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搜索
|
返回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与文学
→
文学园地
→
个案研究
→
唐明皇故事及其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以中国叙事文化学为依据
唐明皇故事及其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以中国叙事文化学为依据
发起人:cosmos516 回复数:
0
浏览数:
8493
最后更新:2016/8/9 16:06:28 by rainning
简洁模式
完整模式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从旧到新
从新到旧
2016/7/8 17:04:15
[
只看该作者
]
#1
cosmos516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136
注册时间:2010/2/23
回复
编辑
删除
唐明皇故事及其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以中国叙事文化学为依据
唐明皇故事及其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size=16.0pt] ——以中国叙事文化学为依据
[size=medium]李春燕 枣庄学院文学院
摘 要:
唐明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帝王。唐明皇故事自唐至清,呈现滚雪球式的生成机制,散点素材不断整合,新故事不断涌现,形成后妃、君臣、好道、梨园四大情节单元系统。20
世纪以来,唐明皇故事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作品研究不均衡,文化分析难以深入的问题。以中国叙事文化学方法,系统研究唐明皇故事,可以发掘一大批重要文献,梳理各情节单元的演变轨迹,提炼梨园文化的内涵,对把握梨园文化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唐明皇故事;现状与前景;中国叙事文化学;梨园文化
唐明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帝王,从《长恨歌》《长恨歌传》到《梧桐雨》《长生殿》,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廊中,没有哪个皇帝如唐明皇,能吸引如此密集、长久的关注。跨越五个朝代,唐明皇故事在诗歌、小说、戏曲、民间曲艺中均有流传文本,流传不息,精彩纷呈且内涵丰富。
唐明皇故事的实质是帝王故事,游走于历史与传奇之间,包含着多元的情节构成,具有非凡的文学魅力。
20
世纪以来,唐明皇故事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作品研究不均衡,文化分析难以深入的问题。以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方法,可以系统深入研究唐明皇故事,发掘一大批重要文献,梳理各情节单元的演变轨迹,提炼梨园文化的内涵,对把握梨园文化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唐明皇故事的研究对象、分类及特征
“唐明皇故事”的提法首见于本文,研究对象涵盖古代文学中以唐明皇为主角或主要人物演绎成篇的各类文学作品,贯穿诗歌、小说、戏曲等各种文体,跨越从唐到清五个朝代。此前有“唐明皇传说”“明皇题材小说”“唐玄宗类型小说”的提法,三者的研究对象都集中于小说,前二者主要研究宋代之前的文本,后者虽跨越时代,但主要针对经典作品。
唐明皇故事内容丰富、形态多样,要进行有效的系统研究,必然要对故事分类。孙永如在《唐明皇传说及其文化意蕴》中,将安史之乱后出现的唐明皇传说分为四类,即图谶符命,崇道封神,度曲游宴和宠幸安禄山、杨贵妃
[1]378
。史佳佳在《唐玄宗类型小说的三种模式及其演变特点》,则把唐玄宗类型小说分成三类:政治事迹、风流轶事和求仙问佛
[2]
。
借鉴前人研究,并考虑研究对象的特点,本文以故事情节单元为单位,将唐明皇故事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后妃故事,即唐明皇与后宫嫔妃故事,包括李杨情缘、梅妃故事和江妃故事等。见于作品《长恨歌》《长恨歌传》《杨太真外传》《梅妃传》《梧桐雨》《江妃传》《天宝曲史》等中。
二是君臣故事,即唐明皇与朝臣文人故事,包括“君臣相得”故事、李白故事和明皇赐婚故事等。见于作品《开元升平源》《安禄山事迹》《高力士外传》《李太白贬夜郎》《唐玄宗恩赐纩衣缘》《李太白醉草吓蛮书》《李翰林醉草清平调》等中。
三是好道故事,即唐明皇与僧道方士故事,包括唐明皇游月宫故事,与宫廷道士张果、叶法善、罗公远等人故事。见于《唐明皇好道集奇人》《龙凤钱》等中。
四是梨园故事,即唐明皇与教坊艺人故事,包括唐明皇爱乐制曲、羯鼓催花故事,以及黄幡绰、李龟年、雷海青等梨园子弟故事。见《东城老父传》《唐苑鼓催花》《磨尘鉴》《斗鸡忏》等。
从时代看,唐五代文献分布零散,基本以条为存在单位,四类故事多散点分布。明清的长篇戏曲、小说容量巨大,常常一部作品包含几类故事。尽管如此,四类故事在文本分布上仍大体均衡。数量庞大、形态不一的唐明皇故事文本,其基本特征如下:
第一,历史故事传奇化,知名度高、文学性强。
作为历史题材的帝王故事,唐明皇故事涉及的角色,都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如唐明皇、杨贵妃、李白、安禄山、李龟年等,帝王、后妃、才士、逆臣、音乐家,他们都有着从历史向文学衍生传奇故事的内在能量。这些能量的聚合,形成了磁场强大的唐明皇故事群。
经典作品为唐明皇故事的知名度奠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一举奠定了李杨情缘的悲剧基调……《长恨歌》的影响主要在戏曲和小说。对于戏曲来说,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历史故事,而且创造了一种处理历史题材的新的模式。”
[3]
《长生殿》则以更大的容量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唐明皇的政治失败和李杨的爱情故事。二者分别在诗歌和戏曲领域达到了艺术巅峰,奠定了唐明皇故事的知名度,也确定了唐明皇故事的基本叙述语境和故事架构模式。
处在安史之乱盛极而衰的历史关节点上,兴亡之叹加诸爱情、求仙、娱乐诸事迹,唐明皇及身边的各色人等都具有了传奇性,他们所创造和经历的历史,为历代文人关注,更为百姓喜闻乐见。这份持久的关注和好奇,使得唐明皇故事从唐五代“零金散玉”式的存在,经不断整合、发挥和演绎,成为小说戏曲的常见题材,在文学中大放异彩。
第二,代不绝传、载体丰富,滚雪球式的生成机制。
唐明皇故事文本众多,其载体丰富多样,以诗歌、小说和戏曲为主,包含了史传、方志、民间曲艺、音乐、绘画、工艺美术等各种形式。据不完全统计,从唐到清,唐明皇题材的怀古诗、题画诗和宫词至少在
500
首以上①。笔记、传奇、话本、章回小说中均有唐明皇故事,作品近
50
种。宋官本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元杂剧、明清传奇以至清子弟书均有演绎唐明皇故事,约
60
种,其中子弟书作品存世
14
种②。
唐明皇故事呈现滚雪球式的生成机制
——
散点素材不断得到整合,新故事不断枝衍,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情怀加诸于新旧素材,使得唐明皇故事代有新声。
具体而言,唐五代是题材准备期,载体以笔记小说为主,李杨爱情异军突起;宋元时期,散点素材初步聚合,李杨故事发展迅猛
——
单篇作品大量出现,并伴随题材创新和新文学形式的实践;到明代,好道、梨园主题故事都出现了单篇作品,长篇作品附会后妃争宠,编织唐明皇情史,同时政治主题逐渐背景化,在兴亡的历史背景下写爱情,四类情节在一定程度上融于一部作品中。
第三,帝王传奇,内容丰富,内蕴深厚。
在王朝盛衰、江山美人的叙述语境下,唐明皇与后宫嫔妃、朝臣文士、僧道方士、梨园艺人的传奇故事,内涵丰富。其主题,无论是唐五代史传、小说、诗歌的记述咏唱,还是宋元明清小说、戏曲的铺张演绎,都脱不开盛衰之感、兴亡之叹。这就与杨贵妃故事单纯的爱情主题、思慕美人大异其趣。《长恨歌》《长生殿》等作品,政治与爱情主题交织,以表现李杨情深为主,梨园故事作为后宫行乐的点缀被纳入,又通过乱后后妃、梨园弟子的命运展现盛衰之感。
其他作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侧重,宋元以表现李杨爱情为主,多数作品主要融合政治和爱情主题,梨园、好道故事仅被片段性地吸入;明清的中短篇作品则呈现出主题的多样化,唐明皇的好道、梨园故事都单独的主题表现,动摇了李杨爱情故事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李杨爱情、梅妃、明皇赐婚、李白登科、明皇游月宫、僧道斗法、明皇爱乐催花、梨园子弟忠义等多种知名的故事类型,丰富和发展了唐明皇故事。
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传统,唐明皇故事自唐代产生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本不断演变。对应故事的四大系统,唐明皇故事在演变中存在着艳情化、仁君化、谪仙化和艺术化的抒写倾向。这使得唐明皇故事与帝妃爱情、势道关系、道教文化以及梨园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
唐明皇故事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作为一个功过参半、由明转昏的历史帝王,唐明皇其人其事一直是史学家关注的热点。中唐即有政治家评价开元治乱之殊,两《唐书》的《玄宗本纪》,《资治通鉴》对玄宗一朝史实多有评价。正史之外,宋明以来的考证类笔记作品,也对一些历史事实进行考辨,如《容斋随笔》《老学庵笔记》等。近代以来,史学家编写明皇年谱、撰写唐明皇传,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明皇传记,如郑英德的《唐明皇全传》,袁英光、王界云的《唐明皇传》,许道勋、赵克尧的《唐玄宗传》等。
21
世纪以来,历史学界开拓历史研究新视野,出现了赵剑敏的《大唐玄宗时代》一书,将唐玄宗置于他的历史年代加以考察,使历史学界的唐明皇研究更加立体深入。
此外,一些文史交叉的研究也陆续起步,着眼于唐明皇的文学成就,邵世民的学位论文《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
——
唐玄宗诗歌研究》,考述了唐明皇的诗歌,并予以分类、评价和考辨。另有龚庆红对
1980
年以来唐玄宗思想和诗文研究进行了综述。
与历史研究、文史交叉研究相呼应,
20
世纪以来,唐明皇故事的文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第一,经典作品研究的持续繁荣。
20
世纪
20
、
30
年代,基于对经典作品研究的热情,吴梅《“长生殿”跋》,觉盦《“长生殿”本事发微》,
长明《杂谈有关杨贵妃的诗曲和稗史》等文章,作者以浑厚的史学积淀进行文学研究的探索,对后来的研究很有启示意义。建国后至
1979
年,学术研究依然以经典作品研究为主流,集中于对李白《清平调》(论文
6
篇)、白居易《长恨歌》(论文
24
篇)、白朴《梧桐雨》(论文
2
篇)和洪昇《长生殿》(论文
27
篇)
[4]
的研究中,尤以《长恨歌》和《长生殿》研究论著最多,关注作者生平考证,并多有对作品主题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论争。专著有
1969
年台湾学者曾永义的《〈长生殿〉研究》,
1985
年孟繁树的《洪升及〈长生殿〉研究》,
2003
年周相录的《〈长恨歌〉研究》,
2005
年张中宇的《白居易〈长恨歌〉研究》等。此外召开学术研讨会,出版专门的研讨论文集,如《〈长生殿〉讨论集》、《千古情缘
——
〈长生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
第二,唐明皇故事的综合研究初步展开。
关注点集中于小说领域。孙永如有论文《唐明皇传说及其文化意蕴》,以唐五代的唐明皇传说为考察对象,从内容构成、历史依据、文化意蕴三个方面研究唐明皇传说,梳理出这些故事“正史
——
传说
——
文学”的演进轨迹,将唐明皇传说分为四类,并从对天命说的广泛认同、对神仙道术的虔诚和向往、对帝王生活的兴趣、对治乱盛衰的关注方面,分析文化意蕴。文章基本清理了唐五代小说中的唐明皇传说文献,归纳其从历史到文学的流传轨迹,挖掘了文化内涵。唐明皇崇道封神故事的文本很多出自道士之手,如果从道教发展和帝王故事写作的文化角度切入,或可得出更深的结论。
王珂的学位论文《追忆、反思与怀想
——
唐代明皇题材小说研究》
[5]
,以唐代笔记小说中的唐明皇故事为研究对象,从追怀、批判反思和神话色彩三个角度切入,归纳了唐明皇的帝王形象,分析了文人用意,揭示了神话色彩。史佳佳的《唐玄宗类型小说的三种模式及其演变特点》,把小说中的唐明皇故事分成三类,梳理演变轨迹,归纳演变特点。以上研究,对于戏曲、诗歌中的唐明皇故事涉足不多,在深度、广度上都有开拓空间。
第三,李杨故事研究相对集中。
李杨故事研究经历了从经典作品题材研究向故事主题演变研究的转变。这一研究起步于
20
世纪
20
、
30
年代的经典作品研究,涉及到了对李杨爱情本事流传的追溯,着眼于文本间的差异、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变化、作者用意的不同,无意间对李杨爱情故事在文学中的演变作了专门研究。当这种研究独立与经典作品研究之外时,故事主题研究逐渐确立起来。转变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卞孝萱的《唐玄宗杨贵妃形魂故事的演变》为标志,此后,传统的经典作品研究与新兴的故事主题演变研究并行。
21
世纪前后的
20
年中,杨妃题材的硕博士论文有
10
多种,单篇论文也有数十种,研究相对集中于唐宋元的诗歌小说领域,对经典作品之外的明清戏曲涉及不多、深入不够。
第四,其他具体故事研究的零散成果。
后妃故事中,梅妃故事有几篇故事生成和人物形象研究的论文,如董上德《论梅妃故事的层累性生成》。君臣故事中的李白故事和赐婚故事,虽然演变轨迹鲜明,但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关于李白故事,朱玉麟有《戏曲作品中的李白形象》,系统研究戏曲中的李白题材作品,梳理其故事情节的渊源变化。崔际银有《论唐人小说中的李白故事》和《略论唐人小说中李白故事之意义》,鲍开恺有《古典戏曲中的“太白醉写”故事演变初探》。
唐明皇故事内容构成的四大系统,从文本特点和研究现状看,梨园故事研究,主要涉及梨园历史的考证、老郎神信仰研究等,李尤白《梨园考论》、陈志勇《民间视野下的老郎神信仰考察》;对于唐代梨园弟子的考辨,已经涉及了唐代的明皇梨园故事文本,对于梨园弟子故事有所整理,如张舟《唐代梨园弟子来源及命运考》、左汉林《唐梨园弟子考辨》。好道故事的研究资料,基本止于对唐明皇宗教思想、宗教信仰的研究,因此,需要进行拓荒性的文献整理工作。
三、
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与梨园文化内涵的发掘
以中国叙事文化学方法研究对唐明皇故事进行个案,切实可行,前景广阔:首先,可以最大限度整合历代流传文本,有效促进研究对象的均衡发展;其次,梳理唐明皇故事各系统的演变轨迹,提炼梨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08
年《文学遗产》刊登了孙逊教授的《期待突破: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的问题与思考》,文中指出文学文本研究的缺失和文学研究对象的不均衡,是学术研究的突出问题,发出了“让文学研究回归文学”的呼吁,认为古代文学研究的理想境界是“文献、文本、文化研究三者融为有机整体”
[6]
。
纵观唐明皇故事的研究现状,也正存在这一问题:文本丰富,但研究对象研究状况十分不均衡;这同时也导致了对唐明皇故事文化内涵的发掘不足,文学与文化未能有机结合,创新不够。
研究对象不均衡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对《长恨歌》《长生殿》等经典作品已经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如《长恨歌》研究,已有两本专著和两千多篇论文,对其主题的阐发,也有十余种说法。与此同时,唐明皇故事的很多戏曲剧本,基本处于封存状态,如《唐苑鼓催花》《龙凤钱》《磨尘鉴》《天宝曲史》等,虽保存了丰富的唐明皇故事,在艺术上各具特色,却很少被人提及,无点校本,更遑论文学价值的挖掘。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相对于经典作品研究爆棚,明清有很多戏曲作品无人问津,《全清戏曲》的出版工作一直迟滞。究其原因,宁稼雨先生在《故事主题类型研究与学术视角换代
——
关于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学术设想》指出,
20
世纪确立了古代小说戏曲以单篇作品和文体本位为主体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有其历史功绩,在作家作品研究,小说、戏曲史论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出现研究饱和、提升空间不足的问题。如何寻求突破?宁先生给出的方案是“打破文体和单篇作品的壁垒,从故事主题类型的角度来观照……故事主题类型属性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于文体和单篇作品范围界限的突破和超越。它的视野不再仅仅局限于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这些文体樊笼和单个作品的单元壁垒,而是把故事主题相关的各种文体、各样作品中的相关要素重新整合成为一个新的研究个案。这样,也就为小说戏曲等叙事文体文学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户,提供了一个新领域。”
[7]
唐明皇故事研究对象发展不均衡,表现为扎堆研究经典作品,缺乏发现新材料、涉足新领域的勇气与兴趣。这也就印证了建构“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中国叙事文学主要包括古代小说、戏曲以及相关的史传文学和叙事诗文作品。尽管从横向的角度看,它们各自作为一种文体或单元作品的研究不乏深入,但从纵向的角度看,同一主题单元的故事,其在各种文体形态中的流传演变情况的总体整合研究,似乎尚未形成规模。”
[8]
基于此,唐明皇故事研究在以下两方面值得突破:
第一,整合从唐代到清代的唐明皇故事文本,在对历代文献综合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四大故事系统的演变轨迹。以唐明皇为焦点,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诗歌、小说、戏曲,同时关注方志、野史杂传、民间曲艺,以及绘画、书法、碑刻、音乐作品,力图做到宏观研究与文本考证的结合。
第二,采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方法,在梳理文本演变轨迹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内涵的分析,从帝妃爱情、势道关系、道教文化和梨园文化四个角度切入,挖掘影响文学叙事的文化因素。
此外,通过对文学文本的分析和演变轨迹的归纳,还可以深化对文化主题的认识。在唐明皇故事的四个文化主题中,前三个资料丰富,但梨园文化有待开掘。一方面,近十年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文化界提出了梨园文化的概念,指出“梨园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富有个性色彩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反映……梨园文化是时代语境中对以中国戏曲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或说为代表的)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的理论概括和形象性总结”
[9]
,“(梨园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梨园文化是一股强大的文化潮流,它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艺术理念,决定了中国艺术的艺术观。”
[10]
然而,文学界却鲜有文章从古代文学文献出发,阐发梨园文化精神,挖掘梨园文化内涵,使得梨园文化的这一提法处在呼声高而内里空的尴尬状态。
对于梨园文化,我们具体要弘扬什么,如何弘扬。除了物质层面保护历史遗迹、传统戏曲之外,还应提炼梨园文化精神层面的元素。这就需要考察梨园文化形成的过程,从历史、文学与文化的交界处,回到文学文献,力图求得突破。
戏剧界又称梨园行,唐明皇创设梨园,被戏曲艺人尊为梨园老祖,历代唐明皇梨园故事文本有
50
余种。目前学界尚无唐明皇梨园故事研究的专论,零星论述分散在对经典戏曲作品的研究中,而《磨尘鉴》等五种重要的戏曲文本,尚未引起注意。《磨尘鉴》《天宝曲史》见《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唐苑鼓催花》有明春语堂刻本,《江采蘋爱梅赐号》有清松月轩刊本,《斗鸡忏》有古吴莲勺庐抄本,其版本、情节内容、艺术价值都值得研究。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梨园故事宝库非常丰富,有唐明皇羯鼓催花故事、唐明皇制曲故事、雷海青故事、黄幡绰故事、斗鸡老父故事等。在盛衰交替的背景下,唐明皇及其梨园弟子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梨园故事,在追求技艺的同时,他们也具有忠义的品质,追求德艺双馨。梨园作为演艺界的代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梨园文化精神。在如今的娱乐化、商业化时代,艺人偶像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从高晓松酒驾,到郭德纲骂人,以及不断曝出的明星吸毒、嫖娼等问题,社会影响相当恶劣。如何防止艺人行为失范是引导文化建设、规范演艺界秩序的重要方面。唐明皇梨园弟子德艺双馨的人生追求,于史有据,流传不息,可为当今艺人镜鉴。
中国叙事文化学是致力于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以个案故事为切入点,勾稽文献,务求穷尽;对文本分析,力图深入文本,落到实处;文化分析,务求全面深刻,具有现实针对性。以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唐明皇故事,不仅可以深化梨园文化内涵,同时还具有以下两点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梨园文化有一个从宫廷梨园向戏曲梨园的转变过程,而唐明皇梨园故事的演变正与这一转变合拍,从中可以透析梨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即娱乐本质、教化意义与艺术追求。
第二,明末以来,唐明皇梨园故事不仅作为戏曲演绎的题材出现,其情节演变本身还寄寓了作家对梨园文化价值的思考、对艺人人生追求的设定。这一思考和设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要求戏曲作品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要求艺人追求艺德、德艺双馨。
[size=9.0pt]注释:
①
清胡凤丹编《马嵬志》中收集历代关于李杨的诗歌,有
500
多首。但考索历代诗人别集、《全唐诗》《全宋词》等可知,《马嵬志》中所收遗漏甚多。
②
据《子弟书丛钞》《子弟书珍本百种》《俗文学丛刊·说唱卷》以及京津各图书馆所藏子弟书曲本统计。
[size=9.0pt]参考文献:
[1]
孙永如.唐明皇传说及其文化意蕴
//
唐文化研究论文集
[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
[2]
史佳佳.唐玄宗类型小说的三种模式及其演变特点
[J]
.西昌学院学报,
2008(4)
.
[3]
张国风.无意中的贡献
[J]
.文史知识,
2010(1)
.
[4]
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
[M]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
[5]
王珂.追忆、反思与怀想
——
唐代明皇题材小说研究
[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7
.
[6]
孙逊.期待突破: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J]
.文学遗产,
2008(4)
.
[7]
宁稼雨.故事主题类型研究与学术视角换代
——
关于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学术设想
[J]
.山西大学学报,
2012(3)
.
[8]
宁稼雨.主题学与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构建
[J]
.中州学刊,
2007(1)
.
[9]
何玉人.梨园文化源远流长
[N]
.中国文化报,
2004-09-18
.
[10]
任京志.浅谈梨园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功能、作用与发展
[J]
.大众文艺,
2007(11)
.
〔原载《
中天学刊
》2016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