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游迹 > 详细内容
故游忆 ·日照浮来山观赏天下银杏第一寻访刘勰故居定林寺
发布时间:2020/9/6  阅读次数:1091  字体大小: 【】 【】【
2006年10月4日,登山东日照浮来山,观赏“天下银杏第一树”,寻访《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定林寺校经楼。





 浮来山海拔298.9米,景区内有八观、十二景、三泉、四园。修竹奇木,居谷繁茂,怪石嶙峋,溪流潺潺。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为的是看那“天下银杏第一树”,但作为古代文学专业工作者,我此行的所慕之名,并非那棵参天古木,而是刘勰故居---校经楼。
  校经楼位于定林寺中院,原名毗卢阁,为浮来八景之一。院内垂槐罩地,青桐参天,青桐深处的那幢二层小楼就是校经楼。
  门额上镌刻“校经楼”三字,为郭沫若1962年所题。
  史载刘勰虽然少有大志,满腹才华,也只做得小吏,终不得志,于是他弃官剃发,隐居于浮来山定林寺,一边校阅经书,一边构筑他的鸿篇巨著《文心雕龙》,终于成就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典籍。
  走出定林寺,隔路就是怪石峪景点,怪石之间有一架六角飞檐的红亭,亭子附近有一石碑,上有三个大字“文心亭”。这三个如椽大字也是大文豪郭沫若所题,此亭是为纪念刘勰所建。
  刘勰故居——校经楼
  千年古刹定林寺,雄踞于浮来山主峰浮来峰下,始建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全寺南北长95米,宽52米,总面积4940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向前向后左右展开,东西两旁对称,依山势向后逐级升高,大雄宝殿建筑雄伟,飞檐螭首,雕梁画栋,轩敞明朗,典雅大方,颇具北方古建筑风格。
  定林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刘勰晚年遁迹之地,现已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悉,现有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重修,明代以前的面貌和规模已难确知。
  从古老的银杏树下进月洞门,有一所清雅小院,便是定林寺中院。院内垂槐罩地,青桐参天,桐槐深处,有一幢二层小楼,玲珑有致,造型古朴,门匾上镌刻“校经楼”三字,为郭沫若1962年亲题。此处佳木蓊郁,紫藤飘香,静谧优雅;楼墙一侧附满茑萝,绿叶莹洁,为小楼增添了几许幽幽古意。
  据《南史》载:“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此楼乃当年刘勰校经藏书之处。刘勰于此,晨钟暮鼓之余,埋头校经,直至圆寂,埋骨塔林。浮丘塔林不只代代相传,且有资料可证。据《高僧传》:“隋仁寿中岁,昙观奉敕送舍利于本州(莒州)定林寺。”明嘉靖《青州府志》、清嘉庆《莒州志》均有此类论述。可惜塔林为清康熙七年(1668年)大地震破坏。后人哀悼,题咏崖壁:“铁佛悯莒归地府,彦和碑碎遗荒坟。”当年定林寺最后一位主持僧佛成(卒于1942年前后)在世时,曾多次指点刘勰的墓塔遗址就在寺西。每年清明节和“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佛成总要到遗址前做佛事,以示纪念。
  刘勰出家后即回到祖籍莒地浮来山定林寺,主持佛事,并潜心研读校定佛学经典。传说刘勰定居浮来山后,每日走出定林寺后门,登上佛来峰顶,在一块巨石上坐定诵经。一日,刘勰正专心诵经,忽然一阵山风飘过,把两卷佛经吹到半空,不知去向,刘勰无奈回到寺里,一眼看见大佛殿后的高台上端端正正放着那刚刚失落的两卷经书。这座土台高不过六尺,方长不出三丈,但背坡向阳,苍松翠竹,天然屏障,正是静心读经的好地方,于是刘勰选定这方宝地,亲绘草图,建成二层楼阁,取名“校经楼”。
  校经楼几经沧桑,几度兴废,至清顺康年间原校经楼因失修将倾,此间楼西毗庐殿亦毁。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定林寺时,将毗庐殿与校经楼合并一处,上层塑毗庐像,底层仍称校经楼,民国十八年(1929年)毗庐像偶被拆除,住持僧佛成居为僧舍。刘勰遗作及本寺经卷仍存在这里,校经楼之名,依然闻名齐鲁。清嘉庆年间奉政大夫莒邑名士张竹溪为浮丘八观写的其中一诗曰:
  东阳车下博文明,燔发归充退院僧。
  贝叶手编云外寺,莲花心印佛前灯。
  高人遁世原无闷,才子谈经定上乘。
  天为生公留福地,一声梵呗远山应。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