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佛寺对社会教育的补充途径与影响——长沙开福寺(十元门票,嘿嘿)篇
发起人:jiangnaihan  回复数:1  浏览数:14344  最后更新:2012/7/26 10:35:45 by rainning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jiangnaihan 发表于 2012/7/26 8:57:17
当代佛寺对社会教育的补充途径与影响——长沙开福寺(十元门票,嘿嘿)篇
  “知行南开”暑期社会调研项目——当代佛寺对社会教育的补充及影响”的调研一切进展顺利。调研队员姜乃菡首先于7月13日对长沙开福寺进行了初步的走访和调查。开福寺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河开福寺路,是我国佛教禅宗中临济宗杨济派的著名寺院,为全国重点开放佛寺之一,湖南省及长沙市佛教协会均设于此。由楚王马殷创建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其子马希范又建会春园、嘉宴堂,祓禊亭于此,宋人有云:“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暑之地……今荒郊中时得砖瓦,皆因鸾凤之形”。该寺历代高僧辈出,禅师道宁之禅法经四传后入日本。至宋代融佛寺园林为一体,内有紫微山、碧浪湖等十六景。殿宇屡经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所建。现寺宇规模宏伟,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11平方米。有佛殿三进,第一进为三圣殿,第二进为大佛殿(即大雄宝殿),第三进为毗卢殿。东厢有客堂、斋堂、库房、方丈居室;西厢为说法堂、禅堂等。大雄宝殿1923年重修,歇山顶、脊吻作龙凤禽兽饰,四角垂有铜铃,每当风动,铃声清脆。正脊中有宝瓶、法轮,直落云霄。山门额题“古开福寺”,石联“紫微栖凤,碧浪潜龙”。寺内有清康熙、光绪年间石碑各一道。
   通过对开福寺的僧尼和部分居士的走访,我们了解到该寺对社会教育的补充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僧众教育部分主要是积极推荐资质优秀者进入闽南佛学院进修,毕业后回归本寺,以所学知识和新的理念来主持寺院佛事活动和佛寺教育。通过进修——回归的尼众教育模式,该寺无论是佛事活动还是佛寺教育都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在信众教育方面,开福寺法事活动繁盛,每次法事都伴随佛学讲座活动开展,吸引了大量信众的参与。除了伴随法事的佛学讲座,开福寺每周还有固定的佛学班免费开放,时间是每周六下午两点至四点,周日下午两点至五点,佛学班授课内容主要是《金刚经》等佛经的讲解,授课人除了常住法师外,还引入了社会相关人士。
   另外开福寺最大的特色是国学班和碧湖诗社的复兴。开福寺本身就具有儒释合一的传统,1886年,著名诗人王闿运、郭嵩焘、高僧寄禅、笠云等在开福寺结社,并以寺院内碧浪湖为名,成立了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儒释合一”的碧湖诗社。每逢三月上已,九月重阳,汇集湘中文坛名士和寺院高僧,在开福寺举行雅集。1989年,省会诗词工作者沈立人、戒圆、伏家芬等人倡议,经有关部门批准,于同年6月15日重建碧湖诗社,伏家芬任社长,现有270余名省内外会员,共出版了24辑《碧湖诗选》。长沙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诗社工作,每年都给予经费支持,弘扬传统文化。 2011年12月6日,碧湖诗社20多位理事齐集开福寺会议室,出席2011年度理事会。在会上,社长唐铁强与各理事总结和回顾了年度双江采风等7项工作;增补了坚愿、能净2位法师为副社长和周桂华为理事;研究了编辑《缁素因缘》的明年工作发展意见。开福寺依托寺院本身的优秀历史资源,采用儒释合一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社会人士参与,对开福寺信众的国学基本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开福寺牵头举办的国学班也体现出开福寺儒释合一的特点,授课内容主要是《论语》等儒家典籍的讲解,目的是在佛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实施针对普通信众的国学教育。
rainning 发表于 2012/7/26 10:35:46
学习了!很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