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文库 > 详细内容
宁稼雨 | 《水浒传》的价值与解读(《水浒传导读》绪言)
发布时间:2019/10/28  阅读次数:1862  字体大小: 【】 【】【


如果说《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的骄傲,莎士比亚是英国人的骄傲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人在这一方面值得骄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要说唐诗宋词可以列出数以万计的篇什,就是在明清小说中,也足可以举出数以千计的洋洋数万言的长篇、中篇和短篇作品。在这璀璨的群星中,《水浒传》就是一颗明亮之珠。

《水浒传》以北宋后期宋江起义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写了梁山泊宋江起义的产生、发展和被招安失败的全部过程。它第一次正面描绘了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绿林豪杰群像,揭示了中国古代绿林文化的内部蕴含和外部特征。它所描绘的绿林好汉形象和绿林文化习俗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浒传》元末明初问世不久,对它的研究也就开始了,直至今天还在不断进行。概括起来,对《水浒传》的研究大约有三种类型,一是政治的研究,从历代统治者把它视为“诲盗”之书而加以禁止,到文化革命期间的“评《水浒》”运动,都是出于政治动机的研究或控制;二是学术的研究,迄今为止的数以百计的《水浒》研究著作和论文多数是这样的研究;三是普及的研究,即面向社会普通读者,把普通读者阅读《水浒传》时可能和必然遇到的问题或障碍,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出来,来提高读者的欣赏档次和知识水平。在这三种研究中,第一种研究在今天显然是不可取的,第二种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而雄厚的成果,而唯有第三种研究还比较薄弱。我们向社会奉献的这本小书,就是出于加强这个薄弱环节的目的。

然而,这三种研究之间又不是完全绝缘的关系,而是相互贯通联系的关系。第三种研究离不开前两者提供的既有材料基础和学术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水浒传》这部奇书的价值判断问题。

从表面上看,第一种从政治角度对于《水浒传》的关注研究已经成为历史。但实际上问题不那么简单。那种从政治角度对于《水浒传》的价值认知仍然还以各种变体的形式不断再现,影响人们对这部奇书的关注和阅读,乃至作为文化传承的认同尺度。近年来学界有一些人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小说中的血腥屠杀场面对读者没有正能量作用,不值得作为优秀文化推广传承。这就直接影响到《三国》《水浒》这些历史文化名著的价值认定和传承必要性问题。表面上看是几部名著的评价问题,而实质上则是我们文学评论的价值标准如何从事实评价转向学理评价,从情感性评价转向理智性评价的问题[1]

就此问题而言,我们认为:首先,看任何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是把血腥屠杀场面孤立认知和评价,而是需要把造成血腥屠杀这些现象背后的理由,以及这种现象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搞清楚。换句话说,很多历史文化问题在没有把事实原委、来龙去脉梳理清楚之前,与其急于下断语,不如先做些科学而细致的“描述性”工作,让更多的人先了解清楚它到底是怎样一部书?所谓“血腥屠杀”背后是否有可以理解和肯定的理由?这样的态度也许更审慎客观一些,也是对历史文化名著负责的态度。

其次,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绝不是仅仅描写了“血腥”屠杀,而是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退一万步说,即便作品中存在某些不当描写场面,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和丢弃全书更多、更主要的正面价值因素。

而所有这些都证明,第三种普及性研究需要根据前两者所提出和发现的问题,把其中的重要问题总结梳理出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提交给社会普通读者,让他们了解历史文化名著基本内容的同时,也知晓这些内容相关的学术争议背景。

正是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来构想这部面向普通读者的《水浒十五讲》。我们的基本构想和写作思路如下:

       作为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知道《水浒传》名字的人恐怕并不都完全了解和熟悉了这部作品。好比是一个美丽的宫殿,很多人只是在宫殿外边朦胧大略地观赏,而没有或不知道怎样到宫殿内部去细致领略每一细部的风光。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起到一个导游的作用,让对《水浒传》有兴趣的人不仅保持对这部作品的朦胧观赏,而且还将请读者随着我们走进《水浒传》这个雄伟殿堂中,去细致品味它的美味所在;另一方面,对于这些具体问题的知识性、学术性分析探讨,能够就这些问题与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行对话。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知识性、学术性探讨,既不同于一些教科书式的面面俱到,板滞无神,也不同于学术论著那样艰涩深奥,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

在内容上,我们将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文章:

首先是事实的真假。《水浒传》所写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实有其事。但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与《水浒传》小说中所写的宋江梁山起义的故事之间的真与假相差很大。拿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记载与《水浒传》梁山起义故事相比较,可以发现许多作者的艺术创造之处,也可以见到许多两者之间的有趣之处。比如历史上的梁山泊与今天的梁山泊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历史上宋江起义的时间与小说的描写有什么出入等等。

其次是人物的真假。《水浒传》写了数以百计的各种人物,其中有的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有的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有的人物虽然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他在小说里的故事却是虚构的;还有的人物是张冠李戴,把一个人的事迹放到了另外一个人物身上,等等。所有这些情况,我们都尽量将其考察梳理清楚,使读者了解《水浒传》中人物身份与历史原貌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同时,《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好汉每人一个绰号,每一个绰号都有一个有趣的来历和别致的含义。对此,我们也将尽量考察出这些绰号的来历或含义,以飨读者。

第三是有关文化背景、典章制度和风俗民情的解释。《水浒传》是一个充满民俗风情的世界,但这个世界距离今天已经非常遥远。就文化背景来说,《水浒传》在中国文化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它反映出怎样的民族文化心理?与此相关的是,当时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风俗习惯在今天却可能令人非常费解,比如武松在景阳冈酒店喝的是米酒还是烧酒,梁山好汉为什么要歃血为盟,梁山好汉为什么喜欢吃牛肉,而很少吃猪肉,为什么《水浒传》中的和尚没有好人,而道士却受到尊重,为什么《水浒传》中的女人要么没有女人味儿,要么就是坏女人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常常是理解作品的障碍所在,而且这些问题常常也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四是关于《水浒传》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作品的版本流传、地位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一般的文学史、小说史等书中讲得比较详细系统,我们不去一一重复。我们将选择这些问题中一些重要而又精彩的部分向读者作必要的介绍和勾勒。

在写法上,我们将本书的读者定位在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社会各阶层人士上。每一讲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文字上则尽量做到浅显明白,对于一些古代典籍中的原文,如果不影响理解内容,我们也尽量将其变成现代白话文叙述。但对于那些原文比较清楚,或翻译成白话文后容易走味的古文,我们则适当予以保留。在书写时,既不去做那种让人读来生厌的繁琐考证,也不使文字流于庸俗,使之既健康质朴,又生动蕴籍,引人入目。

提出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也许我们书中的内容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希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我们愿意在这方面继续努力,把学术研究面向社会大众的工作引向深入。

                                                                                                           作者


(《水浒传导读》,宁稼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1] 参见宁稼雨:《中国古代文艺评论价值评价主体差异及其评价标准》,《社会科学辑刊》2018年第二期。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