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游迹 > 详细内容
巴蜀游· 《四世同堂》的写作地重庆老舍故居
发布时间:2020/7/1  阅读次数:2052  字体大小: 【】 【】【
2019年11月26日下午,从重庆梁实秋“雅舍”,移步至附近的老舍重庆故居,据说誉满全球的《四世同堂》就是在这里写作的。


重庆北碚老舍旧居位于北碚区天生新村63号附32号。著名作家老舍1943年6月至1946年2月寓此。房舍系砖木结构,面积约80平方米,桐荫扶疏,环境静谧。文学家林语堂1940年购置后即被日机炸毁一角,旋即修复。8月林氏赴美,将房赠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分会。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为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在重庆北碚现在还保留有一栋“老舍旧居”,可谓是环境优雅的独栋花园别墅。抗战时期,老舍先生曾在重庆生活了近八年的时间。在这里,他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最困难的阶段,也迎来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对老舍来说,重庆八年,是艰难而又丰收的不平常岁月。



  老舍居住的这幢房屋有四屋一厅,右边住的是作家老向,左后边住“文协”干事肖伯青,楼下小间住作家肖亦五,老舍一家六口挤住正厅和正左居室。老舍居住于此,生活贫困,头昏时挠,初戏称为“头昏斋”,后又发觉居室内老鼠特多,手稿、衣物常被老鼠的咬坏,又改称为“多鼠斋”。1944年秋冬之间,老舍连续写了12篇《多鼠斋杂谈》刊于《新民报晚刊》,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文协”工作,多有客人来访,家境窘迫,无以招待,只好卖衣物。时常是客人前门进,老舍叫陈妈后门出,悄悄将家中衣物拿去卖了换点酒莱回来款待客人。来一次客卖一件衣,不多久,衣箱内便空空如也。




  老舍到重庆北碚后,无固定收入,单以写作为生,而当时稿酬很低,生活非常贫困,经常数月不知肉味,营养不良使他常患头昏、腹痛等疾病。1943年,老舍夫人、著名画家胡絜清携三个幼小子女和陈妈逃出北平,经两个多月的千难万险,终于来到北碚。这时,老舍刚割盲肠出院,迎来一别六年的家人,阖家团圆,喜出望外,但骤增五口,如何生活?叫他为难。所幸冯玉祥将军闻讯,派副官送来一袋米,才解燃眉之困。后经梁实秋等人帮助,胡絜清在国立编译馆谋得编审职位,月薪可买黄谷一石,一家人才算有了勉强可维持生计的固定收入。

  胡絜清来北碚后,向老舍先生讲起了北平沦陷后老百姓的许多悲惨遭遇,勾起了老舍写《四世同堂》的创作欲望。这时,又是他们家生活最窘困的时期。老舍平时爱喝酒,如今一家六口要吃饭,只好戒掉。老舍抽烟的历史占自己年龄的一半以上,他曾说:“先上吊,后戒烟。”不吸烟写不出文章,更何况有大部头的《四世同堂》要写。可现实是连最便宜的“长刀”牌香烟也要100元一包,还不断涨价。老舍抽灭了最后一个烟头,只好宣布:“去罢,魔鬼!咱老子的一百元就是再不买又霉、又臭、又硬、又伤天害理的纸烟!”戒了酒、戒了烟,最后连茶叶也买不起,只好又戒掉。在这样艰苦的8年抗战中,老舍先生在北碚创作了通俗文艺集1部、长诗1本、话剧9个、短篇小说集2本、长篇小说3部,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抗战名著——《四世同堂》。他为大后方抗战文化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