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漫笔 > 详细内容
宁稼雨 王新亚 | 神话传说中的人文情态——《搜神记》选读(5)
发布时间:2019/4/12  阅读次数:1257  字体大小: 【】 【】【

  

    

【说明】

古代江南地区民间祭祀的神灵十分众多,其中许多不被官方所承认,朝廷称之为“淫祀”,历代都加以禁绝。然而它们往往代表百姓的普遍意愿,禁是禁不绝的。丁姑就是这样一个民间信仰所创造的偶像。她由于自身的不幸,对劳动妇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反映着这一脆弱群体的善良愿望,因而“所在祠之”。与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御用”神灵相比,丁姑们的形象要可爱得多。

  

       淮南全椒县有丁新妇者,本丹阳丁氏女。年十六,适全椒谢家。其姑严酷,使役有程,不如限者,仍便笞捶不可堪。九月七日,乃自经死。遂有灵响,闻于民间。发言于巫祝曰:“念人家妇女,作息不倦,使避九月七日,勿用做事。”

见形,著缥衣,戴青盖,从一婢,至牛渚津,求渡。有两男子,共乘船捕鱼,仍呼求载。两男子笑,共调弄之,言:“听我为妇,当相渡也。”丁妪曰:“谓汝是佳人,而无所知。汝是人,当使汝入泥死。是鬼,使汝入水。”便却人草中。

须臾,有一老翁乘船载苇,妪从索渡。翁曰:“船上无装,岂可露渡。恐不中载耳。”妪曰:“无苦。”翁因出苇半许,安处著船中,径渡之至南岸。临去,语翁曰:“吾是鬼神,非人也,自能得过。然宜使民间粗相闻知。翁之厚意,出苇相渡,深有惭感,当有以相谢者。若翁速还去,必有所见,亦当有所得也。”翁曰:“恐燥湿不至,何敢蒙谢。”翁还西岸,见两男子覆水中。进前数里,有鱼千数,跳跃水边,风吹至岸上。翁遂弃苇,载鱼以归。于是丁妪遂还丹阳。江南人皆呼为丁姑。九月七日,不用做事,咸以为息日也。今所在祠之。

  

【注释】

①淮南――三国时郡名,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   全椒县――在今安徽省。     新妇――魏晋时妇女的通称和自称,并不专指新媳妇。       ②丹阳――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小丹阳镇。       ③缥衣――淡青色衣服。       ④牛渚津――在今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

  

【译文】

       淮南全椒县有个姓丁的妇女,本来是丹阳县丁氏的女儿。她十六岁时,嫁到全椒谢家。她的婆婆为人严酷,派她做活往往有许多规矩,一旦达不到要求,就要加以毒打。她无法忍受下去,九月七日这天,竟上吊自杀了。

       她死后有许多灵异的事迹在民间流传。据说她曾向巫祝们宣布:“我怜念民间的妇女,总是长年劳作而得不到休息,今后让她们避开九月七日这一天,不用劳作。”

       她有一次显形于民间,穿着淡青色的衣服,戴着青色头盖,身边有一个婢女跟着。她们来到牛渚津,打算乘船过河。有两个男人,一起在江边乘船捕鱼,丁姑就招呼他们请求过渡。这两个男人嘻笑着,一起调戏她,说:“你顺从我做老婆,就会渡你过河。”丁姑说:“我本以为你们是君子,想不到竟如此无知。你们要是人,就应当让你们入泥而死;要是鬼,就让你们入水而亡。”说完,丁姑就退入草中。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老翁驾船载着芦苇过来,丁姑就向他求渡。老翁说:“船上没有蓬舱,怎么可以露天过渡呢。恐怕这样载不了你啊。”丁姑说:“不要紧。”老翁就卸下大约一半芦苇,让丁姑安安稳稳坐在船中,一直把她送到南岸。丁姑临走前,对老翁说:“我是鬼神,不是人;本来自己能够过江。不过我想让民间对我有所闻知。您出于一片厚意,卸下芦苇渡我过江,我实在过意不去。老翁你赶快回去,一定会有所见闻,也会有所收获。”老翁说:“我只担心船中简陋不合您意,怎么敢接受您的谢意呢?”

老翁回到西岸,看见两个男人漂浮着死在水中。又往前走了几里路,看见成百上千的鱼儿在水边跳跃,大风把它们直吹到岸上。老翁就扔掉芦苇,装上鱼满载而归。

于是丁姑回到了老家丹阳。江南人民都称呼她为丁姑。每年九月七日,不用劳作,大家都当作休息日。直到现在到处都有祠堂祭祀她。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