉璃田,翠色冷光,相射炫目,素娥十余舞于广庭,音乐清丽,遂归制《霓裳羽衣》之曲。[5]29-30







[size=10.5pt]《异闻录》乃唐李玫《纂异记》的别称,今本《纂异记》现存14

篇,从《太平广记》辑出,不见该条。这条文字与《龙城录》类似,但更为简略


[size=10.5pt]。不排除周密引文有删减,也无法证实《异闻录》与《龙城录》的先后关系,但可确定,《集异记》、

《逸史》之外,

[size=10.5pt]《异闻录》是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又一个唐代文本。





《广德神异录》记叶法善引唐明皇游月宫,《开天传信记》记唐明皇自言梦游月宫。敦煌变文《叶净能诗》写道士叶净能引唐明皇游月宫。宋傅干《注坡词》卷一《水调歌头》注引用《明皇杂录》,写叶静能引唐明皇游月宫,并服仙丹御寒。



唐宋诗歌中也描写了明皇游月,郑嵎《津阳门诗

[size=10.5pt]》:

[size=10.5pt]“蓬莱池上望秋月,无云万里悬清辉。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宫愁不归。月中秘乐天半间,丁珰玉石和埙篪。”[6]

卷567

南宋陈文尹有诗《明皇游月宫》:“梨园歌罢问嫦娥,露湿银桥步辇过。无极光中看殿阁,不胜寒处感山河。锦袍清惹天香近,玉笛愁吹秋思多。谁管当时兴废事,一轮千古自婆娑。”[7]363

永嘉人葛秋崖有《唐明皇游月宫》:“秦汉求仙事已非,等闲却遇月中妃。如何不觅长生药,只记霓裳一曲归。”[8]390





[size=10.5pt]元白朴有《唐明皇游月宫》杂剧,亡佚。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有唐明皇游月宫内容,《遗事引》中[

哨遍]

第二曲:“自还想,潜随叶靖,半夜乘空,游月窟来天上。切记得广寒宫曲,羽衣飘渺,仙佩玎珰。”[9]4

原书亡佚,朱禧辑有《唐明皇游月宫》套曲十套,即《明皇去月宫》、《明皇望长安》、《明皇逢妖》、《妖问明皇》、《明皇进广寒》、《明皇观素娥舞》、《明皇喜月宫》、《明皇哀告叶靖》、《明皇游月宫》、《中秋赏月》。





[size=10.5pt]明清时代的唐明皇游月宫故事,文本众多形态各异。明屠隆《彩毫记》传奇第

15

[size=10.5pt]出、小说《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混唐后传》第

28

[size=10.5pt]回皆敷演明皇游月故事;

[size=10.5pt]清初有杂剧《唐明皇游月宫》(亡佚),朱素臣

[size=10.5pt]《龙凤钱》传奇第

1

[size=10.5pt]出、《长生殿》第

11

[size=10.5pt]出、小说《隋唐演义》

85

[size=10.5pt]回等从不同角度演绎了明皇游月。





[size=10.5pt]上述文本内容,可归纳为三种:一是在《初刻拍案惊奇》、《彩毫记》、《龙凤钱》中,由叶法善带领,掷板笏、现银桥,明皇畅游月宫,甚至得到了嫦娥的接待;二是《混唐外传》、《隋唐演义》中把游月写成冒险,罗公远带领,乘车而往,但不能进入,因唐明皇对嫦娥产生轻亵之心,月中门户关闭,寒风袭人,二人逃回人间;三是《长生殿·闻乐》,改唐明皇游月宫为杨贵妃梦游月宫,听曲、醒后作《霓裳羽衣曲》也加到杨贵妃身上。





[size=10.5pt]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五有“刘晖吉女戏”条,记载《唐明皇游月宫》在舞台的演出,

舞台效果美轮美奂,可见搬演频率和受欢迎程度:





[size=10.5pt]叶法善作,场上一时黑魆地暗,手起剑落,霹雳一声,黑幔忽收,露出一月,其圆如规,四下以羊角染五色云气,中坐常仪,桂树吴刚,白兔捣药。轻纱幔之内,燃赛月明数株,光焰青黎,色如初曙,撒布成梁,遂蹑月窟,境界神奇,忘其为戏也。[10]67-68







[size=10.5pt]小说、诗歌、戏曲之外,神仙志传中也载录了明皇游月。五代道士杜光庭有《神仙感遇传》、《仙传拾遗》,前者录罗公远引唐明皇游月,文字类《逸史》;后者录叶法善引明皇游月,类《集异记》。

[size=10.5pt]南宋道士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十四“太真霓裳”引《逸史》所记明皇游月听曲事。



[size=10.5pt]元代道士赵道一编著《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九“叶法善”条载叶法善引明皇游月事,文字似《集异记》;“申元之”条附录《龙城录》申天师引明皇游月事。

此外,

[size=10.5pt]宋代还有以“明皇游月宫”为主题的镜子。从文字记载到器物影像,可见

[size=10.5pt]明皇游月宫故事的流传范围之广。





唐明皇游月宫

[size=10.5pt]属于帝王仙道文学,产生于文人笔记,又进入诗歌、白话小说、戏曲等领域,内涵丰富、雅俗共赏。在流传过程中,文人与市民心态都对这一故事产生了影响,从帝王仙游和雅俗之变角度剖析明皇游月故事,可见其宗教意味、文人情怀与世俗情调。



[align=center][size=10.5pt]二、帝王仙游与唐明皇游月宫故事



[/align][size=10.5pt]帝王仙游指帝王借助方士力量游于仙境,或遇到神仙,这一主题与道教文化息息相关,在我国文学中由来已久。唐明皇游月宫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意境更优美,内涵更丰富。





[size=10.5pt]“

对神仙的信仰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道术,是道教的主要特色”[11]16



[size=10.5pt],道教徒以史籍、传说中的帝王求仙、学道事迹为蓝本,经附会加工,创作了大批的帝王仙道故事。帝王仙游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有黄帝乘龙升天、穆天子见西王母、汉武帝求仙等,表现了道教推广过程中,对帝王故事的附会与利用。





[size=10.5pt]神仙信仰是道教宣传的理论武器,最能实践长生理想的非帝王莫属。于是道教徒从历史典籍、神话传说中截取素材,将帝王神仙化,借助其影响力宣传宗教思想,建构神仙世界。黄帝首先被仙化,《史记·封禅书》记方士公孙卿劝说汉武帝封禅,诱以黄帝学仙,采铜铸鼎、骑龙升仙的传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12]1394





[size=10.5pt]穆天子见西王母,汉武帝求仙故事也流传久远。

西王母形象首次出现于《山海经》中,《西山经》记西王母居住在玉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司天之厉及五残”

[13]30

,道教将人首兽身的西王母拉入仙真谱系,

《穆天子传》

写周穆王西游到西王母之邦,与西王母宴饮酬酢、



诗歌酬唱。此时,西王母已变成温情的西天女王



[size=10.5pt]汉武帝求仙所见的

西王母是威仪华丽的道教女仙,《博物志》写

西王母赐汉武帝仙桃,《汉武故事》中西王母的仪仗、排场更有气势,《汉武内传》中西王母指导汉武帝修身治国之道。

[size=10.5pt]



汉魏六朝的帝王仙道故事,

把帝王仙化,或通过帝王的求仙塑造道教神仙形象。到唐代,统治者崇信道教,谈玄尊道、求仙慕真氛围浓郁,

唐明皇游月宫故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唐明皇好道集奇人,聚集在他周围的道士,如张果、叶法善、罗公远等遁地隐形、斗法炫奇,

[size=10.5pt]道士以法术带领唐明皇四处游历,包括中秋游月宫、上元节广陵观灯和西凉州观灯等。





[size=10.5pt]《玄怪录》卷三有“开元明皇幸广陵”条,写开元十八年元宵夜,叶仙师用法术带领唐明皇与杨太真、高力士、黄幡绰、乐官等数十人腾云驾雾赴广陵观灯。为了验证非幻境,在云中奏《霓裳羽衣》,后数旬,广陵来奏空中见仙人、听仙乐。西凉府观灯事见于《明皇杂录》:“明皇用叶法善术,上元夜,自上阳宫往西凉州观灯,以铁如意质酒而还,遣使取之,不诬。” [14]980







[size=10.5pt]明皇仙游故事文本众多,文本差异较大。从文本题名看,《集异记》、《异闻录》、《玄怪录》等重在记异,以帝王远游烘托道法神奇;

[size=10.5pt]《神仙感遇传》、《仙传拾遗》

[size=10.5pt]等,则以帝王好道为号召,通过法术的表演

宣扬道教。情节内容形态

[size=10.5pt]有如下特点:游览地点有月宫、广陵和西凉三说;带领者有申天师、叶法善、叶净能(一作叶静能、叶靖)、罗公远等说;行走方式,或腾云驾雾,或道士变幻出银桥或虹桥;验证方式,一说归来作《霓裳羽衣曲》,一说留下铁如意,一说空中奏乐、洒下金钱。





[size=10.5pt]明皇仙游的情节构架来自于道教的神仙变化飞升之术,

在仙游的众多目的地中,月宫有

[size=10.5pt]素娥起舞、仙乐飘飘,



[size=10.5pt]其高远、清冷、富丽尤其令人神往,故而,明皇游月宫在其仙游故事中最具知名度,反过来,这一故事的流传也促进了月宫观念的民间接受。赵红博士搜集唐前佛经资料,指出“唐人月宫观念的形成受到了道教影响,但这并非创造,而其更深刻的理论根源其实是在佛教。”[15]98







以中秋夜唐明皇游月宫、观舞听曲的奇幻经历,阐明《霓裳羽衣曲》的来历,融合了佛教的月宫观念、道教的神仙飞升之术,宣教意味被浪漫情思层层包裹。唐明皇游月宫故事整合了历史、文艺、宗教、民俗节庆等各种因素,

[size=10.5pt]因其优美的意境和浪漫的情思,在文学中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size=10.5pt]明清两代游月故事演变的特色,是被置于“下凡历劫”情节模式之下,蒙上了因缘前定的宿命色彩。月宫是神仙府邸,凡人难以进入,有仙缘之人才可前往。在不同的文本中,唐明皇升天入月后的处境被处理得不尽相同,可归纳为殿外窥视、自行游月宫和受到嫦娥接待游月三种。





[size=10.5pt]《混唐后传》、《隋唐演义》写罗公远以桂枝变彩舆、如意变白鹿,载唐明皇进入月中,窥探月中宫殿,因言语造次冒犯嫦娥,匆忙逃回人间,突出月宫作为神仙地的高贵,即使人间帝王也难以进入。





《彩毫记》、《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唐明皇好道集奇人》写叶法善带领唐明皇游月宫,他们被默许游月宫,嫦娥回避,月中素娥不惊异,也不招接,各自吹奏舞蹈。

[size=10.5pt]《彩毫记·游玩月宫》突出了明皇游月的下凡历劫模式,写杨贵妃、李白与唐明皇同游,以嫦娥之口道出“

此三人并是仙班,谪居凡界,天子与贵妃尘中虽已造业,灵根尙未尽消。李白潇散淸狂,风骨正堪入道,数应得一到此,不合阻他。仙凡路殊,难与相见,只许他们一游便了。”

[size=10.5pt] [16]21



杨贵妃【江儿水】唱到:“侍女纷相见,姮娥不可邀

[size=10.5pt]……

自愧凡胎,身染莲花泥淖”

[size=10.5pt] [17]22



,也表现了仙凡隔路。

[size=10.5pt]



《龙凤钱》敷演唐明皇游月宫,不但得以畅游,还得到了嫦娥的款待。叶法善神通广大、能掐会算,他预知

[size=10.5pt]唐明皇游月宫,早早知会嫦娥,使嫦娥拨云相待;游月途中,又安排马、赵、温、关四大将军护驾,气派非凡;到达月宫,嫦娥带领玉女十二班、银娥十二班接驾,对唐明皇非常恭敬,导引游玩之后,又献桂浆,使银娥奏乐、玉女舞霓裳。





[size=10.5pt]与唐五代仅表现道法、借帝王身份抬高道教不同,明清的明皇游月故事文本中,道士被仙化,形象更加丰满,在叙事中承担了更重要的作用,甚至能

[size=10.5pt]以仙道立场与皇权分庭抗礼,

《龙凤钱》中的叶法善即是一例。《龙凤钱》以叶法善带唐明皇游月宫为引子,写回宫路上,唐明皇在空中

[size=10.5pt]掷下龙凤钱,许愿得钱者男为翰林,女作次妃。得钱者恰为男、女二人——崔白与周琴心,不料二人有夙缘,叶法善运作崔周姻缘,甚至在周入宫后仍摄其魂魄与崔白相会,最终夺皇帝所爱,成就了才子佳人。《龙凤钱》是从唐明皇游月宫故事中衍生出的作品,仙化的叶法善成为叙事的有力推动者,见证了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影响力。







[align=center]三、雅俗之变与唐明皇游月宫故事



[/align][size=10.5pt]文学的雅俗之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文学的雅与俗是历史的更是文化的。“雅俗的观念最早来源于音乐。我国第一个完整、成熟的雅乐系统是西周的雅乐”[18]1

,周代雅乐含有典雅纯正、中正和平的意思,因而后世观念形态上的雅文学具有品味高深、曲高和寡的意思。与之相应,俗乐通俗浅近,具有浓郁的生活时代气息,也更具娱乐性。从文学体裁的产生与勃兴看,由诗、词到小说、戏曲是一次由雅到俗的转变。唐明皇游月宫故事自产生以来,流传不息,在多种文体中有传世文本,自然也无法脱离雅俗之变这一主题。





[size=10.5pt]唐明皇游月宫产生于文人笔记,成为中秋传说,进入绘画作品,被镌刻到铜镜上。因蕴含丰富,这一故事表现出超常的适应性,在雅、俗文学领域均有较好的延展,在文人笔记、诗歌中表现出文人的浪漫情思与怀古咏史的兴亡之叹,在民间曲艺中又表现出通俗、讽刺的世俗情调。





[size=10.5pt]在唐明皇游月宫故事书写中,《龙城录》别具一格,题为梦游广寒宫,文笔清丽,构思奇特,文学气息最浓。写腾云,写云中看人间,写月宫清冷、道士仙人乘云驾鹤、月中素娥舞于桂树之下,仙乐风飘,让人沉醉其中,又倏然而回,如梦如幻。到底是南柯一梦,还是仙家幻术,作者似乎有意让人产生错觉,表现出浓郁的文人情调。文人中秋望月,感觉清冷,从而想象飞升,种种感触附着于唐明皇游月宫的传闻之上,把这一轶事写出了特别的味道。   





[size=10.5pt]唐明皇游月宫故事有腾云飞升之奇,高远清冷的月亮也是文人寄兴吟咏的对象,望月兴怀,想象月宫美丽与清冷,借由月亮感叹历史古今。唐明皇游月宫成为怀古诗的题材,表现了文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size=10.5pt]南宋陈文尹《明皇游月宫》借唐明皇游月宫,写月光,抒发兴亡之感。诗中所述,撇开了征实的写法,踏银桥、游月宫,居高临下的视角,虚实相生的叙述,已经把道教故事改编成了明皇远游的浪漫故事。银桥一说,来自《逸史》



[size=10.5pt]“无极光中看殿阁,不胜寒处感山河”二句,则从《龙城录》中化出。“谁管当时兴废事,一轮千古自婆娑”二句点明了望月与兴怀的主题,由亘古不变月亮,见证唐明皇朝的兴废,思想更加明确。稍后的永嘉人葛秋崖有《唐明皇游月宫》,敷衍唐明皇游月,见嫦娥,听《霓裳羽衣曲》,并讽刺了帝王求仙。





[size=10.5pt]月中有仙女,随着月宫观念的普及,唐明皇游月宫引发普通百姓的兴趣。《天宝遗事诸宫调》一改明皇游月的宗教旨趣与文人情怀,以表现帝王风流为目的,写出了更多世俗情味。 





[size=10.5pt]诸宫调是民间说唱文学,曲词浅白流畅,所表达的思想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天宝遗事诸宫调》谱写唐明皇游月宫故事,敷演唐明皇因思慕广寒仙子而游月,在月宫门口遭侍卫呵斥,观看素娥舞蹈后,又请求道士帮忙勾引广寒仙子,甚至想招赘月宫,被拒绝后怏怏回到人间。在人物塑造上,《天宝遗事诸宫调》融入了百姓的生活智慧,调侃帝王,消解其正统、尊严的形象,出之以好色、胆小、粗俗、市侩的唐明皇形象。





《天宝遗事诸宫调》中唐明皇游月宫的情调是世俗的,虽写月宫景色的美好,仙娥舞蹈的美妙,这一切,在唐明皇游月动机的统摄下,都变得滑稽可笑:





[size=10.5pt]【仙吕宫·六幺令】冰轮光展,皎洁正团圆。人间天上,不知今夕是何年?当夜宫中宴赏,因问广寒仙。天师奏却,明皇听罢,便将密旨暗中传。





[size=10.5pt]【柳叶儿】早则不思量那凤帷同卧,早则不思量月枕双歌,早则不思量琴瑟谐和,早则不思量谈笑酬和。

[size=10.5pt][19]24

[size=10.5pt]



[size=10.5pt]因惦念广寒宫仙子而偷游月宫,心怀鬼胎使他胆怯异常。后一曲是见广寒宫门将威武、唐明皇害怕后悔所唱,以调侃的语气,讽刺明皇游月只为追欢逐乐,表现了唐明皇的好色与怯懦。





[size=10.5pt]唐明皇欣赏月宫的歌舞景色,“一曲霓裳才观罢,执迷性不想还家。为天上一时间忘了天下”;他迷恋广寒仙子,“广寒一见神仙态,把六宫中许多恩爱,都撇在九霄云外……思忆,偏妃难称,中宫正宜……匹如向尘世为君,争如就月宫作赘。”[20]30

唐明皇求叶靖勾引广寒仙子,遭到劝阻后不甘心,想用钱来打动仙子,“师父,你也快差排,莫推挨,此间配对权宁奈。教宫内取些金帛,寡人待自手缠上锦,亲插鬓边钗。欲求天外事,须动世间财!”[21]32

从市井民众心态出发,塑造好色、市侩的帝王形象,字里行间隐含着对唐明皇贪欲无穷、荒淫好色的讽刺。向往月中仙子,讥讽帝王好色,世俗情调的故事凝结着百姓对于唐明皇游月宫的遐想。





[size=10.5pt]综上所述,唐明皇游月宫

故事以帝王仙游的浪漫想象、广寒宫的优美意境以及道教文化、中秋节庆的丰富内蕴,吸引着后世文人和普通百姓,成为流传千年、雅俗共赏的不朽传说。






[size=10.5pt]参考文献:





[size=10.5pt][1]

[size=10.5pt]薛用弱.

集异记[M].

北京:

中华书局,1980.





[size=10.5pt][2]

[size=10.5pt]李昉.

太平广记[M].

北京:

中华书局,1986.





[size=10.5pt][3]

柳宗元.

龙城录


[size=10.5pt][M]//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size=10.5pt].

[size=10.5pt]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size=10.5pt][4]


陶敏

.

柳宗元《龙城录》真伪新考

[J].

[size=10.5pt]文学遗产,2005(4).





[size=10.5pt][5]

[size=10.5pt]周密.

癸辛杂识[M].

北京:

中华书局,1988.





[size=10.5pt][6]

[size=10.5pt]彭定求.

全唐诗[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size=10.5pt][7][8]

[size=10.5pt]曾唯辑.

东瓯诗存[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size=10.5pt][9] [19] [20][21]

[size=10.5pt]王伯成著.

朱禧辑.

天宝遗事诸宫调[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size=10.5pt][10]

[size=10.5pt]张岱.

陶庵梦忆[M].

北京:

中华书局,2007.





[size=10.5pt][11]

[size=10.5pt]刘仲宇.

中国道教文化透视[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





[size=10.5pt][12]

[size=10.5pt]司马迁.

史记[M].

北京:

中华书局,1959.





[size=10.5pt][13]

[size=10.5pt]张耘点校.

山海经 [M].

长沙:

岳麓书社,2006





[size=10.5pt][14]

[size=10.5pt]郑处诲.

明皇杂录[M]//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size=10.5pt][15]

[size=10.5pt]赵红.

从敦煌变文《叶静能诗》看佛教月宫观念对唐代“明皇游月宫”故事之影响[J].

敦煌研究. 2011

(1

).





[size=10.5pt][16] [17]

[size=10.5pt]屠隆.

彩毫记[M]//

六十种曲.

上海:上海开明书局,1935.





[size=10.5pt][18]

[size=10.5pt]刘小梅.

宋元戏剧的雅俗源流[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The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Emperor TangMing-huang immortal story



[align=center]LIChun-yan

[/align]

[align=center](Collegeof Chinese Literature ZaoZhuang University, Shandong 277160, China)

[/align]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study on The Emperor Tang Ming-huangimmortal


Story,

collecting ancient texts, combing evolution, and analyzing the evolutionthrough the angle of immortal themes and theChange of Elegance and Vulgarity.



Keywords: Chinese thematic; The Emperor Tang Ming-huang immortal


Story; immortal

themes;



TheChange of Elegance and Vulg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