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搜索
|
返回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与文学
→
学界追踪
→
信息汇总
→
后套木嘎遗址新发现10座墓葬(转载)
后套木嘎遗址新发现10座墓葬(转载)
发起人:jiangnaihan 回复数:
0
浏览数:
11408
最后更新:2012/8/29 10:15:18 by jiangnaihan
简洁模式
完整模式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从旧到新
从新到旧
2012/8/29 10:15:18
[
只看该作者
]
#1
jiangnaihan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28
注册时间:2011/10/10
回复
编辑
删除
后套木嘎遗址新发现10座墓葬(转载)
后套木嘎遗址位于大安市安广镇红岗子乡永合村西北的漫岗中段。去年10月,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伍,在此发掘出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的4个时期遗存,挖掘67座墓葬,出土可复原陶器140多件,首次证明松嫩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上溯到8000年前或更早。今年7月,考古队伍再次踏上遗址,展开发掘工作。
今年新发现10座墓葬
昨日8时,记者在遗址现场看到,规整的探方之上,考古队员们穿着统一的制服正在工作,骸骨、文物、残片等附着在泥土之上的遗存,渐渐露出清晰面容。团队的领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王立新教授介绍,今年已新发现墓葬10座,灰坑30个,灰沟6条,房址3座。
“去年,我们发现的后套木嘎三期遗存非常少,今年不仅有新的三期遗物出土,还因此辨识出哈民忙哈文化遗存。”王立新说,今年后套木嘎三期出土的陶器,以夹蚌红陶、夹蚌灰褐陶为主,“面貌与双塔二期、哈民忙哈遗存基本一致,年代大体与红山文化相当,距今为5000年~6000年。”
王立新介绍,在去年划分的4个时期的基础上,今年又发现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分别是哈民忙哈遗存和辽金时期遗存。自此,遗存分期增至6个。
“初步构建了松嫩平原西部考古学文化的序列与框架,进一步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经济类型、人中构成遗迹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王立新说,尤其是后套木嘎第一期遗存的辨识,对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而且,在今年的发掘中,他们第一次对汉书二期文化洞室墓的墓道、墓室内堆积的形成过程,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为汉书二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发现一条17米长祭祀沟
在今年新开辟的探方之中,一条布满了蚌壳与鸟兽骨骼的绵长沟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目前为止,在遗址中挖掘出的面积最大的遗存。“这是一条祭祀沟,长17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为5000年。”团队指导教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赵俊杰博士指着遗址中密集堆放的蚌壳与骨骼说:“这有一定的堆放规律。”
有的位置,几乎都是蚌壳,而有的部位是小型骨头,是鸟类的骨骼,有的大块骨头,应为兽骨。“这应该是一条使用时间比较长的祭祀沟,当时的人们信奉神明,祭祀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活动。”赵俊杰推测,人们将不同的种类物品放入祭祀沟,以祭天、祭地、祭江河,而且他们已经有意识地给这条祭祀沟分段。
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8月25日召开的后套木嘎遗址发掘现场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们,对于后套木嘎遗址的未来提出了建议和规划。
省文物局局长金旭东也表示,接下来将为后套木嘎遗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对于遗址中文物保存良好、观赏性较强的地段,建议政府部门实施原地保护,包括建立遗址博物馆、保护棚等,更好地向公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