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漫笔 > 详细内容
闲话饮食之七:故乡饮食杂忆
发布时间:2018/3/26  阅读次数:1367  字体大小: 【】 【】【

  

我的故乡在大连普兰店,从父母开始到大连市内定居。普兰店老家还有许多亲戚,所以,每到寒假暑假,我就经常和哥哥姐姐去农村老家生活一段时间。

农村老家的生活碎片,除了玩耍,能够留在记忆中的,也就只有饮食了。

记得那时候北方农村做饭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大铁锅,烧草木,旁边附之以风箱。大多数家庭只用一个炉膛,如果一顿饭既要做饭,又要做菜,就要分两次来完成。如果冬天有剩菜和干粮,那就只用大锅做稀粥,上面架上锅篦,把干粮剩菜放在上面以蒸加热。有时候大人做饭,让我帮助烧火,或是在一旁拉风箱。于是我能比较清楚地记得那些饭菜的作法和味道。

那时辽南农村绝少见到大米,每年几乎三百多天不变的食谱就是玉米粥和玉米面贴饼子。菜虽然可以应季节变化,但那时候没有冰箱、没有塑料大棚,所以,想要吃到过季节的菜比登天还难。

大锅做饭印象最深的就是玉米碴子粥和贴饼子。粥用大锅熬,锅里水开后,用干碴子均匀洒入锅中,同时另一只手搅动锅水,使之均匀散开。然后放碱,以加速成熟。待锅开后把调好的玉米面两手拍成椭圆型,贴在锅沿,然后盖上锅盖。锅开后改用小火,大约等半小时后就起锅了。煮好的粥香喷喷、粘乎乎,最诱人的是锅底的刚刚要变焦的锅巴。每锅锅底只能盛出大约一碗锅巴,因为我年纪小,又是客人,所以通常由我来享用。还有就是那刚出锅的贴饼子,没有污染的绿色粮食的本色香味自不必说,尤其令人渴望的是那贴在铁锅上形成的一层半焦不焦、黄里透红,香喷喷的硬皮儿,再就上小葱蘸大酱,简直妙不可言。

辽南农村做菜也是用大锅,多半是炖。冬天常常是一锅白菜(或萝卜)炖粉条,夏天则相对品种多一些,像茄子、土豆、豆角,等等,都可以来炖。那时农村买不起酱油,更不要说味精鸡精之类。通常惯例是过年前杀一口猪,除了过年吃的之外,大部分猪肉都用盐腌起来,放在坛子里,存入地窖。做菜时割一小片,放进菜里,就算是改善打牙祭了。还有就是每年还要做一缸大酱,做菜时放一勺,就算是起到酱油和味精的功用了。农村生活中副食最丰富的时候是夏秋季节,好像有吃不完的各种蔬菜水果。农村人吃菜不用买,都是从自己的园子里边摘。今天豆角,明天茄子,再摘几个黄瓜,放几个辣子,那个新鲜劲儿,一碰一包水儿。而且绝对绿色。但农村人最喜爱的还是土豆。老人告诉我一个顺口溜:“土蛋土蛋,救苦救难;又能当菜,又能当饭。”农村人常常炖一锅新刨出来的土豆,出锅后用筷子穿起一串,让小孩拿着一边玩,一边吃。筷子上面的土豆冒着热气,有时连气泡都没有完全消失。咬一口那叫一个香啊!冬季的蔬菜品种很少,大约只有白菜萝卜两种。顶多就是用白菜腌制的酸菜。不过无论是白菜、萝卜,还是酸菜,炖上一大锅,放上豆腐、粉条之类,连汤带菜,热气腾腾,在冬天很有暖肚解饿的功效。而且这些菜极好消化。一直到今天,每当上火干燥,消化不良之时,只要炖上这么一锅菜,吃上两顿,定然百病全消。

农村饮食有时也有些变数。因为很难见到大米、白面等细粮,所以多半还是在玉米上下功夫。有一种食品叫做“货龙条”(音,不知哪几个字),用很细的玉米面和成面团,然后从带眼的金属笊篱里边往外挤面团,出来的是一条条筷子粗细的面条,下到下面滚开的汤锅里边,当成面条来吃。还有一种食品我忘记叫什么名字,是用刚摘下来的新鲜玉米棒子,用插萝卜丝的插子往外插,把玉米粒插碎,放在稀稀的玉米粥里边,真是香甜鲜美。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