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搜索
|
返回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与文学
→
教学园地
→
研究生之家
→
文学与社会生活提纲
文学与社会生活提纲
发起人:wlim88com 回复数:
3
浏览数:
4947
最后更新:2010/6/3 11:35:54 by linhan1998
简洁模式
完整模式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从旧到新
从新到旧
2010/6/2 22:10:01
[
只看该作者
]
#1
wlim88com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54
注册时间:2010/2/23
回复
编辑
删除
文学与社会生活提纲
唐代驿站中曾经留下的那些诗情
我今天谈的话题是关于唐代驿站的。在那些星罗棋布的驿站中,曾经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情感,而这些情感随着当时写就的诗篇沉淀了下来。
唐代时有着以洛阳、长安为中心坐标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而长安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流的富丽堂皇的都市。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中就曾经说:“驿骑来千里,天书下九衢。”(《全唐诗》卷407)
“驿站”,是古代在驿路上为投递文书、转运官物及供应往来官员食宿的处所。隋唐时期的驿站功能繁多,兼有驿邮功能和馆舍功能,这便是所谓的“馆驿合一”。驿站于是也叫“馆驿”,是唐代文人与官宦赴试与落第、宦游与谪迁的必经之地。
在唐代众多的生活环境和交往媒介中,驿站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处所所在。就命运而言,它是诗人行旅必经的场所,勾连着诗人的政治前途与生活方式;就交际而言,驿站是中上层人物的公关场所,关联着诗人的人际友谊与社会声誉;就情境而言,驿站生活能带给诗人强烈的情感触动,因为那些早晨出发傍晚留宿的奔波;也因为那些孤馆寒窗的憩息、夜深人静的孤寂。
由此,驿馆生活点缀和滋润了唐代文人枯燥的旅途和心灵。他们的心灵投射于他们的情感,而他们的情感又随之酝酿为一个个诗篇,既反映着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也散发着诗人独特感受的幽香。
国力的强盛和驿站的繁多直接催动了唐代驿站诗歌的盛行。
薛逢在白马驿留宿后,提笔写就:“满壁存亡俱是梦,百年荣辱尽堪愁”。我们不妨可以看作它是对驿站诗歌的描绘。
唐代驿站诗歌的传播以文人为主。因为驿站的设置目的就是投递文书、转运官物及供应往来官员食宿。除此之外,贬官、流人也可以住宿。如杨凝《别谪者》“一家书绝久,孤驿梦成迟。”(《全唐诗》卷290)
唐代许多诗人有着或大或小的文臣身份,因此多写有驿站诗歌。宋之问算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驿站诗歌的诗人了。他曾被贬谪越州,流放钦州。在漂泊的途中,肯定会有情感的释放,如《题大庾岭北驿》等。韩愈、刘禹锡、元稹、白居易、李商隐也都有写驿诗。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些题诗者是没有姓名的,如“京兆女子”、“湘驿女子”、“若耶溪女子”等。更有趣的是,它们中曾有一首诗引发过唐代男性诗人群体一场大规模的和诗,实在堪称是文学史上的一次大共鸣了。诗歌如下:“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此山。”(“若耶溪女子”《题三乡诗》,《全唐诗》卷801)。
驿站诗歌内容中表达最多的是羁旅行役。
唐太宗为了延揽人才,承袭了隋代的科举制度,直接促成了唐代文人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同时,唐代强盛的国力和青春的气息促使他们不但热衷于游宦,也汲汲于从军。王勃的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是行旅生活的写照,它抒发的情感豪迈而又超拔。
从初唐“四杰”到五代的罗隐、徐铉,三百多年间成千上万的文人学子始终乐此不疲地在漫漫古道上风尘劳顿,跋涉不已。即便是失意了去出世,也把自己的襟怀交给名山大川而继续遨游四海。
羁旅行役总是包含着功名冲动与亲情需要的双重情感触媒,而且常常以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说,羁愁的产生最容易发生在驿站风雨时。
戴叔伦将羁愁写得入木三分:“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全唐诗》卷273)佳节与漂泊的强烈对立凸显了羁愁。
宋之问从寒门低微到宫廷得宠再到数度贬谪,宦海浮沉的经历,使他成为武后朝至中宗、睿宗朝之间也是唐代较早大量创作驿站羁旅诗的诗人。他两次贬谪地(泷州、越州)都是南方荒凉偏远之地,尤其是睿宗即位后又被流配到钦州,更为偏远的地理方位使得他在远望中原的喧嚣中孤独南赴,思乡怀友之情难免不充溢于诗中。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盞期阎五朝隐王二无兢题壁慨然成咏》)
上文提到的《题大庾岭北驿》,是他初贬泷州过大庾岭时作的:“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全唐诗》卷52)诗歌以咏北归之雁入题,以人雁相比,深含人不如雁的感慨。最后以瞻望岭北之梅作结传达了羁旅中的回归意愿,而不能回归的无奈又深化了羁旅的绝望愁绪。
最后,我再举两例。
武元衡《题嘉陵驿》:“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磄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全唐诗》卷317) 苍然头白显然不是行旅嘉陵驿的结果,诗人为了凸显羁旅的艰辛而肆意夸张,美景倍增伤情。
张祜《题弋阳馆》“一叶飘然下弋阳,残霞昏日树苍苍。吴溪漫淬干将剑,却是猿声断客肠。”(《全唐诗》卷511)。张祜久负诗名而仕途失意,遂漫游于江南。在他的眼中,飘然而下的虽是树叶,更是孑然一身的诗人的写照;干将剑是诗人怀抱的功名利器的象征,猿声则是唤起亲情需要的伤心意象。
当然,我们已无法一丝不差地还原他们在孤馆寒窗憩息时的那份感叹,也无法真正体会到那种在夜深人静时听见窗外虫鸣的那份孤寂了。
2010/6/2 23:05:39
[
只看该作者
]
#2
lily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68
注册时间:2010/2/25
回复
编辑
删除
2010/6/3 9:53:36
[
只看该作者
]
#3
shan-zhi-nan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50
注册时间:2010/3/2
回复
编辑
删除
2010/6/3 11:35:58
[
只看该作者
]
#4
linhan1998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365
注册时间:2010/2/24
回复
编辑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