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对宋代小说创作的影响——陈玉凤
发起人:cyvf2009  回复数:7  浏览数:10310  最后更新:2010/5/29 22:48:19 by wangyan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0/5/26 17:27:53
cyvf2009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8
注册时间:2010/4/6
宋代理学对宋代小说创作的影响——陈玉凤

理学在原始儒学基础上,吸收佛学、道家和道教学说而形成,也称新儒学。李泽厚认为,理学的基本特征是将伦理提高为本体,以重建人的哲学,他把宋明理学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奠基期,代表人物是张载;成熟期,代表人物朱熹;瓦解时期,代表人物是王阳明。任继愈则认为,“理学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家完整的哲学学说,它是我国特定时期(公元十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哲学史断代的统称。”自南宋后期始,理学进而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对中国近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思想领域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不同时期,理学的思想有所不同,反映在文学上也不一样,本文里我想重点解释宋代理学中的几个概念——“天理”、“人欲”、“诚”、“三纲五常”等,以此为切入点浅谈宋代理学对宋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天理”指的是“合于天的正确的动机”,“人欲”指的是“不合于天的不正的动机”,即与天理之公相对的人欲之私。理学家所谓的“灭人欲”是指“私欲”而言,并非要割断一切情欲,故胡宏、朱熹都说“天理、人欲同行而异情。”,要净化情欲,使之合乎“天理”。“诚”,指“无欲故静”境界,是做圣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是普通人的最高的道德规范。“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理学将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和修身养性的要求发挥到了极致。理学的这些思想渗透到了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文学上首先表现为理学家的文学观。
理学家文论的核心“文以载道”说首先是由周敦颐提出来的,它同唐以来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在意义上都有区别。因为无论是“明”或“贯”,都还是立足于文而言的, 故可以说它们是文学家的文道合一论或文道统一论。载道之“载”,是负载之意,文则完全成为道的工具。但周敦颐毕竟还承认“文”有载道之用,因而并不明言废文。与此相同,程颢也说“修辞立其诚”,亦未弃文于不顾。但到程颐,就直说“作文害道”、“作诗妨事”、“好书妨道”了,片面强调“道”,几乎彻底否定“艺”。比如 《二程遗书》卷十八里记载的程颐的两条语录:
程颐有问:“作文害道否?”曰:“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书》曰:‘玩物丧志’,为文亦玩物也。”
或问:“诗可学否?”曰:“既学诗,须是用功,方合诗人格。既用功,甚妨事。古人诗云:‘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又谓:‘可惜一生心,用在五字上。’此言甚当。”……“且如今言能诗无如杜甫,如云:‘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此闲言语,道出做甚?”
当然,程颐也不是说不要为文著述。只是始终强调道德的中心地位,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自觉地将艺术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这在宋代传奇和话本小说里体现得很明显。
比如《碾玉观音》里璩秀秀作为咸安郡王的养娘,她只不过想跟自己的心上人崔宁组建家庭,过上夫妻生活,但是没有按照咸安郡王允诺的日程进行。结果却被咸安郡王双双捉了回去,秀秀被活活打死。作者在作品里也体现出对秀秀的同情,比如她和崔宁被捉回郡王府时,有诗一首:“皂鵰追紫燕,猛虎啖羊羔。”。但小说的结局里,秀秀的命运却是凄惨的。这里体现了理学伦理思想,即作者认为秀秀的行为是逾理的,不符合三纲五常。作者在小说中为秀秀潜在地设计了这样一条人生道路:默默地爱着崔宁,但抑制着爱的欲望,无条件地服从郡王的安排。等待着“满日”之后,再与崔宁结百年之好。以后的日子自然是平平安安,儿孙满堂,白头偕老。既服从了理,又满足了欲。
再如话本《志诚张主管》简直就是一篇小说化了的释“诚”的哲学论文,它形象地说明了“诚”的内涵、意义与达到“诚”之境界的修养方式。小说里叙述了一个名叫张胜的伙计,面对主母小夫人的苦苦纠缠,坚拒不沾,最后因诚而未致祸的故事。张胜的“诚”的品性决非一般的诚实、与人不作虚妄之语的意思,而是至圣至贤之道德品质的外化。用说书艺人的话说,“如张胜者万中无一”,是“立心至诚”。张胜经受住了色与财诱惑的考验。张胜的言行品性充分地体现了一个“诚”字,这“诚”不仅是不说假话,还是严格地按照封建道德标准做人行事,不起任何违反道德的不良欲念。因此,这“诚”里,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内容,至少有仆人对于主人的忠诚,受恩之人对于施恩之人的感激报答,不贪他人之财,不淫他人之妇等等。所以最后小说里有诗赞云:谁不贪财不爱淫?始终难染正心人。少年得似张主管,鬼祸人非两不侵。
在宋代传奇里,也可以看到理学的影子。鲁迅曾对宋代文言小说的思想概貌分析道:“传奇小说,到唐亡时就绝了。至宋朝,虽然也有作传奇的,但就大不相同。因为唐人大抵描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渐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回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极盛一时,因之把小说也多理学化了。”这个说法基本正确,但是不符合宋初理学还未确立时的情况。但北宋中叶后,许多传奇成为了宣传理学的工具。比如秦醇的《谭意哥传》塑造了一个贞节自守的妓女形象谭意哥,她本出生于良家,后家庭变故,沦落娼家。但她没有堕落,脱去乐籍后,嫁给茶馆张正字。被张抛弃后,没有重操旧业,而是坚守妇道,闭门教子,后来得到回心转意的张正字的明媒正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篇小说是一曲礼教的颂歌,或谓是一篇鼓动人们信奉理学的宣教文。
总的来说,宋代理学对宋代小说创作的影响几乎难以找出多少积极的东西。这是因为文学是人学,它的生命在于反映人的丰富的生活和生动的思想感情,它坚决要求摒弃那种僵化的伦理道德教条。


参考书目:
1、 吕思勉《理学纲要》,《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2、 朱熹、吕祖谦编,查洪德注译《近思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4、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5、 张友鹤选注《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6、 萧欣桥选注《宋元明话本小说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7、 朱恒夫《宋明理学与古代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8、 许总《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010/5/26 19:56:52
yilvguyanx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29
注册时间:2010/3/8
字好大,咋看啊??

2010/5/26 20:32:52
wanghaiyan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8
注册时间:2010/3/25
姐。。。

2010/5/26 21:16:05
jiangyuxue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20
注册时间:2010/4/14
小凤,果然有气派啊

2010/5/26 21:48:01
cyvf2009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8
注册时间:2010/4/6
刚才弄错了,现在改成记事本了,不好意思啊。

2010/5/26 21:49:52
liujing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7
注册时间:2010/4/7
哈哈,集“大”成之理学!

2010/5/27 22:42:27
guoqiuju92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23
注册时间:2010/4/4
小凤的切入点很好啊,谈理学与小说的关系,我爱看。

2010/5/29 22:48:21
wangyan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7
注册时间:2010/3/26
小说和理学,很好的角度,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